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柏祥:“国”和“家”紧密交织 以文字担起时代道义

图片

策划/林如敏 刘云

统筹/徐振天 王敏

讲述人:范柏祥(曾任羊城晚报社体育部主任、《羊城体育》总编辑)

记录人: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思泳

“生不逢时又遇时,霓裳曲里半蓑衣。书山有路曾无路,艺海无涯幸有持。”这是我六十抒怀诗中之句。我出生于1949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岁”。75年来,我的人生之路无不与国家发展紧密交织。国家经历过风风雨雨,我也见证了时代发展。常说家国情怀,我认为“国”“家”情怀更合适。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国家让我实现知识改变命运。

文科尖子 屡受师长称赞

恢复高考那年,惠阳地区招生办的同志专门打电话找我,说我考得非常好,但报的志愿太亏了,并在征得我意愿后“便宜行事”,帮我改成了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10多年后回母校,中大的老师告诉我,当年我的成绩确实非常优秀,《人民日报》要选登广东考生高考文章,我的文章是备选的两篇之一。

我当过知青,当过文工团小提琴手,但最想当的还是作家。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让我如愿参加耽误了多年的高考,让我在28岁走进大学,实现了大学梦。

我清楚记得,当时恢复高考的消息公布后,我压根没敢报名参加。身边的人提醒我试一试时,距离高考只有一个月。在备考过程中,我对文科有信心,因爱读书、写作,小学期间已熟读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备考更多是花在数学上,天道酬勤,最终在100分制的数学考试中取得了85分。

大学毕业后,我入职羊城晚报社,成为一名体育记者。我国的体育报道在当时如雨后春笋,但也是一条艰难的路。我另辟蹊径,将自己较好的古典文学修养和写作功底融入体育报道中,陆续推出了《刘姥姥游六运》《邕城闯关记》《三进狮城》等多个系列报道,章回体式的结构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好反响。

在报社30多年,让我感动的是,我对于新闻的探索和付出获得了母校师生认可,3次受邀到中大讲写作经验课,场场爆满,后来延伸至暨南大学和华师附中。在我到报社工作的第8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教研室全体老师花了半年时间,将我在《羊城晚报》刊登的300多万字文章逐一梳理、编辑和评论,于1991年出版《范柏祥新闻作品选评》。为我作序的是国内著名元曲研究专家、中大中文系教授王起,他高度评价我的创新,“成为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光大”“读君文选,为我晴窗展画卷”。

勇担道义 坚守新闻初心

在职业生涯中,我经历过一次普通而不平凡的足球赛报道,见证了中国足球特殊的历史时期。1997年甲A联赛,在广州松日队主场对阵大连万达队的赛后,松日俱乐部副总经理利彪向包括《羊城体育》在内的四家媒体爆料,称当时主裁判陆俊收受了客队20万元,明显偏袒客队。

《羊城体育》如实报道了利彪的话,想不到报道出街后影响极大,国内大小媒体几乎第一时间转发,这时利彪趋利避害,矢口否认他说过的话,即时让我们变成了造谣的一方。

陆俊在广州起诉我们,好在当时的东山区法院主持正义,判我们无罪。但陆俊转而到北京再诉,海淀区法院称其他报社同行的录音证据不能算证据,只有视频才有效,最终法院判决我们赔对方名誉损失费10万元,并公开道歉。

客场官司败诉后,我写了《你以为你是谁——给陆俊的公开信》,继续同中国足球的黑暗势力作斗争。事实上,这一案件是体育界黑暗势力和新闻界之间的道义之争,我们作为“出头鸟”被打了,但我感觉自己像“戊戌变法”中的先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12年后,陆俊被绳之以法,中国足协众多黑头目也锒铛入狱。我们蒙冤了12年,事件真相大白。行内人都评价我们是“输了官司,赢了道义”。

我热爱足球,但足球确实伤过我心。2010年,我从报社退休,回归本心,致力于文学艺术的相关工作。七星岩的石刻《星湖赋》,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展厅的《唯美赋》和东莞华阳湖牌坊的对联,是我这几年比较满意的作品。

初心不变 真诚寄语后辈

“九十年风雨兼程可点可圈太史笔,八千万忠诚齐铸能覆能载圣贤铭。”这是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写下的对联。

人生走过的这些年,我始终心向共产党。新中国走过的75年,尤其是改革开放的40多年,成就举世瞩目,这是毋庸置疑的。

对于年轻一代的新闻人,我认为,坚定信仰最重要,同时也要修好内外功,内功指自身各方面的修养;外功指如何更好做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如对国外媒体的抹黑,就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如足球战术里的“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