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和LG新能源竞相增兵慕尼黑,欧洲专利大战一触即发?

全文1530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宁德时代在欧洲慕尼黑招聘知识产权人员,包括欧洲IP负责人、专利经理和高级专利律师,显示其专利工作重心可能从与国内锂电池企业的专利纠纷中转移到海外市场。

02LG新能源和松下作为宁德时代的两大海外竞争对手,也在慕尼黑招聘知识产权顾问/专利律师,意味着双方之间的谈判可能并不顺利。

032024年5月,LG新能源宣布启动一项新许可计划,汇集日韩两大动力电池生产生的1500多个专利家族的5000多项专利组合,供全球所有电池制造商使用。

04由于此专利池的收费对象可能主要是中国公司,LG新能源可能在谈判未果的情况下,主动发起诉讼,选择德国或是欧洲统一专利法院作为专利诉讼的最佳优选地。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作者:黄莺



2024年10月15日,一则宁德时代的招聘启示引发了行业关注。
在IPRlearn此次发布的宁德时代招聘岗位中,重点聚焦在欧洲慕尼黑的三个岗位,分别是欧洲IP负责人(高级专利经理)、专利经理高级专利律师IPRlearn过去也经常发布宁德时代专利岗位,但主要聚焦国内,此次是首次发布面向欧洲市场的知识产权人员需求。虽然公布了三个岗位,但是并没有限定具体人数,也就意味着,宁德时代欧洲市场的专利岗位可能会根据业务需要,不断扩张。
这也凸显当前形势下,宁德时代的专利工作重心或许要从与国内锂电池企业的专利纠纷中,抽出精力,转移到海外市场。
这一点,从此次招聘的三个岗位的主要职责也能看出一二,例如高级岗位的主要职责是围绕欧洲诉讼、许可展开。
说白了,宁德时代的锂电专利战事,很有可能要从内战演变为外战了
不过,这个是否开战的开关,一半是攥在宁德时代的两大海外竞争对手LG新能源松下手中。

图片

来源:IPRlearn

2024年5月30日,总部位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Tulip Innovation Kft.(郁金香创新公司)宣布启动了一项新许可计划。该计划将汇集日韩两大动力电池生产生——韩国LG新能源解决有限公司(LG Energy Solution,LG新能源)和日本松下能源有限公司(Panasonic Energy,松下能源)的1500多个专利家族的5000多项专利组合,供全球所有电池制造商使用。并表示该计划是迄今为止电池行业提供许可的最大专利集合。

Tulip的计划为电池制造商提供了一种新的、高效的替代方式,通过单一许可证获得LG能源和松下能源的广泛专利技术。

两家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均表示,该专利池是为行业后来者提供公平的专利许可机会Tulip将有助于维护电池行业的公平和竞争市场条件。

显然,这个行业后来者说的就是中国公司,而这个专利池的收费对象,恐怕主要也是中国公司。

根据高工锂电对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的排名统计,LG能源的装机量从2022年的仅次于宁德时代,跌落一位,已经被比亚迪反超了,松下目前位列第四。在TOP 10中,除了LG新能源、松下、三星SDI和SK on之外,全部都是中国企业。

图片

图片来源:高工锂电

而在该专利池中表现更为积极的LG新能源,其实早在该专利池成立前一个月,就对外发布声明,表示已确定其产品组合中的1,000多项专利为“高度战略性”专利,其中580项可能被竞争对手的电池制造商侵犯。

LG新能源知识产权中心负责人Han Sun Lee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他们已在包括美国、印度和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有专利侵权的证据。但他拒绝透露涉事公司的名字。

此外,LG新能源当时表示正在评估对侵权采取措施的所有选择,包括对侵犯其专利的人发出警告通知或提起专利侵权诉讼。

其中特别提到了在欧洲的侵权证据,已经发现可能侵犯了30多项专利:

“【例1】 EV。为在欧洲销售电动汽车的汽车制造商供应电池的电池制造商。在对竞争对手的电动汽车电池进行初步审查后,LG新能源发现这些制造商可能侵犯了其30多项专利,涵盖主要部件和制造技术,包括涂层隔膜、阴极材料、电池结构和电极。分析仍在进行中。”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LG新能源很有可能在谈判未果的情况下,主动发起诉讼。
显然,欧洲就是专利诉讼的最佳优选地。
德国法院以严厉的“禁令”闻名于世,去年新成立的欧洲统一专利法院目前来看与德国法院的风格更接近,也开启了授予禁令来作为对专利权人救济的主要方式。
这就使得一旦LG新能源若想对中国企业发动专利战,选择德国或是欧洲统一专利法院,都是极佳之选。
这或许也是为何宁德时代也要陈兵慕尼黑的主要原因了。
实际上,不仅仅是宁德时代,就连LG新能源目前也在慕尼黑招聘知识产权顾问/专利律师这一岗位。以下,是LG新能源官网目前正在招聘的IP岗位详细信息,重点也是与诉讼、许可有关。

图片

来源:LG能源官网(机器翻译)
总体来看,两家公司增兵之举,意味着双方之间的谈判似乎并不顺利。这种情况下,最终诉诸法院,寻求金钱赔偿、禁令救济,或成唯一选择。
扫码加入知识产权精英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