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这场大赛完赛 抢占光化学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金秋十月,东湖之滨再聚首!10月12日下午,在“2024年国际光化学技术与产业大会”开幕式当天,首届“武创源”国际光化学及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大赛决赛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本次大赛由武汉市科技创新局、青山区人民政府、华中师范大学联合举办,旨在发掘光化学与绿色制造领域前沿性、创新性技术成果,以技术创新推动武汉产业升级与绿色转型,抢占光化学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大赛自2024年4月2日启动以来,吸引了全球光化学与绿色制造领域从业者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在全球范围内共征集331个报名项目,经过近六个月的精心筹备与激烈角逐,共有36个优秀项目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决赛。

决赛分A类项目(具备前沿性和创新性)和B类项目(具备技术优势和落地转化的成熟性)两个专场进行。决赛评审团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智勇领衔担纲,评审团成员有顶级科学家、知名企业家和投资人。

在比赛过程中,一批具有行业前瞻性、创新性,在技术领域占有优势,同时易于实施转化的优秀项目浮现而出。这些项目不仅展示了选手们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也体现了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

“新技术的创新点在哪?将如何在产业中进行运用?”A类项目决赛厅内,专家评委对于项目行业前沿性、创新性十分关心。新型运动感知荧光变色材料、光驱动手性二醇绿色合成新技术、真实废塑料低能耗升级回收降解……进入决赛的选手们在台上各显身手,他们带来的项目不仅展示了各自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还体现了对未来产业发展的深刻洞察。

科技创新始于理论研究,成于成果转化,最终推动社会进步。B类项目黄磷无氯化制造有机磷酸的新技术项目的负责人张文雄表示,创新技术从实验室到产业园,这也是科研人“走出舒适圈”的一个过程。创新技术落地要依托于企业,依托于产业园区将项目放大,因此选址对于项目发展也十分重要。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演变,一系列自主创新的尖端技术应运而生。“心光科技-光子晶体防伪油墨领航者”就是由团队独立研发的磁性光子晶体光变油墨,打破了国外垄断,满足国家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公众防伪效果、兼具环保及绿色印刷的需求。项目负责人李刚介绍,使用这种油墨,同一张防伪标签在不同角度能呈现不同效果,光变效果是无法被复制的,未来还有望呈现出3D效果。他表示,“我们励志通过自主科技创新,让国家防伪安全用上中国造油墨,让假货无处藏身!”

据了解,“武创源”是武汉市科技创新局今年推出的一系列以“武创+”为品牌的科技创新工作之一。首届“武创源”国际光化学及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大赛以其“专、新、实”的鲜明特色,成为聚焦单一产业领域的专题性国际化创新赛事。大赛“以用为导向”为原则,采用“政产学研”合作方式组织,并创新性地采用“专家评技术、市场评价值、落地评环境”新模式,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推动武汉乃至全球光化学与绿色制造产业的发展。

大赛的成功举行,将持续发挥武汉光化学技术研究院等在汉科研院所的人才与平台优势,开展光化学基础研究与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中试熟化服务,助力推进光化学产业和绿色制造技术成果转化,推动前沿科技成果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效能;同时,也将进一步扩大光化学及绿色制造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并有力推动培育发展细分赛道具有比较优势的新质生产力。(图/文 武科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