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把《志愿军2》和志愿军简单绑定,历史是历史,电影是电影

2024 国庆档电影《志愿军2》豆瓣开分是7.5分,看起来相当不错,还特意发了海报庆祝。

图片

但是,随着《志愿军2》的票房一步步增长,其打分也一步步下滑,在影片上映14天后已经下滑到了7.1分。

图片

之所以《志愿军2》口碑高开低走,主要是因为相当多网友认为该片确实存在一些诸如历史交代不清晰、虚构人物不合理以及煽情过多等缺点。

与此同时,网络上也有不少网友力挺《志愿军2》,本来作为一部电影有褒有贬很正常,但在这些支持者的声音里出现了一些杂音,那就是将《志愿军2》和志愿军进行绑定,你要是批评《志愿军2》就是不尊重志愿军。

本文要说的是,将《志愿军2》和志愿军进行绑定是非常不科学、不理智且不讲理的!

图片

一、尊重历史是前提

网友们对志愿军的尊重和热爱是来自于电影还是来自于历史?

这个问题很简单,虽然年轻人没有亲身经历过抗美援朝这段历史,但所有发自内心的尊重都是来自于历史上那些最可爱的人。

同理,志愿军题材电影的创作和拍摄基础也是基于抗美援朝历史,电影可以通过真实再现历史进程和再现英雄人物、英雄事迹的方式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

图片

铁原阻击战为例,这场阻击战在五次战役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63军将士们的大无畏牺牲和悲壮惨烈的“天女散花”打法更是被战史铭记。

如果一部电影能够将铁原阻击战的历史进程拍出来,观众自然会满意,口碑自然会发酵,票房自然会高。

《志愿军2》被很多观众吐槽的地方恰恰就在于没有拍好铁原阻击战这段历史,把历史进程拍得稀碎,没有讲清楚这段历史,不仅没有凸显出铁原阻击战的重要性和危险性,也没有把悲壮的“天女散花”战术呈现出来。

图片

二、虚拟剧情要有度

有些网友为《志愿军2》辩解说,电影又不是纪录片,没必要一模一样。

这话非常有道理,历史题材电影属于历史的升华,确实没有必要和历史一模一样,出现一些虚拟剧情和虚拟人物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如果虚拟剧情足够出色,还可以让历史更加丰富多彩。

举个例子,63军189师的战士们在“天女散花”战术中到底是如何阻击敌人的?由于很多小阵地都战斗到了最后一个人,我们没有办法知道阵地上发生的细节,这时候就需要进行虚拟剧情。

还有一个问题,很多志愿军老战士都留下了回忆录,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但作为一部只有两三个小时的电影根本无法面面俱到,所以电影只能从那么多志愿军战士的光辉事迹中提炼出闪光点,然后将其集中在一个或几个电影人物上集中展现,这也需要虚拟剧情。

图片

虚拟剧情是历史类电影里必不可少的内容,但同样需要一个度,包括合理性、逻辑性以及篇幅。

《志愿军2》被网友们吐槽的另外一个点就是虚拟剧情和虚拟人物太多,以铁原阻击战为例,63军是绝对主角,这没问题。但在此战前的五次战役第一阶段,63军187师雪马里之战没有拍出来,一人俘虏63名英军士兵的刘光子没有体现。网友们万众期待的189师血战铁原,基本上一笔带过,《志愿军2》大部分时间都被虚拟的人物和剧情占据。

图片

关键是,如果《志愿军2》虚拟人物和虚拟剧情合理分布并符合逻辑当然也可以,但不论是从38军跑过来的孙醒还是整个战场到处乱窜的顶级专家吴本正都有些脱离正常逻辑。

还有李默尹、李想和李晓一家,他们占据的时间和篇幅太多了,而且多处煽情不仅套路老还很生硬,不仅不会给电影起到加分作用,相反还会起到减分效果。

电影的创作理念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如果虚拟剧情和虚拟人物太多太不合理,那就成了“艺术来源于生活但低于生活”了。

图片

三、抗日神剧是前车之鉴

如果按照某些网友“批评《志愿军2》就是不尊重志愿军”的逻辑,那批评抗日神剧是不是就属于不尊重抗日英雄的表现?

抗日神剧之所以被网友们广泛批评甚至直接被投诉下架,根源就在于这些影视剧严重脱离历史,过分追求娱乐化,把历史拍成了无脑爽剧,遭到观众的吐槽和批评乃至被投诉也是咎由自取。

既然严重脱离历史的抗日神剧可以被批评乃至被下架,《志愿军2》由于存在脱离历史的剧情被网友们批评和吐槽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区别在于《志愿军2》只是出现了一些剧情上的争议,并不是像抗日神剧那样毫无底线。

图片

综上所述,如果电影能够真实反映历史并升华历史,那就是一部好电影,如果电影不能反映真实历史甚至存在魔改、篡改、歪曲、矮化、娱乐化历史等现象,被批评被吐槽被打低分也没有任何问题。

总之,历史是历史,电影是电影,电影应该最大可能反映真实历史并升华历史,做好了值得表扬,没做好应该被批评,站在观众视角需要注意的是,在感情上和情绪上坚决不能将电影和历史简单绑定。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