登上世界顶尖心外科舞台!青大附院杨苏民教授团队在2024年欧洲心胸外科协会年会做专场发言

半岛网10月12日讯(记者 齐娟 孙贴静)  10月9日-12日,2024年欧洲心胸外科协会(EACTS)第38届年会正在葡萄牙里斯本隆重召开。今年大会主题为“Navigating New Horizons(远征新边界)”,聚焦心胸外科的开拓创新、探索发现和薪火相承。在此次胸心外科全球盛会中,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血管外科主任,大外科副主任杨苏民教授带领团队开展的研究《定量血流分数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外科血运重建的相关研究》被大会接收,并进行专场发言,向全世界顶尖心外科医生展示研究成果!
图片
▲杨苏民教授团队成员颜文龙医师在大会现场 
目前,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是否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仍然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是评估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金标准”,这一评估手段在数十年来都是先进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精准医疗”理念的提出,其缺点也逐渐显现,其在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危险分层、改善预后方面价值有限。
在发言分享环节,杨苏民教授团队携手《定量血流分数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外科血运重建的相关研究》亮相2024年欧洲心胸外科协会(EACTS)第38届年会上,这也是山东省心脏大血管外科第一次走上欧洲心脏大血管外科年会平台。该项研究针对冠状动脉介入领域尤其是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精准治疗带来了新的指导策略,引发了国内外业界的关注。
“在冠状动脉介入领域,冠状动脉功能学指导策略已经取得了优于CAG指导策略的临床结果,而在外科血运重建方面,冠状动脉功能学相关的临床研究仍然较少,尤其缺乏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来进一步揭示功能学策略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外科血运重建中的价值。”杨苏民教授介绍,基于此,团队开展了定量血流分数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外科血运重建的相关研究,并进行了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比较定量血流分数(QFR)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血运重建对手术后1年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无差异。但是,QFR指导策略明显降低了动脉桥血管衰败率。
“这项研究对于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具有重要意义,一些根据以往的标准需要手术的患者,现在可以通过对狭窄血管的定量血流分数进行判断,只要患者的血流量供应还好,可能暂时就不需要搭桥或者放支架。”杨苏民表示,随着相关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对于冠心病的外科治疗,对于冠心病需要放支架或者冠状动脉搭桥的病人来说,都将有更精准的治疗方案和选择。
专家简介
图片
杨苏民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血管外科主任,大外科副主任,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国医师协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胸外科委员会全国常务委员,国家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常委,山东省医学会医用机器人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2018年获得全国心脏外科医师的最高奖项——“中国心血管外科金刀奖”,每年全国仅评选5位专家。尤其擅长微创小切口二尖瓣、主动脉瓣手术,实现连续300例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患者无手术死亡。世界先进的达芬奇机器人心脏手术连续3年全国手术量第一,心脏移植青岛第一人,参加心脏手术10000余例,主刀手术8000余例,每年个人手术量在600例手术以上,手术成功率99.5%以上,并且实现70%以上患者术中无输血。TAVI(介入主动脉瓣膜置入)保持山东省第一。
来源:大众新闻·半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