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编钟之乡开讲:让文化遗产“活”在人们生活中,随州做到了

图片
单霁翔凝视随州博物馆青铜文物
湖北日报记者 董凤龙 通讯员 袁绪军 李贵 聂峥
70岁的单霁翔穿着他标志性的黑布鞋,踏上了随州这片古老的土地。
在随州博物馆,他时而凝视穿越两千多年的青铜器,仿佛在进行一场时空对话;在擂鼓墩国家考古公园遗址,他不时驻足欣赏,点赞这里符合他提出的“大遗址要像公园一样美丽”的理念;在炎帝神农故里,他面向炎帝神农大殿内圣像,鞠躬行施拜礼,缅怀炎帝功德。
10月15日,在随州实地考察后,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作了一场题为《文化的力量——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的讲座。
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单霁翔讲述了如何“激活”沉睡文物,充分发挥文化的力量的故事。
“这些年,随州深入挖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随州的文化遗产已融入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中。”对于随州的文化传承发展,他给予这样的评价。
图片
单霁翔在讲课
3年环境整治,故宫开放面积增长到80%
2012年,曾担任10年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入职故宫博物院,他籍贯江苏,出生于沈阳,3个月大时被父母带到了北京。
“父母未经允许,就把我抱进北京的一个四合院。没想到几十年之后,我在北京最大的四合院看门。”这句幽默的自述,在讲座现场引发观众笑声。
这次讲座,单霁翔从公共服务、文物修复、文物数字化、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介绍了故宫博物院近年来一系列改革措施和实践经验。
从清理故宫每一间房子的杂物,重新建立地下库房储存展品,到除掉每一片瓦上的杂草,清理市政管线,拆除所有的临时彩钢房,他走遍故宫9371间房间,拍照对比确保每一间房,每一片地都落实到位,清理干净。
单霁翔和故宫人兑现了诺言,在2020年紫禁城600岁生日时,“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交给下一个六百年”,故宫博物院的开放程度也由2014年的52%增加到如今80%多。
开放区域多了,观众增多起来,服务也得跟上。
单霁翔说:“故宫新开放区有几处冰窖,原来陈放杂物。经过改造,这里成为特色的服务场所,烤鸭很好吃。如果有外地观众,想一天逛完故宫和长城、吃北京烤鸭,时间赶,在这里就能实现:故宫、故宫城墙,还有冰窖烤鸭。”
图片
单霁翔在讲课
文化和自然融合,大遗址要像公园般美丽
随州博物馆西路一路向北,一个依靠在山边的公园映入眼帘,它就是出土了曾侯乙编钟的擂鼓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园内漫步,四处错落的树木,耀眼的鲜花,水波涟漪的小池塘,风景让人赏心悦目。
依托随州博物馆、曾侯乙墓和现存封土冢等古遗址古墓葬,擂鼓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出土文物陈列、保护区环境整治、文博产业落地与山水田园风光相结合,已形成集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
行走在公园里,单霁翔不时颔首称赞,“大遗址就要像公园般美丽!”
这个口号,也是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时,单霁翔提出来的。这一观点,打破了很多人对考古的固有印象。
考古遗址是考古人员从事专业工作的地方,公园是休闲娱乐的空间,二者如何融合?
单霁翔说,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成都金沙遗址、陕西省西安市大明宫遗址到河南省洛阳市隋唐洛阳城遗址,我国已建立起“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概念体系,用遗址公园呈现出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气象。特别是良渚遗址成为考古公园后,成千上万的人到这里参观,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文化绿洲,这让他倍感欣慰。
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人文始祖,青铜乐祖,调味始祖的所在地,有“三祖鼎立”之说,当前,湖北随州正在扎实推进擂鼓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曾侯乙编钟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等工作。
随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指出,擂鼓墩古墓群是随州市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和经济潜力,建设擂鼓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有重大意义,将实现高站位策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运营,加速推进擂鼓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进程。
图片
擂鼓墩国家考古公园一处纪念碑
让文物“活”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州做到了
从2004年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005年的澳门历史城区 ,2006年的河南殷墟,2007年的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到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中国目前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
单霁翔指出,长期以来,学界争论文物到底是保护重要,还是利用重要。
“现在我们看到,保护不是目的,利用也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传承。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的文化,经过我们、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城市,能够健康的、完整的、真实的传给我们子孙后代,这才是真正的目的。”通过珍贵图片和典型案例,单霁翔讲述了文物背后的故事。
他强调,文物需要有尊严,要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活”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文化力量,让群众从中受益。
单霁翔表示,参观随州博物馆和擂鼓墩考古遗址后,他感受到,随州这些年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文化遗产融入随州的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中,取得了很高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