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垦戍边铸忠诚,塔河明珠耀之江——军垦文化展,致敬兵团70年!

潮新闻客户端 统筹 应芳娟 执笔 李凤姣 李佳丽 王巧娜 陈青霞

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沧桑巨变,兵团人铸就的时代丰碑在阿拉尔的土地上永垂不朽。这支英雄铁军,从湘赣根据地的战火中走来,从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走来,从延安宝塔山下走来,从南泥湾的稻香里走来。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之际,为弘扬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深化浙阿文化交流,10月12日至15日,“军垦名城 塔河明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军垦文化展在浙江杭州、宁波、温州、台州精彩呈现。

展览中,一张黑白照片吸引不少观众驻足。照片上一群人开怀大笑,主人公爱抚着两只小羊。讲解员介绍道,“这是解放新疆时期,放了一辈子羊的萨木萨克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两只羊。”

图片

据介绍,本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军垦文化展以“军垦名城 塔河明珠”为主题,共分为四个篇章,讲述兵团历史,深入了解三五九旅这支英雄铁军。他们从井冈山革命摇篮中走来,在南泥湾生产运动中壮大,在西北战场当先锋,在天山南北做尖兵。他们在戈壁荒漠创造奇迹,把阿拉尔建设成军垦名城、塔河明珠。

展览以兵团发展为脉络,勾勒出第一师阿拉尔市波澜壮阔的发展史,概览第一师阿拉尔市开创现代化事业、建成规模化大农业、兴办大型工矿企业,忠实履行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光荣使命;感受“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兵团精神;见证浙阿人民心连心的动人场景。

图片

铁马金戈守边疆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

转战南北,威震晋绥,屯垦陕北,驱逐倭寇,进军西北,解放新疆……新中国的史册上,铭刻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艰苦卓绝的铁马征程。连天烽火塑造了这支部队的军旅品格,家国危难培育了这支部队的钢铁意志,屯垦戍边是这支部队的恒久使命,保家卫国是这支部队的终极理想。

岁月的齿轮拨到1949年11月底,一兵团二军步兵第五师进驻阿克苏之后,立即发挥“战斗队、生产队、工作队”作用,投入到土地改革、发展生产、建党建政等各项工作中。1953年6月5日,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一师成立。这支曾肩负屯垦戍边光荣使命、驰骋疆场的英勇模范部队,拉开了新中国屯垦戍边的大幕,用血汗甚至生命筑起了一座历史丰碑。

图片

屯垦戍边铸忠诚

1950年的春天,在曾经最繁荣的古丝绸之路上,一队队军人,人喊马嘶,唤醒了这处偏僻而沉寂的荒原。他们战风斗沙,开荒造田;艰苦创业,筹建牧场;白手起家,兴办工厂,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迅速实现从战斗大军到生产大军的使命转换。

军垦文化展现场,有三件文物——新疆早期“戈壁三宝”坎土曼、毡筒、羊皮袄。讲解员介绍,这些都是维吾尔族群众用半粗羊毛制作的。毡筒筒长50厘米,在室外冰雪天气里几个小时保护脚和腿不被冻伤,维吾尔语称毡筒为“皮玛”。

图片

从实现进疆部队自给自足,到构建起一个庞大的农、工、商产业体系,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中,让沙漠退步,把塔河驯服,将戈壁变绿,使百业繁庶。

新时代梦更飞扬

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一师阿拉尔市党委牢牢把握新疆工作总目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党中央对兵团的定位要求,坚决扛牢维稳戍边职责使命,树牢“一盘棋”“一家人”理念,执行兵地深度融合发展机制,持续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兵团实践谱写一师阿拉尔市新篇章。

参观展览的市民对沙漠里养水产很是惊奇,据介绍,第一师阿拉尔市探索盐碱水养殖新模式,养殖的南美白对虾、石斑鱼、加州鲈鱼、青蟹等畅销疆内外。

图片

第一师阿拉尔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盯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推动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具有第一师阿拉尔市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先进生产力示范区功能充分彰显。

同心共筑浙阿情

相距万里的浙阿两地,因对口援疆而凝聚在一起,一批批浙江省援疆干部人才响应党中央号召,自觉发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扎根在祖国西北边疆,精准对接阿拉尔需求和浙江优势,以高质量的“组团式”支援、全方位的“互嵌式”发展,主动担当作为,为边疆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履职尽责、贡献力量。

2010年以来,浙江共派出援疆干部人才609人,实施援疆项目458个,投入援疆资金39.65亿元。其中“十四五”以来,累计选派援疆干部人才312人,其中党政干部61人、医生76人、教师149人、其他人才26人,实施援疆项目52个,投入援疆资金19.7亿元,对口支援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工作取得新成效。

图片

新时代新征程,第一师阿拉尔市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切实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南疆兵团中心城市中展现更大作为、彰显更大担当。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