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菜花开,洱海生态富民的绿色奇迹

图片
精彩抢先看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大理、洱源等地政府
启动了洱海全面保护与治理
通过“六水”共治
茈碧湖水质显著改善
吸引了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回归
当地环保科技公司回收利用有机废弃物
减少污染并生产有机肥料
沉水植物海菜花的推广种植
不仅净化了水质
还为农民带来了可观收益
洱海保护展现了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洱海保护、“六水”共治、生态与经济双赢
本文字数:2100字
阅读时间:约8分钟
“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大理考察时强调。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洱海所在的大理、洱源等地方政府扛牢地方责任,启动了对洱海的保护治理。近几年来,当地政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对洱海的保护治理也由“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态之治”转变。
源头保护,“六水”共治修复生态
洱海保护,关键在源头。洱源县东北部的茈碧湖,因生长着对水质要求特别高的茈碧花而得名,是洱海的源头,为洱海提供着50%以上的地表径流。近日,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云南站)采访活动走近位于弥茨河入湖口的茈碧湖湿地公园,了解正在这里实施的茈碧湖重要河湖塘库湿地保护与提升改造项目建设情况。
洱源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山水项目重要河湖库塘湿地保护与提升改造负责人杨春冰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是“洱海水项目”北部坝区调节区域水量和生态平衡的关键节点,通过采取“六水”(即水环境、水生态、水动力、水经济、水管理、水景观)共治的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措施,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构建起生产、生活、生态自然良性生态循环系统。
这两年在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当地实施了湿地改造提升、库塘清理、植物优化配置、外来物种清除、河道杂草清除等工程,生态效果已开始显现。记者在茈碧湖弥茨河入湖口处看到,这里塘埂规整、水面开阔,湖面倒映着蓝天、白云、绿树,不时有水鸟飞过、嬉戏、觅食……
杨春冰告诉记者,他们去年在这里首次监测到林麝、黑颈长尾雉、东方白鹳、黑鹳、彩鹮、灰雁等国家Ⅰ级、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就连对生存环境要求极为苛刻、被称作湿地生态环境“指示物种”的东方白鹳也飞来越冬,而且一来就是7只,充分说明这里的生态环境变好了。
据第三方监测机构数据显示,经过治理改造,在最好的月份,茈碧湖入湖口湿地对氨氮的削减率达到71.3%。其他已进行提升改造的湿地,化学需氧量的平均削减率约为5%~17.8%,氨氮的平均削减率约为21.7%~65%,总磷的平均削减率约为3.3%~57.1%。
图片
建设后的茈碧湖。
与此同时,茈碧湖幸福河湖工程试点也正在这里实施。洱源县茈碧湖幸福河湖项目建设管理局局长李果介绍,入选幸福河湖工程试点以来,当地已实施河道生态治理约6.7公里、清除湖底淤泥7万立方米、种植乔木2800多株、草地7万平方米。“我们的目标是把茈碧湖打造成湖晏、水清、岸绿、景美的幸福湖。目前,茈碧湖水质连续多年达到了二类水质标准,部分时段达到一类水质标准。”李果说。
图片
图片
洱源县茈碧湖幸福河湖治理前后对比照片。
循环利用,用科技之力变废为宝
谈到洱海的保护,有一支特殊的队伍绕不开,这便是新三板上市的民营企业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成立以来,该公司主动融入洱海环境保护治理,承担了洱海流域有机垃圾的回收利用工作。记者在该公司生产区看到,一辆辆垃圾清运车在将从流域各地收集来的厨房垃圾、禽畜粪便、农作物杆等,分别送到各个处理中心,进行增温发酵、化浆、生物菌剂加工处理,或用来生产生物天然气,或进行生物质发电、制氢、制作有机肥。
该公司董事长钟顺和告诉记者,他们在环洱海流域的18个乡镇街道建成27座有机废物收集点、多个非固定式流动收集站,投放了收集废弃物的251辆转运车。该公司每天要对环洱海流域的近2000吨畜禽粪便、生活污水、餐厨垃圾、农作物秸秆、洱海水葫芦、洱海蓝藻藻泥、枯死水草、洱海底泥等各类型有机废弃物进行收集、清运和资源化利用处理,基本做到了有机废弃物“应收尽收”“吃干榨尽”。该公司副总经理刘飞介绍,截至目前,该公司已收集349万吨有机垃圾,产出250多万吨的有机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园林绿化肥、园林绿化土、栽培基质等产品,不仅在环洱海流域替代了化肥的使用,还远销河北、山东等地,并作为名牌产品出口老挝、缅甸等国家。
海菜花开,走出资源富民新路子
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同时,有没有一种方法,既可以不污染环境甚至保护环境,又可以让村民增收致富,从而走出一条以湿养湿、资源富民的新路子?经过调研,我国特有的沉水植物——海菜花进入了相关部门的视野。一段时间,因为水体污染,野生海菜花在很多水域绝迹,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它不仅具有食用价值、药用价值,还可改善水质,使污染物降解5%,容解氧提高10%,水体透明度提高30~50%。
水生态环境治理,使洱源的湖面、湿地水体质量提高,绝迹多年的海菜花开始在洱海出现,这让相关部门看到了希望。在当地政府的扶持推动下,今年洱源县已推广种植海菜花3000亩。日前,记者在洱源县右所镇松曲村看到,水面上海菜花白花点点,在阳光的照射下摇曳生姿,采收的村民或坐着小船,或直接下水采摘。
洱海海菜花产业研究基地总工程师钟岚介绍,海菜花一年只需种一次,几个月后即可开始采收,一般夏天8~10天采收一次,冬天10~15天采收一次,一次每亩可以采50公斤左右,经济效益相当可观。目前,该基地通过与上海交大科研团队合作,采用专利技术将海菜花的保鲜期由过去的3~4天延长到了12天,使北上广等大城市的消费者也可以吃到这种健康环保的高原有机菜,这也为海菜花产量扩大提供了可能。
钟岚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加大海菜花的种植推广力度,争取几年后,将海菜花的种植面积扩大到2万亩,使参加种植农户每户增收4000元左右。
图片
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