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印迹 贵州村史村事】龙里县洗马镇平坡村:红军曾两次经过这个小村庄

【开栏的话】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资料显示,贵州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座、名镇8个、名村1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0座、名镇14个、名村15个,中国传统村落757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12个,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328个,更散落着成千上万个自然村落,这些村落浓缩着村庄的过往,映照着当下,寄托着未来。

新时代新征程,如何在乡村振兴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村史是一个村庄的文化记忆,也是乡村发展的根脉所在;村事是一村一户的生活写照,也是一域一地的发展剪影。村史村事的梳理、呈现和传承更具有时代价值,它代表着一个村庄的精神风貌与文化品格,记载着岁月更迭与世移事迁中风土人情变化的轨迹。

今年,我省启动“乡愁印迹——贵州村史村事征集”主题宣教活动,以行政村为单位,在全省范围内深入挖掘整理村史村事,旨在为贵州立心、为发展赋能,记录展示我省厚重丰富的乡村文化和发展成果,推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

9月1日起,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客户端统一开设“乡愁印迹——贵州村史村事”专题专栏,以村史村事为起点,深入挖掘和呈现村庄的文化内涵,和读者一起寻找丰茂的乡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小河啊水哟流滔滔,长寨菌子岩高入云霄,毛主席的好战士张仕青、杨一二,为革命而牺牲在山腰……”这是1968年清明节,平坡村委、平坡小学师生在平坡村长寨菌子岩开展祭奠红军先烈时唱的一首歌。

解放后,每年清明节期间,平坡村委、平坡小学师生都要到长寨菌子岩开展红军先烈扫墓活动。

图片

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过龙里进军路线图

据平坡村口传资料:红军过平坡村时宿营住在长寨,因两名红军战士重伤行军不便,被群众接到家里,用草药进行治伤。这两名战士一名叫张仕青,另一个名叫杨一二。红军部队开拔后,当地土豪劣绅纠集保甲长将两名红军伤员捆绑到长寨背后半山腰菌子岩,用柴火烧死……

上述内容摘自据《龙里革命遗址纵览》。

平坡村位于龙里县洗马镇最北端的清水江畔,东与福泉市、北与开阳县接壤,南与贵定县相邻,素有“鸡鸣四县”之称。全村辖区面积为27.8平方公里,辖32个村民组、16个自然村寨;现有户籍农户1143户,户籍人口3697人,常住人口1748人,全村以苗族为主,属于典型的苗族聚居村,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7%,村内苗族居民多为苗族六冲河支系(即“小花苗”支系)。

图片

俯瞰龙里县洗马镇平坡村

红军曾两次经过龙里县洗马镇平坡村。

第一次是1935年4月上旬,为实现佯攻贵阳、分兵黔东、调出滇军、西进云南的战略目的,红军在洗马镇平坡村清水江上架设浮桥,制造东进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假象。当各路敌军赶往贵阳、乌江北岸、黔东一带堵防时,红军迅速跨越观音山至倪儿关的湘黔大道南进,向敌人兵力空虚的云南进军。

第二次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蒋介石调兵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红二、六军团按照中央军委指示,由湘西的桑植、桃源等县突围西进。1936年1月27-30日,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龙里县洗马镇平坡村。

平坡村现仍存有多处清水江红军渡口遗址:青杠垴红军渡口遗址、冯家渡遗址、顺岩河红军渡口遗址、长寨红军宿营地。除长寨红军宿营地属于黔南州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外,其余均属于贵州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民族地区“双语”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平坡村

青杠垴红军渡口遗址,位于洗马镇平坡村青杠垴,是中央红军在龙里县北部实施佯攻贵阳、佯装东进等战略行动的主要渡口。红军当年到来前,民国龙里县政府通令在青杠垴寨前及从寨子往灯盏窝方向的路坎下各修筑1个碉堡,寨前碉堡的正前方约20米远,修筑1个长20米、宽2米的炮台,炮口对准清水江渡口。在水井左上方的山脊上,另修筑1个炮台,炮口对准沙滩。因沙滩水面宽、水较浅,枯水期无船时可从此涉水过河。碉堡、炮台建成后,架土炮两门、驻兵1个排防守。

冯家渡遗址位于洗马镇平坡村南明河与清水江交汇处,当地人称“两岔河”。和青杠垴渡口一样,是中央红军在龙里县北部地区实施佯攻贵阳、佯装东进等战略行动的主要渡口。

图片

平坡村苗族妇女画师作画

顺岩河红军渡口遗址位于洗马镇平坡村原顺岩河组,1935年4月6日,红一军团先遣师由开阳跨过顺岩河,进入龙里县的老巴江和贵定县的新巴地带,派出小股部队来往于巴江与水尾之间,佯装东进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迷惑敌机侦察。1936年1月29日,红六军团从平坡村长寨出发,在顺岩河渡口搭浮桥去开阳县的平寨、高寨和羊场,之后从贵阳乌当属地的上马场前进。

长寨红军宿营地位于洗马镇平坡村长寨,是红二、红六军团部宿营地。

平坡村历史悠久,民国时期属巴江乡第二保,1952年属板坪村人民政府,1953年属水尾乡管辖,1956年属平坡高级社,1958年属巴江人民公社,建立平坡大队,1983年撤大队改名为平坡村村民委员会。

图片

平坡村苗族绘画文创展示区

此后,巴江设乡时归巴江管辖,2014年2月龙里县行政区划调整,撤乡并镇,巴江撤乡,平坡归洗马镇管辖。2016年1月16日村(居)区划调整时新寨村、水尾村、平坡村合并为平坡村村民委员会至今。

如今的平坡村,是省级文明村、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平坡村自然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民族文化底蕴浓厚、苗族传统民居保存较为完好,纺麻、蜡染、刺绣等民族工艺传承完好,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坡苗族绘画享誉省内外,传统节日神秘而丰富。

目前,平坡村的经济主要来源于发展文化产业、特色农业。文化产业方面尤为突出:2020年-2023年销售2000余幅平坡苗画作品,销售额高达160余万元;2021年仅上半年就销售800余幅平坡苗画作品,销售额高达68万元;此外,平坡村还培育当地苗族妇女画师110余名。

文字整理:洪英杰

一审:罗亚楠

二审:李柏杉

三审:李 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