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第一枚反坦克导弹(反坦克导弹系统 1957-1991 年)

反坦克导弹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反坦克防御的发展历史。它显著扩大了攻击范围,提供了击中小型目标的能力(不仅限于坦克),并能够成功打击移动的敌人。苏联在60年代至70年代成功研发并装备了大量的反坦克导弹系统(ПТРК),配备了各类导弹,满足了不同的需求。尽管这些系统已有一定年限,但大多数仍然在服役。

反坦克导弹系统自50年代问世以来,长期在陆军反坦克武器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是步兵继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之后所使用的最复杂的武器。在这一领域,苏联最初落后于西方,因为西方早已利用前德国科学家的技术积累。然而,苏联的反坦克导弹系统迅速在局部冲突中大显身手。尽管苏穗宗有很多错误,但不得不承认,在他的领导下,苏联在导弹武器,特别是反坦克导弹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如果没有苏穗宗的推动,这一领域不会在他统治期间及之后取得如此突破性的进展。事实上,许多反坦克导弹系统至今仍在使用,它们大多是在60年代开发的。

最早的几代制导武器在二战时期曾被认为是过于复杂和昂贵的。只有美国这种财力雄厚的国家,或者像德国这样为了生存不惜一切代价的国家才愿意投入这一领域。苏联在那个时候的相关研究寥寥无几,因为当时的主要资源都集中在常规武器的研发上。然而,到了5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制造相对紧凑、廉价且能大规模生产的制导设备成为可能。1957年5月8日,苏联部长会议颁布法令,决定开发首款反坦克导弹系统。仅20天后,СКБ-4实验室开始了3M6熊蜂 (Shmel, Шмель)反坦克导弹的研发。参与该项目的还有ЦНИИ-6(负责战斗部)、ЦНИИ-173(负责控制系统)和ЦНИИ-125(负责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图片3M6熊蜂车载系统

1956年,在中东冲突中,以色列士兵使用法国开发、源自德国技术的反坦克导弹摧毁了超过100辆阿拉伯国家的坦克,这成为苏联加快研制自己反坦克导弹的催化剂。

图片以色列军队使用的法国SS.10反坦克导弹。最初为便携式型号。

该导弹很快被组装起来,并在次年进行了飞行测试,参考了当时已有的法国样本。控制系统的开发则耗费了更多时间,因为在早期测试中发现,导弹3M6对指令响应迟缓,且燃料块存在问题。然而,到了1959年,该系统基本准备就绪。尽管重量过大,但射程却达到了2公里,超出了预期的1.5公里。为了解决过重的问题,开发了自走式反坦克导弹系统(СПТРК),基于ГАЗ-69(该系统被命名为2К15,车辆为2П26)和БРДМ-1(命名为2К16和2П27)。有人声称射程可达2.3公里,但这是由于导线在飞行过程中下垂,缩短了实际射程。导弹口径为170毫米,能够在60度角下穿透150毫米装甲。尽管3M6“熊蜂”存在诸多缺陷,如600米的盲区和过重的重量,但它仍是苏联陆军的首款制导武器。

图片

图片2П26车辆属于2К15“Шмель”反坦克导弹系统

然而,“熊蜂”很快失去了独占地位。早在50年代中期,由亚历山大·达维多维奇·纳迪拉泽(Aleksandr Davidovich Nadiradze)领导的团队就开始研发基于无线电控制的制导炮弹УПС和制导炸弹“海鸥”(Чайка),后来这些研究成果转移到亚历山大·诺德尔曼领导的ОКБ-16,启动了“Фаланга”【注:2К8(ПУР-62)“趾骨”(Фаланга),陆军使用代号3М11/9М17。西方和北约集团按照自行确定的对苏联武器装备的命名规则,给予该导弹的编号和命名为AT-2“蝇拍”(Swatter)。】反坦克导弹的开发。

与“熊蜂”相比,2К8(ПУР-62)“趾骨”(Фаланга)更加先进,具有无线电控制、可折叠机翼,能穿透560毫米装甲,飞行速度达150米/秒,射程为2.5公里。虽然系统更为复杂且稍微重了一些,但其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2К8(ПУР-62)“趾骨”(Фаланга)的研发进度紧随“熊蜂”之后,前者于8月30日被批准服役,而后者则是8月1日。新型自走式反坦克导弹系统2К8包括3M11导弹和基于БРДМ-1的2П32发射平台。

图片

图片UB-2F “海鸥”制导航空炸弹。其开发始于1951年。

尽管“熊蜂”在操作和战场表现上未能展现出任何显著成功,但2К8(ПУР-62)“趾骨”经历了漫长的服役历程。不久之后,它得到了升级,新的9M17M导弹可以更快地准备射击,飞行速度提高到230米/秒。随后又进行了另一轮升级,“冥河-P”(即“长笛”2К8(ПУР-62)升级,翻译不同。)被安装在BRDM-2装甲车上(作战车辆命名为9P137),导弹的控制变为半自动化,这意味着该反坦克导弹系统已经进入第二代,不再需要手动引导导弹,只需将目标保持在瞄准镜中,导弹便会自行调整方向。由于采用无线电波引导的方式,这种导弹甚至可以安装在直升机上。

1961年,第一款安装在Mi-1MU直升机上的型号被开发出来,但结果并不理想。然而,在1967年,配备K-4V导弹系统的Mi-4AV直升机被列入装备,该系统能够携带4枚9M17M导弹。随后,2К8(ПУР-62)“趾骨”【也有中文翻译成9M17M 方阵-M系统被装备于Mi-8和Mi-24直升机。总的来说,这一系统非常成功,甚至至今仍然在使用,不过其现在的角色是作为防空系统的靶标。相关的升级工作在2000年完成。1999年,俄仍然向市场提供“冥河-PV”(“长笛”改型)第二型,具有超过800毫米的穿甲能力。

图片

图片

图片士兵们正在为9K8“长笛”做发射准备。

然而,真正闻名全球的是“婴儿”(Malyutka)。这是苏联第一款轻型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系统。其开发始于1961年7月6日的法令,图拉的“牛虻”系统是它的竞争对手。两种导弹都基于“黄蜂”和便携式反坦克导弹“蝎子”的经验,但“婴儿”射程更远,威力更大——其射程可达3公里,能够穿透400毫米的装甲。最重要的是,它简单如同一把铁锹。9M14导弹在飞行中仅通过一个控制器进行操控,无需自身供电,发射装置可以拆卸,分为机翼段和9N110战斗部。9P111发射器不仅是发射装置,还同时是导弹的运输箱,而9S415控制装置由指挥员单独携带。尽管有其优势,这种简单性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气动设计水平低下,无法让“婴儿”在任何改进版本中将飞行速度提升至200米/秒以上。最终,在1963年9月16日,9K11系统正式服役。

图片

图片9K11处于作战状态。

除了便携式版本,还开发了一款基于9P110车辆(BRDM-1)的自行反坦克导弹系统。与其他竞争者相比,它的优势在于可以携带更多的导弹(14枚,其中6枚可随时发射,而“趾骨”只能携带8枚,“黄蜂”则是6枚),射程更远,且更加简单。导弹和控制系统的设计使得“婴儿”能够轻松安装在BMP-1步兵战车上,而BMP-1的主炮则用于填补500米的导弹盲区。不久之后,改进版的“婴儿-M”被开发出来,并被安装在BRDM-2上,而从1969年起,“婴儿-P”具备了半自动引导功能。穿甲能力逐步提高,9M14MP1导弹的穿甲能力达到了520毫米。“婴儿”的生产一直持续到1984年,当时它已经彻底过时了。而像伊朗这样的国家至今仍在生产其改进版本RAAD。

据说,HJ-73导弹也仍在服役,当然它们已经经过了大幅度改进。“婴儿”导弹时不时被使用。罗马尼亚在反坦克导弹的改进上表现出色,他们将穿甲能力提升到了880毫米以上,利用“婴儿”的可拆卸设计,他们轻松安装了来自HOT系统的战斗部。

图片

图片

图片9P110在1969年阅兵式上的亮相。

那个时期还开发了另一种专用的自行反坦克导弹系统,旨在伴随坦克作战,类似于如今的坦克支援作战车辆(BMPT)——ИТ-1【IT-1】。其开发始于“黄蜂”和“趾骨”项目的同时,但由于多种问题,设计进程一再拖延:为了与坦克一起高效作战,IT-1需要具备在行进中发射导弹的能力,并具备4至6枚可随时发射的导弹储备,类似于其他自行反坦克导弹系统。

为此,开发了2K4“龙”导弹控制系统和3M7导弹。本来一切进展顺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子技术迅猛发展。最终,当ИТ-1【IT-1】于1968年列装时,它已经无可避免地落后于时代。其电子设备过时,战场上坦克的使用理念也发生了变化,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系统正在开发,IT-1的底盘基于T-62坦克,却无法提供足够的防护。与此同时,T-64A坦克刚刚投入生产,它装备了125毫米主炮,并具有复合装甲,其有效射程超过2公里,而瞄准射程则达到4公里,比“龙”导弹的射程还要远。

图片ИТ-1【IT-1】(150工程)少量生产后很快就被撤装。

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系统(ПТРК)需要操作员具备极高的个人技能,甚至需要像阿斯塔特修士一样的精神稳定性——只要手一抖,反坦克导弹就会扎进地里或者飞向远方的夕阳。当人们在改进第一批样品时,就已经遇到了这个问题。半自动制导的出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当设备可以自动将导弹引导到操作员指定的目标时,问题迎刃而解。1963年,随着“婴儿”战胜“牛虻”,图拉的ЦКБ-14开始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设计新的反坦克导弹系统。除了开发现代化的元件外,还提升了导弹的初速度,并通过折叠控制翼使导弹更加紧凑。

前者带来了一个问题——导弹加速后(平均速度186米/秒,最大速度240米/秒),会拉断控制电缆;后者则带来了好处——弹药可以放入运输发射容器(ТПК),保护其免受外部影响。盲区被缩小到75米,因此可以在城市和森林中使用反坦克导弹系统。发射后,ТПК容易丢弃并更换,发射对操作员来说也变得更加安全,因此发射装置与控制系统得以结合。1967年开始进行测试,1970年9月20日,9K111巴松管(Фагот、Fagot)系统被苏联军队列装。

图片9K111巴松管(Фагот、Fagot)

新型导弹9M111的射程仅为2公里,而军方认为“婴儿”3公里的射程已经不够了。实际上,军方希望获得超音速的导弹,后来他们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稍后会提到)。但图拉的工程师们有了一个好主意:为9K111巴松管配备远程导弹。最初被称为“双簧管”的反坦克导弹系统使用了经过改进的9П135发射装置(后被改为9М135М),并配备了更大的导弹9М113,其穿甲能力从9M111的400毫米提升到500毫米,射程增加到3公里(从自行反坦克导弹系统发射时为4公里)。该系统以“Конкурс”【注:9M113“比赛”(Конкурс,Contest,直译:比赛;北约代号:AT-5拱肩)是一款苏联制SACLOS线导反坦克导弹。】的名称列装。像往常一样,这款新导弹很快被安装在自行反坦克导弹系统上,随后安装在步兵战车(БМП)上。

“9M111”开始在营级反坦克单位中装备,而9M113“比赛”则装备在团和师级单位。这一对导弹系统的出现使得85毫米反坦克炮过时,尽管没有停止它们的研发,也让即便是义务兵也能使用精确武器。导弹系统简单、可靠且轻便,广泛应用并不断升级。尽管如此,它们在战场上的统治地位随着以色列反应装甲(ДЗ)的出现,以及后来的苏联9M113“比赛”系统的开发而迅速结束。尽管它们已经过时,但它们至今仍是俄军的主要反坦克导弹系统。

图片

图片发射前的9M113“比赛”反坦克导弹系统

为了使这一成功的系统保持先进,80年代开始为9M113“比赛”(Конкурс)研发带有串联战斗部的9М113М导弹,这种导弹能够击毁装备了附加反应装甲的美国和以色列坦克。新战斗部的穿甲能力达到了800毫米,只有刚出现的M1A1HA坦克能勉强抵挡,还是正面装甲才行。但更重要的改进是9П135М1发射装置上配备了热成像瞄准具1ПН65或1ПН86-1“Мулан”【木兰】,这使得俄军反坦克导弹首次能够在夜间或恶劣天气下,在2.5公里范围内精确打击目标。9M113“比赛”(Конкурс-М)于1991年列装,并…随后这一项目就结束了,至今仍只在展会上出现,仅生产了少量。

图片9M113“比赛”(Конкурс-М)反坦克导弹系统

高速度反坦克导弹由科洛姆纳设计局研发。此类武器对于自行反坦克导弹系统来说是必需的,能够快速打击远距离目标,尤其是在应对大规模进攻时显得尤为重要。而“熊蜂”则需要在原地停留半分钟才能将导弹引导到3公里外的目标上!因此,КБМ开始与图拉设计局同时开发超音速反坦克导弹“熊蜂”。导弹9М114可以在14秒内飞到5公里外,最大速度达到了530米/秒,能够以直角穿透650毫米的装甲。

为此需要付出代价:导弹的尺寸更大,控制系统也更复杂;当导弹在低空飞行时,会扬起尘土,迫使引入了一种特殊模式:导弹会沿超过6米的高度飞行,接近目标时再下降。1976年,武装直升机9K114“风暴”(Штурм-В)搭载该系统开始列装,1979年地面发射的9K114“风暴”(“Штурм-С”(9П149车辆,基于МТЛБ)也投入使用。该系统广泛用于军队和前线单位。为了让系统不仅仅用于对付装甲目标,80年代开发了携带温压战斗部的9М114Ф导弹。

【注:9K114“风暴”(德语:9K114 Shturm,“Shturm”的意思是德语中的风暴、突击;俄语:9К114 «Штурм»;以下简称为“风暴”)是一款由前苏联设计局科洛姆纳机械设计局所研制和生产的瞄准线半自动指令无线电制导式反坦克导弹系统,9K114是俄罗斯国防部火箭炮兵装备总局(GRAU)的代号;而北约代号为AT-6“螺旋”(英语:AT-6 Spiral)。其导弹本身被称为9M114“茧” (德语:Kokon)。】

图片9M114 准备发射

图片

在“Штурм”(风暴)导弹系统服役后,设计师们立即开始开发其改进版,并于1985年投入使用,即9M120 “Атака”(攻击)导弹。通过采用新技术,在旧导弹的尺寸范围内,射程增加至5500米(从直升机发射时为6000米),穿透力提升至800毫米,并配备了用于对付日益普及的爆炸反应装甲(DZ)的先装药。该导弹主要为直升机设计,因此还增加了一种带有杆状战斗部的导弹用于空战(或由9P149系统对敌方直升机进行打击)。

然而,在苏联时期,“Атака”并没有广泛装备,陆地“Штурм”系统的普及程度也远不如“Конкурс”(竞赛)反坦克导弹系统。在局部冲突中,9P149系统几乎没有目标,而随着侦察和监视手段的发展,第二代自行反坦克导弹系统(СПТРК)变得更加脆弱。另一个严重的缺陷是“Штурм”(风暴)的光学设备较弱,无法在夜间或雾天等环境下进行射击。

图片空基9M120“Атака-В”“冲锋”导弹

在开发“Атака”(冲锋)导弹的同时,决定通过更激进的方式解决9P149系统的“视力问题”——开发一种基于新服役的BMP-3步兵战车的新型自行反坦克导弹系统。为了瞄准目标,使用了雷达系统,而不是热成像仪,因为在苏联,雷达可以迅速且廉价地进行批量生产。此外,这使得系统可以同时搜索和打击目标,后来甚至能够同时引导两枚导弹攻击两个目标,其中第二枚反坦克导弹通过激光制导进行引导。雷达的使用使得当时刚刚出现的激光照射传感器变得无效。为了能够击穿装备铀装甲的美制M1艾布拉姆斯坦克的正面装甲,导弹的口径从130毫米增加到152毫米,穿透力提升至1100毫米。该系统被命名为9K123 “Хризантема”(菊花),但由于其复杂性,未能在苏联解体前完成开发。

【注:9M120“冲锋”(英语:9M120 Ataka,“Ataka”的意思冲锋、攻击;俄语:9М120 «Атака»;以下简称为“冲锋”)是一款由前苏联设计局科洛姆纳机械设计局所研制、V.A.捷格加廖夫工厂(英语:V. A. Degtyarev Plant;俄语:В. А. Дегтярёва)所生产的瞄准线半自动指令无线电制导式反坦克导弹系统,亦是9K114“风暴”(北约代号:AT-6“螺旋”)系列的次主要世代型号,9M120是俄罗斯国防部火箭炮兵装备总局(GRAU)的代号;而北约代号为AT-9“螺旋-2”(英语:AT-9 Spiral-2)。】

图片

图片

首款展示的“Хризантема”【9M123菊花】系统

在“Фагот”【9K111巴松管】反坦克导弹系统服役后,军方对一种极其轻便的反坦克导弹系统产生了兴趣,它可以填补火箭推进榴弹(СПГ)和9K111之间的空白。该系统应能够在连级单位中灵活使用。KBP设计局负责9K115 、混血儿【Метис、Metis】系统的开发,他们在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系统方面已有丰富经验。和9M14“婴儿”式( Малютка,Malyutka)导弹一样,尽可能简化了设计,甚至将常规的四个尾翼减少到三个。

导弹的控制系统采用了气动舵面,利用迎面气流的力量控制舵面动作,广泛使用了廉价的塑料。当然,射程降低到了1000米,飞行速度降到了平均180米/秒,但发射装置9P151与9M115导弹的总重量仅为16.5公斤,最小射程只有40米,加上可以从肩上发射以及在建筑物内发射,首次让苏联军队能够在城市环境中有效使用步兵导弹系统。该系统于1978年被列入武器装备。然而,尽管最初设想它会成为一种大规模装备的反坦克导弹系统,但事实上军队中仍然以“婴儿”、“巴松管”和9M113比赛( Конкурс,Konkurs)系统为主。

图片带有切割导弹的9K115混血儿( Метис,Metis)

图片

当然,随着装甲车辆防护的增强,对更强大导弹的需求也在增加,1公里的射程显得不够体面。在80年代,对““混血儿”的一种改型在展会上”进行了类似于“法戈特”的处理:保留9П151发射装置,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导弹9М131。这种导弹的射程增加到了1.5公里,虽然其死区增大到了80米,但新的双级战斗部可以穿透800毫米的反应装甲。为了能够在能见度差的情况下作战,可以安装1ПН86БВИ“穆兰-115”热成像仪。整套反坦克导弹系统的重量接近30公斤,比美国的M47“龙”重一些,接近“法戈特”。9К115-1“混血儿-M”在1992年列装,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它的数量非常有限。

图片“混血儿”的一种改型在展会上

最后,我不得不提到从火炮发射的反坦克导弹。这些都是50年代以来试图将刺猬和摩托车结合的产物。正如我之前所说,最初大家都想让坦克发射火箭弹,后来又把反坦克导弹安装在如BMP这类车辆上,以提高远程打击目标的几率。这种做法不仅在T-10和T-62上实施过,也在一些实验性车辆上进行了尝试,但结果总是很糟糕。

坦克上想要配备制导武器的愿望强烈,尤其是看到美国生产的谢里登(Sherida)和星舰(Starship)搭载152毫米火炮,发射MGM-51B“橡树棍”导弹。后来有人灵光一闪,决定不再将现有的反坦克导弹直接安装在坦克上,而是设计一种原创的通过炮管发射的导弹,正好现在的火炮都是光滑膛的,而且有现成的技术:从1964年起,OКБ-16(未来的精密机械制造厂)就开始了针对D-81的“钉子”项目,开发可制导弹药。1966年决定在其基础上开发出“Cobra”制导武器系统(КУВ)。

图片

图片

该项目的开发进展缓慢。必须在原本为薄装甲和100毫米炮设计的坦克中,塞进控制设备。在第一次尝试推出炮管发射导弹时,反坦克导弹“鲁宾”的控制设备占据了300升的空间——就像一个大冰箱!不得不采用最新的电子技术。起初设计的是一种普通弹药,但其尾翼无法完全展开,只好改为用小型药剂将导弹推出。

为了使其适应装弹筒,9K112“眼镜蛇”设计成折叠式。由于在运动中射击和打击移动目标存在问题,必须对装药筒、火炮进行改进(刚好新型火炮2А46被创建,新型号称为2А46-2),光学测距仪也需要更换为激光测距仪(因为反坦克导弹的控制模块ГТН-12放置在光学TPD-2-49窗口上)。总之,只有在1973年,T-64B型坦克与КУВ 9K112“眼镜蛇”(Kobra,Кобра)进行了试验,同时测试了SУО 1А33(1A33火控系统)。1976年9月3日,T-64B与КУВ 9K112“眼镜蛇”正式列装苏联军队。

图片T-64B与9М112导弹

9K112“眼镜蛇”是一款性能不错的导弹:平均飞行速度为400米/秒,射程可达4公里,穿透力为600毫米。一年后,9М112М导弹的穿透力提升到了700毫米。9К112可安装在T-64B和新型的T-80B上,直到这两种坦克的最后一批生产。尽管9K112“眼镜蛇”导弹被生产,但它们并不足以装备所有的坦克,因此部分T-64型坦克没有导弹武器(T-64B1)。在许多局部冲突开始时,反坦克导弹库存并不多,后来它们的保质期也过了。在车臣战争中稍微使用了一些,但这套KУВ严重过时。由于设计时间较长,电子元件在70年代已经不够先进,因此在1979年开始研发经过大量改进的9К117。由于9К117在服役前,激光导引的制导武器系统已经问世,因而并未列装。

图片配备9К112的T-80BV型坦克一直生产到苏联解体

图拉的制导武器系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年代,当时正在为MТ-12研发制导导弹。这要求更紧凑,并将控制模块放置在靠近炮的单独设备中。导弹放入标准弹壳中,但药剂减少,这进一步减少了火药的闪光和烟雾,这些会严重暴露位置。9М117导弹的穿透力与9М112相似,尽管口径有所不同。在经过一系列改进后,1981年被列装。

图片9М117发射装置的剖面图,配备9М117导弹

在试验进行时,设计局还在地下开发T-55和T-62的改进版本。坦克手希望获得9К116,并订购在坦克上安装它。不得不努力将大型瞄准仪嵌入坦克的尺寸(坦克的控制设备可以容纳47升的空间),到1983年,9K116“指节套环”(Kastet,Кастет)用于D-10T炮和9К116-2用于2А20炮的KУВ也完成了。其中115毫米导弹与100毫米导弹的区别在于多了一个环,即62型坦克实际上是具有次口径的反坦克导弹。坦克外部没有天线,所有设备都集成在1K13瞄准仪中。不久后,新的BМП-3也配备了相同的导弹,成为9К116-3。对于这些系统,自1984年开始还在开发新型导弹“Kan”(卡恩)和“Arkan”(阿尔坎(名称音译),但在苏联解体之前,它们并未列装部队。

图片

T-62M与T-55M(以及其他当时接受的数十种改型)并没有机会使用它们的导弹对其他坦克开火

除了9К116外,80年代初图拉KБP还在研发9M120“冲锋”KУВ,其配备9М119导弹,基于前者进行开发。其目的是取代过时的“科布拉”,或在9К112无法安装的地方进行补充。当然,“冲锋”K也有缺点:与9K112“眼镜蛇”相比,它无法在运动中射击。由于自动装弹机的特点,这里的反坦克导弹不是折叠式,而是由两部分组成,彼此不相连。这给出了一个显著的优点——不再需要解决两部分的连接与协同工作的问题。在其他方面,导弹的技术特征类似。

自1984年起,9К120被安装在T-72B型坦克上,而“科布拉”只计划安装在其上。为了超越竞争对手,图拉的工程师们对“斯维尔”进行了升级,满足所有需求,最终形成了9К119“反射”KУВ与9М119导弹。技术指标也得到了提升:穿透力增加到700毫米,射程达到5公里。新的“反射”武器系统被列装于T-80UD和T-80U坦克上,后者是在苏联解体前夕问世。后续的所有工作在俄罗斯进行。

图片9М119М导弹

然而,KБP并未止步于此,从80年代中期开始着手开发一种新型的远程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系统,配备强大的战斗部,其性能不亚于正在设计的“水仙”系统——9K135“短号”。双级导弹9М133的穿透力达到了1000毫米,射程可达5.5公里,重量仅为29公斤(包括发射筒),比9М123轻了近20公斤,且在野外携带也要简单得多。此外,由于苏联的解体,9K135“短号”在投入生产时显得较晚,最初主要用于出口。

图片9K135“短号”在早期的一次展示中

附注:苏联坦克上装备的制导武器通常被视为巨大的优势,声称可以在1-2公里的距离内无惧地轰击北约坦克。然而,现实生活却像砖头一样打击人:首先,这种接近条件仅在没有其他部队的理想平坦地形上才能实现;其次,许多反坦克导弹无法穿透最新型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第三,这些导弹的生产数量不多,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内,射手根本没有接受过发射反坦克导弹的训练,或者只是走过场。最终情况令人失望,昂贵的设备只是为了展示而闲置。真正大规模使用这些制导武器是在特别军事行动(СВО)开始后。

作者:阿列克谢·博尔岑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