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民间器乐奏响“黄钟大吕”

——忻州市第十四届“梨花奖”舞台艺术大赛(民乐类)述评

图片

神池道情曲牌联奏《情系道情》

图片

八音吹奏《打金枝·劝宫》

图片

二胡独奏《蓝花花叙事曲》

图片

古筝独奏《云裳诉》

图片

二人台牌子曲《西江月》

□作者 武兆鹏 高 霞

当秋风吹过,定襄三山披金染红,四水贯流清波荡漾;当稼禾含英,忻定盆地硕果压枝,范亭故里宾朋满座,雅乐和鸣,共襄忻州民间器乐发展盛举。

9月20日至24日,在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浓厚氛围中,由忻州市委宣传部、忻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定襄县文化和旅游局协办的忻州市第十四届“梨花奖”舞台艺术大赛(民乐类)在中国锻造之乡——定襄盛装启幕。5天来,来自全市11个县(市、区)委宣传部、文旅局,1个市直文艺院团选送的12台节目、106个民间器乐曲、559名乐手闪亮登场,演员同台竞技,吹管、拉弦、弹拨、打击百花齐放,独奏、齐奏、重奏、合奏、联奏五奏同框,为广大观众献上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民间器乐视听盛宴,共同奏响“雅乐和鸣,礼赞祖国”的唯美华章,为共和国75华诞献上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厚礼。

忻州民乐:从远古走来

古老的中华文化,其最重要的特征就在于“礼”“乐”,“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乐是天地间的美妙声音,是道德的彰显,礼序乾坤,乐和天地。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演进中,忻州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民间器乐文化。

据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早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氏族部落的村寨星罗棋布,每逢春祈秋报、婚丧迁居、狩猎出征都会举行歌舞。1987年,忻州音乐和文物工作者在五台县阳白遗址发现了一枚“特罄”,属国内最早的同类礼乐器之一,可证当时忻州礼乐已渐成规模。

由夏及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忻州戎汉杂处,华夷交融,形成了多种风格和多种形式的民间器乐文化。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公元471—499年在位)时期的五台山佛光寺内,至今仍保存着一座唐代石刻经幢,经幢底座雕有手持笙、笛、古筝、琵琶等的8个乐伎演奏的场景。从乐器来看,笙、笛、古琴为汉民族的传统乐器,而琵琶(曲项)则是龟兹乐队的特性乐器,由此可证,这个乐队为清乐、龟兹乐的混合乐队;而在定襄北社东洪福寺的东西次间内,至今仍清晰可见两组彩色乐伎悬塑,每组9人,各持笙、笛、琵琶以及鼓、钹、锣等乐器演奏,和谐合度、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忻州民间器乐风格,为我国不多见的艺术珍品。

鼓吹,是汉魏六朝时期流行的一种民间器乐,汉代已在忻州出现。据明万历年间凌迪知所撰《万姓统谱》记载:“班壹者,秦未避地楼烦,以牧起家。当孝惠、高后时,出入游猎,旌旗鼓吹,以财雄边”。这是我国目前可见的关于“鼓吹”的最早记载。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鼓吹逐渐被用于军队、仪仗和宴乐之中。隋唐时,鼓吹已和散乐、百戏相结合,这种“非八音”的形式,在忻州又被普遍应用于岁时节令的社火活动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清末民初,忻州鼓吹处于极盛时期,班社林立,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忻州民间又有“八音会”“鼓房”“鼓班”“响工”(晋西北亦称“鼓上家”)等同质异名的多种称谓,是遍布忻州城乡的一种民间乐器演奏组织与民间器乐演奏形式的总称,是山西民间吹打乐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全国民间吹打乐中亦占重要地位。目前,已成为一个享誉四方、独具特色的民间器乐品牌,尤其是大型经典套曲《八大套》《大得胜》,集庙堂音乐的宁静恬淡、古典音乐的典雅纯正、民间音乐的雄浑激越和戏曲音乐的高亢奔放于一体,浓缩地保存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忻州民乐,成为一张从远古走来、永不褪色的忻州地域文化名片。

忻州民乐:千年古韵新破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的指引下,忻州民乐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1957年,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曾携著名的忻州民间吹打乐《大得胜》(主奏:胡天泉,忻府区人)参加了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民间音乐比赛,荣获金质奖。70多年来,一大批忻州民乐人走出石岭关,活跃于全国乐坛,如原海政文工团管子演奏家张继贵,天津市歌舞团唢呐演奏家薄二文、笙演奏家闫海登(均为定襄人),山西省歌舞剧院笙演奏家胡金泉、唢呐演奏家王高林(均为忻府区人),笛子演奏家邬满囤、四胡演奏家刘洪树(均为河曲人)等,铸就了忻州民乐的荣光。

近年来,忻州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宣传文化系统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忻州民间器乐艺术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和积极进展。本届“梨花奖”大赛,就是一次以民乐演奏为主的专项舞台艺术大赛。5天来,漂亮的定襄“六馆一院”,你方奏罢我登台,烂漫“梨花”踏歌来,你一首八音会,我一曲二人台,句句声声荡情怀。优美的民乐之声,如泣如诉,如诗如画,展示出一幅幅唯美的音乐画卷,让人喜不自禁。

由神池县文化和旅游局选送、神池县启航道情剧团演奏的神池道情曲牌联奏《情系道情》,是一首民乐新作。全曲以传统曲牌〔碰梆子〕为基调,串联了〔大救驾〕〔虞美人〕〔夹墙瞭〕〔吊棒槌〕〔上南坡〕〔富贵不断头〕〔出队子〕等曲牌,运用主题变奏、调性扩展等手法,构成一组具有“散—慢—中—快”序列性结构变化的单乐章,具有鲜明的描写性、叙事性和抒情性。全曲结构紧凑,织体丰富,浓淡有致,演奏张弛有度,色彩鲜明,风味独特,博得评委观众一致好评。

由五寨县文化和旅游局选送、五寨县张建军民乐艺术团演奏的八音吹奏《打金枝·劝宫》,是一首民间十分流行的“咔戏”。主奏张建军通过唢呐、管子、口琴子、龙头号4种乐器的交替咔奏,形象地模拟了剧中人唐王(须生)、沈后(青衣)、金枝女(小旦)3个不同角色、不同行当、不同情境的“殿上对话”,构成了一曲绚丽多姿、荡气回肠的“声乐曲牌器乐化”,惟妙惟肖,受到评委观众好评。

由河曲县文化和旅游局选送、河曲县民歌二人台艺术团演奏的二人台牌子曲《巴音杭盖》,是一首标题性器乐曲。从曲式上看,属“多基腔板式变化体”,由“慢板”“流水板”“捏字板”3种板式构成;从音调上看,渗入了内蒙古民间器乐元素,并使用了“清角为宫”的手法,使其在总的徵调式基础上具有了多宫调、多调式因素而形成动力性和展开性。演奏中,全体演奏员配合默契,充分运用即兴加花、支声复调的传统演奏手法,“团玩”而热闹。

由忻府区文化和旅游局选送、忻州佳音民族乐团演奏的古筝独奏《云裳诉》,是周煜国先生于2002年创作的一首著名古筝协奏曲,曲名取自李白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全曲以白居易长诗《长恨歌》为素材,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音乐具有浓郁的陕西风味。演奏者王佳曾先后师从于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古筝名家周望教授和山西职业艺术学院史玲玲教授,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扎实的专业技巧。演奏中,一方面她充分运用左手按颤音、滑音等技巧,特别在演奏微升“fa”和微降“si”音时,左手快速准确地按压弦以获得准确的音高,并配合颤音凸显出哀怨的情绪;另一方面通过快速的指序和摇指技巧,形象地描述了马嵬坡前唐玄宗与杨贵妃诀别的痛苦情状。

由原平市文化和旅游局选送的二胡独奏《蓝花花叙事曲》,是陕西省民族歌舞团作曲家关铭于1981年根据陕北民歌《蓝花花》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作品采用西洋奏鸣曲式和中国板腔体戏曲音乐相结合的结构,通过对蓝花花这样一个美丽善良、天真淳朴的农村姑娘典型形象的塑造,以及她在爱情中的不幸遭遇,展现了蓝花花勇于向封建势力抗争的坚强性格。演奏者宣晨虹毕业于大庆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音乐表演二胡专业,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和院级一等奖学金。2015年荣获北京民乐国际民族器乐大赛少年组金奖。演奏中,她充分使用了上滑音、下滑音、垫指滑音、回滑音以及揉弦等技巧,使得琴声辉煌绚丽,形成一种雄浑和连绵的演奏效果,较好地表达了作品的规定情绪。

由北路梆子一团选送的“全能型”演奏员秦世凯,自学成才,一专多能,集鼓板、唢呐、管子、口琴子、龙头号、板胡、二弦于一身,显示了良好的艺术潜质,成为大赛中杀出的一匹“黑马”。

此外,由繁峙县文化和旅游局选送的唢呐独奏《百鸟朝凤》(演奏:杨文杰)、笙独奏《晋调》(演奏:郑宇杰),由保德县文化和旅游局选送的合奏曲《黄土坡人家》(演奏:张富有、杨培平、石凡、刘建权等)、二人台牌子曲《荷包情缘》(演奏:张富有、王慧杰、高向军、王培清等),神池县文化和旅游局选送的二胡独奏《洪湖主题随想曲》(演奏:吴丹),定襄县文化和旅游局选送的八音吹奏《得胜还朝》(演奏:裴天翔等)、管子吹奏《徐策跑城》(演奏:苗青青)、笛子独奏《牧民新歌》(演奏:郭晓伟)、晋北鼓吹《大得胜》(演奏:裴天翔、苗青青、王义猋等),河曲县文化和旅游局选送的枚独奏《走西口》(演奏:刘彦良)、四弦独奏《五梆子》(演奏:许媛)、中阮独奏《欢乐的挤奶员》(演奏:王文慧),忻府区文化和旅游局选送的二胡独奏《乔家大院第三乐章<爱情>》(演奏:苗莹)等一批优秀的民乐新作与民乐新秀,称得上是大赛“推新作、出新人”主旨下脱颖而出的“新面孔”,令人欣喜。

忻州民乐:奋楫扬帆启新程

好风凭借力,正是扬帆时。忻州市第十四届“梨花奖”舞台艺术大赛凸显了“出人、出戏、出精品”的办赛目标,成绩可圈可点,也为今后忻州民间器乐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益的镜鉴和启示:

启示之一:忻州民乐理应成为忻州的一张亮丽名片。

音乐,是一切艺术的最高形式,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能更直观、更迅捷地传达人类复杂多变的思想感情,描绘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忻州民乐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起源于劳动,根植于民间,冒着生活的热气、接着时代的地气、闪耀着艺术的灵气、高扬着人间的正气,具有拨击心弦、震撼心灵的艺术魅力。大赛中推出了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民乐新作,特别是发现了一批功底、技巧、表现力俱佳的民乐新人,有的乐手即便在全省乃至全国也毫不逊色,完全有实力成为忻州对外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

启示之二:不断刷新忻州民乐演奏的“天花板”。

民间器乐的发展,既需要继承传统,也需要锐意创新。这次大赛中,不少选手带来了如唢呐、笙、二胡、古筝、扬琴等宜于独奏的常规民族乐器,同时也带来了像四弦、陶笛等无论音质、还是音域尚显“力不从心”的乐器用于独奏,如何使其音乐气质更加多样化、精致化,不断刷新其演奏的“难度上限”,是一个值得审慎追寻的问题;即便是那些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的传统曲牌,也应在不断淬炼中获得新的生命力。“老曲老奏,老奏老曲”,是否会拖慢忻州民乐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值得深思。

启示之三:厚植民间器乐发展的文化沃土。

本届“梨花奖”大赛中,繁峙县、定襄县、河曲县、保德县、原平市等县(市、区)推选的乐手人多“势”重,亮点频现,屡创佳绩,其原因就在于这些县(市)重视本土人才的挖掘与培养,厚植人才脱颖而出的文化沃土,经验应该总结,做法值得借鉴。我们的意愿是,希望更多的民乐新人从各自的文化沃土中成长起来,汇聚成浩浩荡荡的人才大军,共同让忻州民间器乐奏响“黄钟大吕”!

摄影:王浩宇 韩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