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提质 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记者 熊大平 通讯员 张兵

掌上咸宁报道

9月,主题为“绽放艺术风采 激发强国力量”的咸宁市第十三届美育节优秀文艺节目展演落幕。三年一届的美育节,是全市的美育盛会。今年各地各校积极参与,参赛学校数量和节目质量较往年进一步提升,参赛人数和参赛面创历史新高,是我市实施“双减”政策以来,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成果的一个缩影。多彩美育,也是我市实施“双减”,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真实写照。

图片

三年来,我市把“双减”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来抓,多维发力,聚焦校内育人主阵地,开发特色课后服务课程,五育并举,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加强部门监管,塑造校内外同步治理教育新生态。

特色开课 延时服务焕发新活力

“孩子放学回家作业就已经写完了,每天晚饭后运动、看书,9点前就能睡觉。”“孩子在学校每天参加课后托管班,有老师辅导作业,放学作业就写完了,回家特别开心。”……新学期开学以来,记者在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采访,多名家长为学校的课后服务赞不绝口。

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制定出台《进一步提质减负加强学生作业管理的十项规定》,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并要求每天的作业内容和预计完成时间等必须在统一的作业登记本上登记备查,检查结果纳入教师考核。咸宁市第二实验小学鼓励教师设计知识、能力、素养三达标的高效作业,构建校本作业资源库。

实施“双减”三年来,我市出台制度,包含作业校内公示、出台作业管理办法、作业时间控制达标、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等一系列管理办法。

各校结合“一校一品”以打造特色课程为切入点,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截至目前,全市426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按照“一校一案”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建立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为90.3%、教师参与率为96.5%,实现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

图片

同时,加强课后延时服务管理,因地制宜推行“5+2”模式,丰富课后服务内容。

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玉泉校区推行课后服务“3+1”模式,即3天作业辅导/体育锻炼+1天特色课程(禁止布置家庭作业)。解决了家长下班还需辅导作业的痛点,同时,增强孩子身体素质,发展孩子文体水平。

学校在全校推广足球运动,一二年级,无论体育课还是课后服务,加强学生体力、耐力、敏捷性训练,对有足球天赋的孩子做好校队前期筛选。从三年级开始依次设立足球梯队,学校体育老师担任教练,根据课程设计、教学计划,结合教学对象年龄阶段特点,安排理论、技术、战术课时。每年,组织校队各梯队间足球赛,如三四年级友谊赛、五六年级对抗赛。为学生营造足球氛围,打造足球特色课程。

图片

在校内,老师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全市学校开设的社团活动涵盖30多个种类,内容丰富多彩。这些多彩的课程为校园注入了活力。

图片

减负增趣 多彩校园全面助成长

“双减”政策的“减”主要包含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两方面。各学校在做好作业管理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推进五育融合,减负增趣,让多彩第二课堂成为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舞台。

嘉鱼县实验小学东街校区结合本校实际,利用现有的师资条件,在校内建设有一个劳动教室和一块劳动试验田。3—6年级各班认领一块责任田,依托“太空种子”等项目发动学生参与到农作物的“种—管—收”过程中,亲手给农作物进行培土、种植、浇水、拔草、捉虫、搭架和追肥等,通过观察、对比和记录农作物的成长,把知识种进田园,把课堂搬进“农场”,完成从校园到田园的劳动教育过程。

赤壁市实验初中,打造书香校园,利用班级、校园的墙壁、走廊等空间,悬挂或张贴与阅读相关的标语、海报和图片,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增加阅读辅导课,通过经典诵读、读书分享、阅读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阅读参与度与幸福感。

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在每周五下午开展模联社团课程,系统化的教学,给学生们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开拓了国际视野,让学生的口语能力在演讲和辩证中得到提高。去年该校组队参加2023世界青少年模拟联合国大会成绩优异。“模联社团,让我对很多国际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激发了我的探索欲,也让我深深地明白要走向更广阔的世界,首先要好好学习。”学生周宸屹表示,学习到了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受益匪浅。

图片

温泉中学在开展科技社团的同时,组织丰富的科普活动,气象知识科普讲座、科普趣味课堂、手抄报、小论文、科技节、走进科技馆体验等让学生在科学活动中丰富科学思考方式和运用科学的意识。科技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萌芽,一批批学生加入科技社团,多次代表学校参与国家、省、市、区等各级各类科技比赛,成绩喜人。

“双减”下,学生们在多彩的课堂中发现兴趣、拓展特长,实现了综合素质的提升。

加强监管 健全校内外同步治理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内的提质增效离不开教学手段创新、教育质量提升。

近三年来,全市各地中小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要突破口,变革传统课堂。咸安区成立“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训练营”,通过业务学习、仿课实操、教学基本功提升、课堂教学展示等一系列流程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崇阳县在全县中小学深入开展“推门”听课,强化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让孩子不把问题留到课后,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咸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与浙江金华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签订科学教育教研合作备忘录,以小学科学教育为抓手,学习金华市优秀教育经验。

修内功,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对外,规范培训市场。三年来,全市原有311家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至28家,压减率达到91%;全市240家校外培训机构纳入平台对预收费资金全面监管。

同时,结合“全国校外监管平台”“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平台”两个平台,多部门联合执法,采取“线上+线下”“日查+夜查”“联检+抽检”等方式开展多轮执法检查,规范培训机构。通过排查和举报,查处在职教师违规在校外培训机构兼职和补课现象。校外培训乱象得到整治,教育生态向好发展。

校内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校外培训乱象得到有效遏制,我市深层次推动教育观念、教育体系、育人方式、教育评价等多方面的深刻变革,努力构建教育新生态。

责编:王苒宇 张克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