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一顶级高校恳求员工放弃加薪,此前已开始裁员;我国宣布首个国家空间科学发展规划,将开启地外生命探寻|科研圈日报

“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 海外学界


澳洲一顶级高校恳求员工放弃加薪,此前已开始裁员


图片


据《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消息,10 月 15 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ANU)副校长 Genevieve Bell 通过电子邮件向全体员工发出呼吁,恳求员工放弃原定于 12 月的 2.5% 的加薪,以帮助该大学实现到 2025 年底削减 2.5 亿澳元成本的目标(其中 1 亿澳元为员工支出)。10 月 3 日,Bell 曾在 ANU 官网发布一则消息,宣布将对该大学的学院结构及其提供服务的方式进行重组,以减少开支至 2019 年以来,该校支出一直攀升,但收入并未跟上,从 2020 年到 2023 年,该大学的财政赤字已超过 4 亿澳元。


然而,就在去年 7 月 27 日,ANU 管理层和该校的全国高等教育联盟分会达成企业协议,员工在 2023 年至 2026 年期间将加薪 18.5%,每六个月递增一次。Bell 在电子邮件中指出,这次请求仅适用于 12 月即将到来的加薪,不适用于后续 16% 的加薪。她将“立即”将自己的工资减少 10%,并要求签订绩效合同的高管放弃 2.5% 的加薪,从而为该机构节省约 120 万澳元。据英国《卫报》(The Guardian)消息,为了让这一请求生效,需要获得在企业协议下雇用的大多数 ANU 员工投票同意,投票将于周三在大学中心区的一次集会上进行。该校的全国高等教育联盟分会计划在会上发起反对运动,指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已经宣布裁员 50 人,预计 2024 年底和 2025 年初会有更多裁员,有 600 多个工作岗位受到威胁,并将敦促员工拒绝该提议。此外,该联盟还指出 ANU 存在高薪高管过多和财务管理不善的问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泰晤士高等教育,卫报)



· 航空航天


我国宣布首个国家空间科学发展规划,将开启地外生命探寻


10 月 15 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 年)》(下文称《规划》),这是我国空间科学领域首个国家层面统一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指导我国空间科学任务部署、开展空间科学研究的依据。


《规划》明确了我国空间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总目标,提出我国拟突破的极端宇宙、时空涟漪、日地全景、宜居行星、太空格物 5 大科学主题和 17 个优先发展方向,描绘了至 2050 年三个阶段的科学任务规划,形成了我国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路线图:至 2027 年运营中国空间站,实施载人月球探测、探月工程四期与行星探测工程,论证立项 5 至 8 项空间科学卫星任务。2028—2035 年继续运营中国空间站、实施载人月球探测,论证实施国际月球科研站等科学任务,论证实施近邻宜居系外行星和地外生命探寻等约 15 项空间科学卫星任务;2036—2050 年论证实施30余项空间科学任务,使我国空间科学的重要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新华社)


· 学科排名


2024 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发布


10 月 15 日,软科正式发布“2024 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排名榜单包括 94 个一级学科,各个学科排名的对象是在该一级学科设有学术型研究生学位授权点的所有高校(截止到 2023 年底),共有 486 所高校的 4924 个学科点上榜。排名首次采用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 年)》中的一级学科口径。软科将全国前 3%(或前 2 名)作为“中国顶尖学科”的标准,将位列全国前 7%(或前3名)和前 12%(或前 4 名)作为“中国一流学科”的标准。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的指标体系包括人才培养、平台项目、成果获奖、学术论文、高端人才 5 个指标类别,下设 18 个指标,共计 70 余项反映学科竞争力的观测变量。


根据统计,共有 100 所大学的 308 个学科点入选中国顶尖学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分别以 26 个和 23 个中国顶尖学科位列全国前二,复旦大学以 14 个中国顶尖学科位列全国第三,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分别有 12 个中国顶尖学科并列第四。部分非“双一流”高校,包括北京语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山西医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这 8 所高校,各有1个顶尖学科。


按照上榜学科数量统计,中山大学和浙江大学分别有 60 个和 59 个学科上榜,领先国内其它高校,清华大学和武汉大学紧随其后,各有 56 个学科上榜,四川大学有 55 个学科上榜,吉林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各有 54 个学科上榜。非“双一流”高校中,深圳大学上榜学科数最多,共上榜 36 个学科,广州大学、青岛大学、扬州大学各有 27 个上榜学科,在非“双一流”高校中并列第二。(公众号“软科”)



· 机构建设


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揭牌


据中山大学官方公众号消息,该校于 2023 年筹备建设的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下称“研究院”),已于 10 月 14 日在香港科学园揭牌,标志着该研究院正式投入运行。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中山大学原副校长徐安龙教授受聘担任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院长。在揭牌仪式上,中山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松表示,结合学校优势和香港发展需求,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将重点发展生物医学、应用数学和人文社科交叉三个领域,面向全球延揽顶尖人才,大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交流。


揭牌仪式上,中山大学还与香港地区的多所高校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中山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签署关于加强医学研合作、氢能技术研究合作的框架协议,与香港理工大学签署医工交叉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山大学还与香港中文大学签署了关于共建植物合成生物学联合实验室合作意向协议,该校数学科学研究所签署关于数学科学研究合作意向协议。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与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签署关于中医药学合作意向协议。(中山大学官方公众号



· 卫星探测


木卫二探测器成功发射,将探索该卫星的潜在宜居性


图片
猎鹰重型火箭将“欧罗巴快船”送入太空。图片来源:NASA TV


据 Space.com 消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已于当地时间 10 月 14 日中午 12 点 06 分发射“欧罗巴快船”(Europa Clipper)探测器前往木星的卫星木卫二,以探究该星球的宜居条件。欧罗巴快船”借由 SpaceX 的猎鹰重型火箭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发射过程顺利,最终探测器在 58 分钟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并顺利展开了太阳能电池板。“欧罗巴快船”会搭载九种科学仪器,包括可见光和热成像仪、几台光谱仪和用于表征木卫二磁环境的设备。


按照计划,“欧罗巴快船”将在 2025 年 2 月飞越火星,于 2026 年 12 月再次飞越地球,以获得足够的速度在 2030 年 4 月进入木星轨道。它将对木卫二进行 49 次近距离飞越,以通过测量冰层厚度、分析地质结构和研究地下海洋的成分,进一步了解木卫二的潜在宜居性。NASA 科学家 Bonnie Buratti 表示,尽管此次任务不是为了专门探寻生命,但会评估木卫二上生命所需的三大基本条件——液态水、适宜的化学环境及能量来源。据此前研究推测,木卫二冰层下巨大的液态海洋可能比地球海洋含有更多的水量。此次探测任务将为研究太阳系中的潜在宜居世界,提供关键的数据。“欧罗巴快船”的任务预计在 2034 年 9 月结束,届时飞船将撞向木卫三。(Space.com)



· 医学


神经止血带:电刺激神经,促进血小板凝血


据《自然》新闻(Nature News) 10 月 14 日报道,美国范斯坦医学研究所(Feinstein Institutes)与生物技术公司 Spark Biomedical 合作开发了一种名为“神经止血带”的新技术,通过对迷走神经施加电刺激促进凝血,以控制失血量。相关研究的初步结果已发表在 2024 年神经科学学会年会上。


该技术与传统止血带不同,它并不直接阻断受伤部位的血流,而是通过电脉冲刺激脾脏,促使脾脏储存的血小板为凝血做好准备,能够有效提高血小板的功能。实验中,研究人员在健康猪的耳部制造了小切口,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接受神经电刺激的猪出血量减少了 50% ,出血时间缩短了 40% 。在血友病小鼠上进行的测试也显示相似结果,神经刺激促进了脾脏中血小板的钙离子吸收,使其在受损血管处迅速释放内含物,加快凝血。目前,研究团队正在对 30 名志愿者进行小规模人体实验,初步数据显示该技术能够提高血块的稳定性和血小板活性。该技术有望在手术、分娩等高风险场合中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Nature News)


编写:杨梦、陈钰婷、字鑫楠、石云雷

编辑:石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