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农用优先变废为“宝”,胶州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

位于胶州市铺集镇殷家庄新村的青岛益菇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益菇园”),近年来依托山东省食用菌创新团队的技术支持,不断探索高效利用农作物秸秆种植大球盖菇的品种和配方,已成为当地发展循环农业的带动示范基地。

图片青岛益菇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正在种植菌种。

10月15日上午,益菇园开启了新周期的大球盖菇栽培作业。工人们在由秸秆、玉米芯、稻壳、木屑、豆秸等不同材料配比而成的培养基中,均匀接入菌种。益菇园理事长刘军解释,回收的农作物秸秆经过堆置、浇水、发酵后,约15天便可转化为种植大球盖菇的优质辅料。

“我们在不同大棚内设置了不同的培养基组合进行对比试验。”刘军告诉农村大众记者,目前发现的最优组合为玉米芯、秸秆、木屑的混合搭配。该辅料条件下,大球盖菇亩产量可接近7000斤,相较于其他组合,亩产量提升了近1000斤。

“蘑菇采收完成后,剩余的菌渣还可以进一步加工成用于改良土壤的配方有机肥,这不仅促进了生态循环农业的闭环构建,还深化了农作物秸秆的高效综合利用。”胶州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科负责人刘芬介绍,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面,胶州市秉持农用优先、产业导向、多元化措施的原则。

图片青岛益菇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军正在介绍大球盖菇及秸秆利用的情况。

同日下午,在胶州市里岔镇谭家一村,一块刚完成收获的地块里,村民林兆瑞正在进行着玉米秸秆还田作业。这一次他采用的还田方法和往年有些不同。

林兆瑞介绍,今年,胶州市依托全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项目,在全市推广秸秆科学还田技术,覆盖土地面积两万亩。“每亩免费发放尿素、腐熟剂各5公斤,并对深翻作业发放每亩10元的补贴。”林兆瑞听说此项目后,第一时间报了名。

“以往把玉米秸秆打碎直接还田,出现过秸秆腐烂慢、小麦种子悬空的问题。今年我这400多亩地都用上了科学还田技术,对明年的小麦丰收很有信心!”林兆瑞估算,下一季种植小麦时,每亩地还能节省肥料成本50多元钱。

图片

林兆瑞与刘芬正在一起测量翻地深度。

“施用尿素和腐熟剂可以加速秸秆腐化,并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将二者与秸秆一起深翻还田,可实现5%至10%的增产效果。但是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注意一些关键技术点。”刘芬进一步阐释,秸秆还田的数量应控制在每亩折干草150至250公斤之间,翻地深度需达到25厘米以上,并确保秸秆在土壤中均匀分布。

“近年来,胶州市的秸秆综合利用率持续保持在97%。”刘芬表示,下一步,胶州市农业农村局将持续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大力推广“马铃薯秸秆+畜禽粪污堆肥”“厨余垃圾+蔬菜尾菜堆肥”“秸秆尾菜+畜禽粪污堆肥”等堆肥模式,使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助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衣春悦 通讯员 王明敏 何益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