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掘金记”——牧民巴特赛仁“变身”滑雪救援员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婷
  一夜霏霏秋雨停歇,远处山峦雾气朦胧。随着秋日朝阳缓缓升起,山间渐渐升起暖意。“哞哞哞”“咩咩咩”……牛羊的叫声唤醒了沉睡的村庄。
  这里是布尔津县禾木喀纳斯蒙古族乡禾木村。
  10月15日9时,巴特赛仁抱着两捆草料,缓步走出草棚,给牛羊添草料。牛羊争抢着凑上来,一边吃草,一边享受暖暖的阳光。
  眼下雪季即将到来,这些天巴特赛仁忙着打理好家中事务,备足牲畜口粮,之后准备前往家附近的滑雪场上班。
  今年28岁的巴特赛仁是滑雪场的一名救援队队员,在雪场工作3年多了。
  “巡查雪道是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一,每天一早,我们要把雪场里的所有雪道,滑行巡查一遍,扫除安全隐患。雪道旁的围栏、防撞垫等防护设施也是出自我们之手,除了搭建和设置这些设施,日常的维护也十分关键。”巴特赛仁说。
  这支30人组成的滑雪巡逻队,每人每天户外工作至少10小时、滑行距离超50公里。队员平均年龄不到24岁,但大多数都已在岗工作超过3年。
图片
巴特赛仁(右)和同事正在开展雪中救援(资料图)。本人供图
  “滑雪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很喜欢这份职业。”说起自己的职业,巴特赛仁笑了。
  吉克普林国际滑雪度假区建设在距离禾木喀纳斯蒙古族乡10公里处,山下的禾木村就是巴特赛仁出生、成长的地方,这里冬季漫长而寒冷,积雪期长达半年以上。与当地牧民一样,巴特赛仁从小也喜欢在山坡上滑雪,他说冬天孩子们最大的娱乐就是滑毛皮板。
  大专毕业后,巴特赛仁选择了参军入伍,可他心中却一直有一个冰雪梦。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这个曾经的“冷资源”“热”了起来。巴特赛仁没想到,自己的人生也因此发生了变化。
  随着滑雪运动兴起,2021年,现代化、标准化的滑雪场落户禾木喀纳斯蒙古族乡,听说滑雪场要招人,退伍后的巴特赛仁选择来雪场工作。
  “滑雪场有培训学校,可以学滑雪技术,朋友拉我一起去报名参加。”巴特赛仁说。也许是兴趣所在,自己学得很快,技术水平迅速提升,最终取得了救援队员资格证。在滑雪场招聘会上,凭自己的专业本领,他如愿以偿获得了就业机会。
  “你看我们这里的教练,其实很多都是滑雪爱好者,原本是冲着体验优质雪场来的,结果就喜欢上了这里,并成为滑雪教练。”巴特赛仁说,政府很重视冬季旅游,这两年雪场发展变化也很大。提升改造后,雪场新增了雪道,每年对工作人员也有培训。
  虽然救援队的工作时刻要面对各种极端天气和意外风险,但能够保障雪友们安全安心地享受滑雪的乐趣,巴特赛仁和队友们觉得成就感满满。让他更开心的是,自己的家乡因为冰雪事业也有了大变化。
  近些年,冰雪运动持续升温,不断增多的滑雪客带动了村民致富,民宿、餐厅、旅拍、咖啡店等渐渐形成规模。巴特赛仁每月的收入在五六千元。不用外出务工,在家门口就业让他幸福感满满。
  冬天在雪场当救援员,夏天靠什么挣钱?
  “夏天来的游客更多了,我就到禾木景区的马队工作,为游客提供租马服务,游客骑马,我负责牵马,还给他们介绍周边的景点,帮他们拍拍照。一趟下来,和游客相熟了,他们再介绍其他游客给我。”巴特赛仁笑着说,夏季每月自己有一万多元的收入。
  如今,通过冰雪产业持续释放热效应。很多像巴特赛仁一样的青年回到家乡,走出了一条“雪中掘金”的致富路。
  “现在村里很多人家都买了车,日子越过越红火。”巴特赛仁说,以前大家怕下雪,怕闲在家没事干。现在大家盼下雪,盼着把白雪变成“白银”,一起过上更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