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不好也是病”,对数字不敏感的我与自己和解了

不久前,我和先生贷款买了套学区房,我是主贷人。每个月9日要还房贷,钱经由我手从工资卡转存到还房贷的银行卡上。

据此来推断,我应该对房子的贷款数额和利率都了如指掌。至少朋友听到我负责还贷款后,她的第一反应也是这样的。于是,同样也想买学区房的朋友眼神急切地看向我,询问起了房子的总价、公积金贷款和商贷数额、贷款利率等诸多细节。

当时的我宛如一个没有完成背诵作业被突然抽查的学生一般,脑袋瞬间一片空白。在一阵短暂的沉默后,除了告诉朋友贷款期限是30年之外,其他的具体数字,我都没能回忆起来。

坐在一旁的先生用质疑的眼神望向我,“你每个月都有按期还房贷吧?”在得到我的肯定答复后,他接过我的话,给朋友报上了一串数字。我对照着银行App,发现他确实准确无误地记下了这串在我看来毫无规律可循的数字。

席间的话题还停留在最近新房市场和二手房市场的涨跌上,插不上话的我再次陷入了对自己的怀疑中。为什么同样的数字,在我的脑子中就是不肯多停留一会呢?

其实对数字不敏感的问题,在我身上由来已久。考入初中以后,我就明显感觉到了学起数学、物理这两科来,总是比其他科目吃力许多。为了不掉队,我还主动要求父母给我报了课外补习班。经过加倍地学习,才勉强让这些科目的成绩不给自己的总分拖后腿。但是这种突击学习的效果,并没有持续到我的生活中。

近些年来,在与别人的交谈中,从最近的菜价、肉价,到近几年的房价,我几乎都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不熟悉我的人,要么会误以为我在打造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新型人设,要么会以为我是个视金钱为粪土的豪迈之人。遇到这样的误解,我一般不会向别人主动解释。以免解释一番后,别人再次以我类推,以偏概全地得出“文科生就是数学差”的结论来。

当然了,除了偶尔遭到一些误解外,对数字不敏感也曾影响到我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比如我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间,被全面踢出了家庭管账人和单位报账人的岗位。

先生虽然曾经注意到我对数字不敏感,但想到我的父亲是数学老师出身,母亲曾是单位出纳后,还是选择将家里的经济大权全权交付于我。直到后来他发现我永远说不清楚存款数额,每次都是被他顺嘴问到时打开各种理财App,最终借助计算器才能报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来。在经历了忘记贷款细节这样的乌龙事件后,他对我的不信任再次加剧了,我在他眼里俨然成了一个食着人间烟火,但左脑明显不够发达的“数盲”。当然,他并没有直接表露出来,而是默默地不再上交每个月的工资了。事实证明他的不信任是对的,因为他不上交工资这件事,我是时隔几个月后才突然想到的。

我的领导也曾看我工作态度认真负责,转而把单位的报账工作交给了我。这项工作听起来也不算太难,就是每月审核同事们递交上来的各类需要报销的票据,将不符合条件的打回去,符合要求的票据整理汇总后,给单位财务处提供一份总的明细。凭我对自己的了解,做起这样的工作时大约会漏洞百出,没想到我竟然表现出了自己都不熟悉的一面,通过一遍遍地核查,并没犯过什么低级错误。领导唯一不满的是,比起我的前任,我似乎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这多少显得我的工作量不够饱和。

不过最终领导还是决定不让我继续负责报账了。有次找他去签字时,他的手无意中覆盖住了刚签完字的报销单,顺便问了一句:“这次总共是报多少钱的账?”鉴于领导此前并没有当场提问还遮盖住答案的不好习惯,所以我从来没有背过账目的总数。当然,此时不是纠正领导的最好时机,我只能试图透过他的指缝寻找答案,无奈他也没有养成看下属眼色行事的好习惯,手掌纹丝不动。在听完我硬着头皮报出的数字后,他低头看了一眼压在手下的单据,递给了我一个震惊又无奈的眼神。

正在我思索如何提升自己的数字敏感度时,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一则新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文介绍,“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将于10月8日开诊。文章还强调,不局限于18岁以下,成年人也会存在空间想象能力困难的问题。仔细对照了一下服务对象时,我“惊喜”地发现,我几乎能完美地匹配上所有的症状。原来数学不好是一种病。

在与从小到大数学就很好的一位朋友开玩笑地谈起,我也要抢个号去“看病”时,朋友倒是一脸认真地对我说:“我一直都很羡慕你的文学素养,上学时老师常读你写的作文,工作后,你也没放弃读书写东西的爱好。既然数学没法让你的生活更美好,那你多发挥发挥语文的优势,扬长避短不就好了。”

坦白说,作为一个文科生,虽说自己本身很喜欢而且更擅长文科科目,但还是不经意间遭受了一些“学不好理科,迫不得已只能学文科”的隐形歧视。这也许是我一直以来,明知不擅长数学,但总是羞于承认的原因。朋友这样真诚的肯定,倒让我第一次不再盯着自己的不擅长领域去剖析,转而也注意到了自己确实也有可取之处。数学好的人也许逻辑性强,理性思维能力强,但数学不好的人,也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

回顾整个学生时代,我虽然通过后天的努力尽力弥补了学习数学过程中存在的短板,但现在回想起来,仍觉得数学并没有带给我任何精神上的愉悦。而今我已步入中年,或许到了和数学不敏感的自己和解的时候了。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前提下,我打算坦然接受学不好数学,也能以自己的方式过好这一生的观念了。

(作者为教育行业从业者)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期待您的来稿。投稿邮箱:nfzmreaders@163.com)

晓萧

责编 温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