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丨绿色转型、污染防治……美丽云南建设有“良方”

图片

    以 下 是 正 文  

                               
图片




10月12日,《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云南建设的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在云南海埂会堂召开,有关负责人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

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精神

加快推进美丽云南建设

2024年7月

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了

(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图片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

以绿为底描绘美丽云南新图景



202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开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云南发展,要求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保护为先、治污为重、扩绿为基、转型为要、发展为本”工作思路,先后出台了最美丽省份、生态文明排头兵规划、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等文件,扎实推进美丽云南建设取得积极成效。2024年7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实施意见》,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云南实践,描绘七彩云南美丽新画卷。



守护绿水青山

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云南实践



近年来,围绕美丽云南建设,我省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积极推进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持续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塑造绿色转型发展新优势。云南省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全省绿色能源装机占比近90%,清洁发电量占比83.6%。大力发展“绿电+先进制造”,构建完成省级双碳“1+N”政策体系并推动落实。打造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业,云花、云茶、云咖、云果等“云系”产品成为金字招牌。


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美丽云南实践根基。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蓝天白云、空气清新、山清水秀成为云南标配。全省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多年稳定在98%左右,居全国前列。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长年100%达标,实现了“一江清水出云南”。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有效管控,让人民群众吃得更放心、住得更安心。


三是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打造美丽中国的云南样板。成功举办COP15第一阶段会议,为美丽云南画卷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收获“昆明宣言”“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等重大成果。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建立自然保护地333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率达84.91%。


四是着力培育美丽细胞,先行探索美丽云南建设。开展城乡绿化美化行动,全省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均居全国前列。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9个。



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云南



《实施意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工作的部署要求,立足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战略定位,围绕涵养生态之美、壮大经济之美、塑造环境之美、建设家园之美、弘扬文化之美等“五美”发力,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绿色主题更加鲜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云南。主要任务包括:


一是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涵养生态之美。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典范,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构筑“三屏两带六廊多点”生态安全格局,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保障生物生态安全,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二是加快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壮大经济之美。聚焦“三大经济”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壮大资源经济,发挥绿色资源优势,做优做强做大绿色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绿色环保等产业。加快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加强沿边产业园区和口岸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建设天蓝地绿水清七彩云南,塑造环境之美。以细颗粒物控制为主线,开展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打好柴油货车和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治理攻坚战。扎实推进高原湖泊和赤水河保护治理,打好重度污染水体脱劣、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加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


四是打造多领域美丽示范样板,建设家园之美。共建共享“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深入挖掘和打响生态绿色、多姿多彩、和谐幸福、开放包容的地域品牌。改善城市生态,塑造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美丽城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各具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一批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生态安全的美丽河湖。


五是推进宣传引导和全民参与,弘扬文化之美。云南的优秀民族生态文化资源丰富而多彩,有普洱“村寨住在茶林中,茶林隐在森林中”的古茶林文化、傣族“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的朴素生态观等的生态文化。我省将把大力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生态文化,推动形成民族文化传承与自然保护互促共进的云南模式,贯穿于美丽云南建设的全过程。


图片

记者:美丽城市是美丽云南建设的重要内容,云南在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方面,要重点推进哪些工作?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一是扛牢压实3大标志性战役使命任务。“两污”处理设施方面,截至目前,全省城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67.4%,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98.01%;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到3.045万吨/日,其中焚烧处理占比达71%。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方面,全省34条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已完成32条并达到初见成效,在国家污染防治考核工作中取得了全国排名第3的好成绩。在建筑施工扬尘治理方面,实行了扬尘防治“一票否决”,全省形成了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和扬尘防治“两同时”的工作机制。下一步,将持续采取“综合施策、强化监管、标本兼治”,突破重点、点线面兼顾,持续推动和提升大中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效能,以及中小城市和县城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其中重点加强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和垃圾焚烧设施建设。



二是推动园林绿化建设,提高城市宜居品质。增绿提质方面,两年来全省新增城市公园1800余个,建成绿美社区3621个。在特色打造方面,全省选树了安宁、景洪等40个特色鲜明、类型丰富的绿美城市,同时也评选出400个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的特色绿美社区。在园林城市的建设方面,全省累计创建园林城市(县城、城镇)85个。在国家植物园创建方面,积极推进西双版纳植物园、昆明植物园的申报创建工作。下一步,将以绿美城市、绿美社区建设为抓手,强化规划引领、做好典型引路、彰显城市特色,持续提升城市品质。


三是传承历史文脉、保护弘扬优秀文化。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和保护申报。截至目前,全省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座(数量在全国并列第3位),以及众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街区。下一步,将紧紧围绕“真重视、真懂行、真保护、真利用、真监督”这“五真”,整体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全面做到应保尽保,坚决守好保护底线。


四是坚持一体化推进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全面启动地级城市体检工作的同时,依据城市体检结果谋划、储备项目,建立了全省城市更新动态项目库,会同相关部门加快治理“城市病”和补齐城市短板弱项,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下一步,将加快建立完善全省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体系,扎实有序地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安全韧性的提升行动。


五是加快分类推进实施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工作。聚焦消除安全隐患、促进设施提质增效、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区分轻重缓急,优先推进涉及重大公共安全和重要民生保障的城市管网安全提升、老旧居住区宜居改造、城中村综合改造等工程建设。下一步,将着力解决燃气管网老化、城市内涝、排水及供水管网漏损等突出问题,有序推进“两重”和“两新”的工作。


记者:在全面推进美丽云南建设中,我省聚焦“三大经济”推动绿色转型有哪些工作基础和工作考虑?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是资源经济方面。我省围绕能源、矿产、高原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生物5大优势资源,制定发展壮大资源经济的指导意见和绿色铝、光伏产业发展等系列三年行动方案,坚持全省资源管理“一盘棋”,聚焦绿色能源、有色金属、黑色金属、非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制造业、石化化工、高原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生物医药等11个重点领域,因地制宜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绿电+先进制造业”新优势逐步凸显,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云南“新三样”快速崛起,锡、铟产业链全球第一,茶叶、鲜切花、咖啡、核桃、中药材等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叫响全国,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下一步,全省将进一步加强资源经济发展的统筹协调,提升资源统筹和配置水平,以度电效益、亩均效益等为导向推动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聚焦资源经济重点领域、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支持经营主体做大做强,着力抓好开放合作,引领资源优势转化。


二是园区经济方面。锚定省委、省政府“3815”战略发展目标,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加强规划和政策引领,将零碳低碳园区打造、亩均效益提高、主导产业提升等重点任务列入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统筹推动落实,推进开发区集群化、低碳化、数字化、高端化发展,把园区打造成绿色发展的主战场,目前,累计建成10个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启动首批5个零碳园区建设,正在开展第二批零碳园区申报,着力加大低碳零碳产品供给,提升园区企业绿色竞争力。下一步,全省将加快建立完善园区分类指导和差异化考核评价体系,深入开展园区规模和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一区多园”“共建协作”“飞地经济”“园中园”等多种园区创新发展模式,建立主导产业统筹和调整机制,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合作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补齐园区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园区运营服务能力,深化低碳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增强绿色产品供给能力。


三是口岸经济方面。研究编制加快辐射中心建设推动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方案,实施发展壮大口岸经济和口岸建设三年行动。智慧口岸建设走在全国“第一方阵”,建成首家“进口药材边境实验室”,加快推进磨憨、瑞丽、河口3个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全国首个水运边民互市市场落地关累港,在16个口岸(通道)复制推广“互联网+边民互市”业务模式。优化中国(云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功能,口岸通关效率提速。2024年上半年,全省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同比增长14.5%,磨憨铁路口岸成为我国对东盟的第一大铁路口岸。下一步,全省将加快口岸基础设施提质扩能,探索建立口岸“投融建管营”一体化平台。做大边民互市贸易。加强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培引,推动咖啡、鲜切花、茶叶等云品“出海”,挖掘电子信息、光伏组件、新能源电池等产品出口潜力,拓展外贸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