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AI教父”的商业竞拍往事

图片图片

/

科技,正以不可预知的方式推动着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杨肖若   张弘一

出品商业秀

图片来源AI作图




“I have no idea that will happen(我没有想到)”。当77岁的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被授予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感到惊讶。

多年以后,他还会想起2012年那场发生在美国加州太浩湖畔的秘密竞拍。后来被写进深度学习发展史,成为推动全球科技产业变革的重要事件。在此之前,几乎没有多少科技公司重视深度学习。

如果说是辛顿“发明”了神经网络理论,那么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百度最早“发现”了辛顿及其这项研究的价值。彼时百度最先向辛顿抛出了“橄榄枝”,在那场商业竞拍中扣响了全球人工智能竞赛的“发令枪”。

当年,辛顿的公司被商业竞拍时,人工智能技术便开始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毋庸置疑,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深度学习不仅改变了人工智能的历史进程,也改变了世界。

目之所及的世界,计算机的速度越来越快,神经网络利用互联网上的数据开始转录语音、玩游戏、翻译语言,甚至被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等领域。这几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OpenAI的ChatGPT 、谷歌的Bard、国内的文心一言……应运而生。

而那些和太浩湖畔商业竞拍有关联的大多数人和公司,如今也都还继续活跃在全球科技的舞台上,他们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各种可能性保持着最初的好奇心,和辛顿一样,他们始终坚信:科技,正以不可预知的方式推动着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Business Show-1
太浩湖竞拍往事


2012年12月6日这一天,是杰弗里·辛顿65岁的生日。在美国太浩湖哈拉斯赌场酒店的731房间,他俯瞰着内华达州的松树和白雪皑皑的山峰,担心这里的气候环境会让自己再次生病,影响接下来的进展,“我不想让他们认为我年纪大了,衰老了。”

于是,当一家中国科技公司的竞拍专家代表即将进入他的房间前,他赶紧吩咐自己的两个学生把坐垫、熨衣板和湿毛巾都藏起来。同时,他意识到,一轮轮拍卖报价下来,必须要在几家参与竞拍的科技公司之间做出抉择了。

就在前一年的秋天,辛顿和他的学生发表了一篇长达9页的论文,并向全世界验证了深度学习理论的强大。这首先引起了大洋彼岸的中国科技公司百度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的注意,他旋即安排当时负责百度战略投资的副总裁汤和松和辛顿取得联系,向他发出“橄榄枝”,邀请他加入百度。

没想到,继百度之后,谷歌和微软也相继对辛顿发出邀约,这些美国公司甚至纷纷打电话到辛顿在多伦多大学的办公室询问,要付出多大的价值才能招募辛顿团队。辛顿和学生意识到,这些科技巨头有可能会斥巨资收购一家公司,于是他决定创立了一家小公司DNNresearch来进行拍卖。

由此,最初的企业邀约变成了一场商业竞拍。在拍卖的一周多时间里,百度、微软和DeepMind等公司都各自派了代表来到太浩湖。很快,DeepMind因实力不济退出,只剩下百度、微软和谷歌三巨头。

为了争取到辛顿的加入,李彦宏还派了当时加入百度的一位AI专家到731房间亲自探望,希望了解拍卖走向和增加胜算。

经过多轮角逐,在百度和谷歌的竞价拍卖中,价格一度达到了4400万美元,辛顿暂停了拍卖。第二天,他最终决定把公司卖给谷歌,而不再把价格推得更高。后来他坦承称,之所以选择谷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的腰背健康状况令他无法承受远洋之旅。

图片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Geoffrey E. Hinton


尽管那场商业竞拍让百度与辛顿“擦肩而过”,但更大的收获在于,中国的科技公司在这场科技竞拍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位,并且早早就“发现”了辛顿及其这项研究的价值,以及深度学习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

那一刻,李彦宏意识到,必须要下决心尽早布局。

早在2012年,百度就开始在内部探索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2013年1月,为了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百度在年会上宣布要组建IDL(深度学习研究院),招募全世界顶级的深度学习人才,李彦宏还亲自担任院长。

IDL是全球首个专注深度学习的研究院,开创了中国公司建立前沿人工智能研发机构的先河,后来几乎中国大型的科技公司都开始组建类似机构。


Business Show-2
“无法坐下”的人,
坐“冷板凳”30载


当辛顿在多伦多市区登上开往太浩湖的公共汽车时,他已经有7年时间没坐下来了。

1947年,辛顿出生于英国的一个科学家和教授世家,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在帮母亲搬取暖器时,他的腰背不慎受伤。到50多岁的时候,他的腰背很难坐立,不能搭乘飞机出行,平时只能站立办公。遇上商务应酬,也只能双腿跪在地上。

辛顿说,“我每天都很煎熬,情况发展到了可能会瘫痪的地步,所以我很认真地对待这件事。”在辛顿的人生状态里,几乎常常缺乏确定性、无法受控。

因此,当躺在车后座上的他抵达太浩湖、成立公司、开启拍卖后,他的人生似乎才开始进入到了一个相对确定的阶段。

任何一项理论和技术在真正落地之前,往往都会经历在曲折中摸索、在黑暗中被质疑,从不确定性到确定的过程。

图片


神经网络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不过早期的开拓者从未让这项技术实现落地的梦想。到了21世纪,大多数研究人员还是认为这是一条“死胡同”,并纷纷选择放弃。

不过,依然有少数人坚信这项技术终会实现其潜力,辛顿就是其中之一。即便他的研究立场在大学显得有些“另类”,没得到学校的支持,但他在大约30年的时间里,依然坚持坐在神经网络研究的“冷板凳”上。他曾开玩笑道,“一个疯子研究这个,就够了。”

直到2012年的春夏,辛顿和他的两名学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证明了神经网络能够以超越其他任何技术的精度识别常见的物体。

这年秋天,他们发表了一篇长达9页的论文,并向全世界宣布了这项技术的强大,才有了“太浩湖商业竞拍”。


Business Show-3
AI之火,可以燎原

在过去的30多年里,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谓起起伏伏,充满质疑。其间很多人的信念不断被推倒又重建,而辛顿和他的学生在深度学习领域的研究突破,则助力了对话式数字助理、自动驾驶、机器人等领域的发展。

甚至连辛顿本人都没想到,神经网络技术后来会发展得如此突飞猛进,“要知道,早在46岁时,我就对神经网络有点死心了”。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随着大模型、AIGC等应用爆发,辛顿终于迎来了深度神经网络引发的人工智能浪潮,一个属于他和少数人的时代。

《纽约时报》知名科技记者凯德·梅茨曾如此评价那段历史:一群少数派学者,在长期不被主流学术圈认可的情况下,坚信深度神经网络会改变世界,并在很多年的时间里在黑暗中持续探索,终于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博弈论、搜索和自动驾驶等领域取得改变世界的突破性进展。

从理论被重视到被应用,很大程度上始于那场商业竞拍。尤其是在百度先人一步,扣响了全球人工智能竞赛的“发令枪”后,全球的科技公司都在赛道上加速奔跑。

在中国,随着深度学习之火燎原,也催生了一场AI革命。这场科技竞赛,让百度发展成为了AI的“黄埔军校”,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AI人才。百度也因此成为全球大厂中第一家发布生成式AI产品的公司,催生了2023年3月16日文心一言大模型的划时代性横空出世。

在中国乃至全球AI行业中,几乎都有百度系人才的身影:既有吴恩达Dario Amodei这样的顶尖人物,也有余凯、黄畅、楼天成等创业者,在自动驾驶圈占领半壁江山。

2014年,百度邀请谷歌大脑创始人吴恩达加入,并在研究院任首席科学家,期间百度人工智能团队增长至1300人,其中百度研究院成员300人。

吴恩达又招来了Dario Amodei,也就是Anthropic的联合创始人兼CEO,这位从斯坦福大学博士后毕业后的天才,第一份工作就是在百度的硅谷AI实验室(SVAIL)担任研究员。随后,Dario amodei又招募了Jim fan,而他如今是英伟达人工智能的一号位。

图片

李彦宏在创立百度时,曾希望像硅谷一样,招5年左右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加入,这样就不用从头培养,但当时中国市场上还没有能为互联网所用的技术人才,所以只招到了清一色的毕业生。

如今,百度已形成独特人才培养的“熔炉机制”,一批百度内部成长起来的AI人才,也正在研发出一个又一个突破性的AI产品。

为了吸引全球顶级人才进入百度,2020年6月,百度更是宣布未来5年预计培养AI人才500万,为中国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的发展提供AI人才保障。2024年4月,百度宣布计划已提前完成。

随着近年来大模型开始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热点方向,在2023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更是发布了“百度人才培养星河计划”,将为社会再培养500万大模型人才。

如今,这些顶尖人才在中国的人工智能领域可谓群星璀璨,大放异彩。在2023年《时代周刊》发布的首届全球AI影响力100人名单,李彦宏被评为“全球AI领袖”。

辛顿曾自述过往,认为他的人生和AI浪潮一样,徘徊在反反复复的起伏里。如今,在充满变化的AI时代舞台上,唯一确定的是,一群人和科技公司,他们正在做着确定性的事。「完」



参考资料:

《深度学习革命》凯德·梅茨/桂曙光 译


互动与联系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每月会在留言点赞前三名的评论中选出3位,送出神秘礼物。

@新媒体制作与运营:林晓;

   图文校对与视频后期:耿琪琪

@文章开白、投稿合作

@对图文有异议或有更多线索爆料



更多商业报道

《独家|“定位之父”里斯:“BAT”里出问题的,都没学好定位理论》

图片

《阿里留给盒马的时间不多了》

图片

裸辞的年轻人,困在“数字游民”里》

图片


商业·生活·认知】@一览弘观


【数智·科技·价值】@数智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