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面脱贫到推进乡村振兴丨“我和我的泸州”系列报道

图片



新闻背景

1994年8月5日,《泸州日报》在一版推出《赤水河,市长为你落泪》一文,讲述时任市长唐宁看到赤水河流域群众的贫困生活落泪,从而推动我市举全市之力做好脱贫工作的故事。2021年1月4日,《泸州日报》在五至二十版推出《2020 泸州全域脱贫特刊》,展示泸州全域脱贫的做法和成效。


9月30日,已经退休的泸州市融媒体中心原记者毛燕飞回忆起30年前采写的稿件《赤水河,市长为你落泪》,仍然感慨万千。


“这篇报道讲述的是赤水河流域的贫困状况让时任市长唐宁难过落泪。稿件里描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市长来到叙永县石坝乡丰登一村的一户人家,三代5口人共住近10平方米的破房,病的病、老的老、小的小,全家人靠借点玉米维持生活。80岁的老太太见有人上门,慌忙躲进屋里,翻出一件补丁重补丁的上衣,穿在光光的瘦弱的身子上。这一幕,更加坚定了泸州市和叙永县两级政府推动扶贫工作的决心。”毛燕飞还记得,当年,刊载这篇报道的《泸州日报》被叙永县、古蔺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进两县的两会会场,一些讨论围绕扶贫展开,一些意见建议聚焦脱贫提出。


图片

叙永县江门镇江门古寨集中安置点。泸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牟科 摄


泸州是乌蒙山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和赤水河流域综合开发重点区域,曾经,叙永县、古蔺县是国定贫困县,合江县是省定贫困县。反贫困始终是泸州念兹在兹的一件大事。到了2014年,全市仍然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9.9万人、贫困村324个,“这一年,党中央发出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号令,泸州和全国一样,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全力精准扶贫。”泸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简放鹏一直采访农业部门和扶贫系统,对泸州脱贫攻坚战有一定的了解,“2020年底,泸州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三个贫困县全部‘摘帽’,高质量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决胜全面小康、共圆百年梦想”,泸州实现了。


图片


2021年1月4日,《泸州日报》推出《2020 泸州全域脱贫特刊》,展示泸州全域脱贫的做法和成效。简放鹏说,泸州在脱贫攻坚战中有很多创新之举。例如,泸州在全国探索实行全民预防保健,有效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2016年9月9日,《人民日报》要闻版报道了泸州健康扶贫的先进做法。


再如,泸州创新易地扶贫搬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保障、统一验收“五统一”工作模式,7.8万名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全部迁入新居。简放鹏就此采写了稿件《破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难题——我市易地扶贫搬迁19158户观察》。


又如,泸州创新实施资产收益扶贫,把财政扶贫资金变成贫困户股金,将一次性的资金补助转变为贫困户长期稳定的财产性收入。简放鹏也采写了稿件《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新模式》。


2021年2月22日,简放鹏采写的稿件《创新扶贫的泸州实践》在《泸州日报》刊发后,经互联网二次传播,当天进入微博热搜榜,网民不约而同地为脱贫攻坚的泸州答卷点赞。


图片

叙永县水潦彝族乡至古蔺县太平镇农村扶贫公路成为当地村民致富路。


为泸州的创新点赞之余,一组对比数据也令人兴奋。10月3日,“四川统计”微信公众号刊发文章《数说75年丨你好,这里是泸州!》。文章提到,泸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3年的234元增加到2023年的20016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2年仅有2.6亿元,2004年突破100亿元,2023年达到470.2亿元,总量居全省第8位;粮食总产量1952年仅有68万吨,1975年突破100万吨,2023年达到235.3万吨,总量居全省第6位。


当前,泸州市正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是泸州须臾不放松的事情。“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消费帮扶”正不断为脱贫群众共享、多享产业增值收益发力,也正为全市推进乡村振兴创造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