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朝邑国家湿地公园——从“盐池洼”到鸟儿天堂

湖岸荻杨迎风舞,水滩鸥鹭啄鱼欢。秋日的大荔朝邑国家湿地公园碧水清流、芦苇飘荡、生机勃勃。

图片

“曾经的朝邑湿地,盛产食盐,俗称盐池洼。”9月30日,大荔县湿地保护中心主任李文斌告诉记者,20世纪50年代,这里曾大面积试种水稻,但未获成功。20世纪70年代,大荔县在此修建了排水工程,并尝试挖塘养鱼、抬田务农。几年后,由于水体含盐量增加、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鱼池产鱼量大大下降。这里逐渐杂草丛生、荒芜废弃。

如今,大荔朝邑国家湿地公园拥有湿地面积712.6公顷,是黄河流域内陆咸水湖湖泊湿地的重要资源、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驿站。

这里是如何实现重生的?

“近年来,我们按照‘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清淤除污、生态补水等‘组合拳’,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李文斌说。

大荔县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式,建设环湖林带1000余亩、栽植芦苇和香蒲2000余亩,地下水位逐年升高,大荔朝邑国家湿地公园水域面积由原来的2800多亩增加到现在的7000多亩。

此外,大荔朝邑国家湿地公园在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的基础上,开展湿地科研调查,逐步建立完善湿地科研监测体系,掌握湿地基本概况和水文、植被、候鸟迁徙等基本信息。

如今,湿地芦苇涤荡、水草丰美,野生动植物的生活生长环境得到有效恢复,成为鸟儿的天堂。

“环境好了,好多以前没有的鸟类都飞来了。空中飞的这个白色小鸟叫燕鸥,属于国家野生保护动物……”坐在巡湖船上,大荔朝邑国家湿地公园巡护员马建指着空中的飞鸟说。

大荔朝邑国家湿地公园是陕西省重要的候鸟迁徙越冬地和繁殖地。目前,公园内有野生鸟类14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二级保护动物10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包括苍鹭白鹭赤麻鸭绿翅鸭绿头鸭

“为了让湿地的鸟可以更好地栖息繁衍,我们建立鸟类监测台1座、隐蔽观鸟屋3座,建设鸟类繁殖点10处。”大荔县湿地保护中心副主任路华强说,“在动植物保护方面,我们实行24小时轮值巡查,以免保护区生态资源受到人为破坏。”

大荔县还大力开展野生动物救助和保护工作,对受伤、受困的野生动物及时收容救治。上半年,该县累计救护和放飞野生动物毛脚鵟、雕鹄、灰喜鹊50余只。

“‘曾经浊水弃滩荒无人烟,而今碧波仙境醉美心间。’这副对联说明了公园保护前后的状态。”路华强指着入园处的对联说。

“鸟多了,水清了,空气清新了,庄稼收成也越来越好了,家门口的湿地大家要共同保护。”大荔县朝邑镇民主村村民楚学斌告诉记者。

楚学斌的家在湿地附近。他见证了湿地环境一天天变好。如今,他是一名巡湖志愿者,只要有时间就会到附近巡查。

抬头仰望,是蓝天白云、候鸟欢歌;低头俯视,是水清岸绿、碧波荡漾;闭目感受,鸟语花香、沁人心脾……一幅自然、静谧、和谐的美好图景在秦东大地上徐徐展开。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陈宏江 任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