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为了谁?你最累!

潮新闻客户端 田渭法

图片

2003年,当“非典”疯狂袭来时,医务界有人说如果汤飞凡还在,我们无须这么惶恐!

2015年,当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时,医务界有人又说如果汤飞凡还在,他应该能获得这个奖!

2020年,当新冠肺炎在世界横行时,医务界有人又说如果汤飞凡在,我们一定会更有办法预防它!

医务界有人这样评价他、呼唤他、期盼他,不无道理。现在,我作为医务界的一名无名后辈,来说说咱们中国这位杰出的院士——汤飞凡。

是的,他是中国第一代医学病毒学家,也是世界上发现重要病原体的中国第一人,被称为“衣原体之父”,其一生为中国研制出了狂犬病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和世界上第一支班疹伤寒疫苗,堪称中国疫苗之父,正是他消除了威胁中国人民的沙眼、天花、麻疹等等病毒,拯救了无数中国人,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记住他名字。

图片

北京,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研究院。院内汤飞凡塑像。视觉中国。

1897年,汤飞凡在湖南省醴陵县神福巷镇降生。在那个战乱的时代,加之常年天灾,汤飞凡祖上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落为市井乡绅,以教书育人维持生计。家境虽然不怎么样,但汤飞凡从小在父辈的教导以及“振兴中国”思想的影响下,勤奋好学、饱读诗书,年少的他就怀有满腔救国于危难的远大理想。

由于汤飞凡亲眼目睹过身边的亲戚、邻居被疾病苦痛折磨,甚至听到中国人被人讥笑为“东亚病夫”。从小深受爱国主义熏陶的他,便种下了一颗悬壶济世之心,立志学医,意欲振兴中国的医学。

1914年,湖南湘雅医学专门学校首届招生,17岁的汤飞凡立即报名参加考试。但是入学除了对医学基础知识的考核以外,还要考英语,汤飞凡虽说从小就接触过西方的思想,但他从未学习过英文。为了能够进入到湘雅医学院学习,他鼓起勇气找到了当时的主考老师,并说“请允许我暂免英语考试,进学校后再补考。”

当然,汤飞凡也说明了自己的理由,当时的英语主考老师为他的一番言论所感动,在查看他其他的笔试成绩后,把情况报告了校长。学校的校长叫颜福庆,他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公共卫生系,1914年毕业后回国与胡美一创办了这所学校。他仔细看着机灵活泼的汤飞凡,又看看他笔试基本满分的成绩,点点头,笑了。就这样,汤飞凡成为了湖南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的第一批学生,也是全校年龄最小的学生。

当时的医学院,学习生活非常艰苦,能坚持到最后顺利毕业的仅仅只有10个人,汤飞凡就是其中一个。他的同学有后来成为国内内科大家的张孝骞、中国眼科奠基人周诚浒。在这7年里,他除了不断努力学习医学知识外,还刻苦学习了英文,克服了英语语言障碍。也正因如此,他比其他人有了更多的选择,毕业后产生了出国留学的想法。

图片

有了扎实的医学基础后,汤飞凡并不满足去当一名普通的医生。因为他知道,当医生一辈子也救不了那么多人,如果学习研制病毒疫苗,那么他能救的人肯定要多得多。刚好在当时,也正处于微生物学发展的黄金时期,看到国外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科赫”和“巴斯德”,他想为什么中国不能一个“巴斯德”呢?校长颜福庆对他的想法表示赞同。那天是初夏的一天,他找了毕业生汤飞凡谈话。

“你喜爱巴斯德吗?”

“我喜爱!”

“你喜欢学习微生物吗?”

“我喜爱!”

颜福庆把他带到学校刚刚创办的学校医院。

那是个内科门诊。有10多个病人正排队接受医生诊治。病人呻吟着,脸色有脱水、虚脱症状。

门诊护士见到校长和汤飞凡,恭敬地施礼,然后解释说:这些天腹泻病人多,大概同季节有关系。颜校长点点头。

汤飞凡询问了门诊医师:“老师这些腹泻病人是不是细菌性的?”门诊医师点点头。可惜学校还没有建立细菌培养室,只有大致判断腹泻病人患的是“细菌性痢疾”。

两人一起来到校长办公室。

颜校长从抽屜里拿出一封信,交给汤飞凡。

信是北平协和医学院寄来的,信中说:颜校长,经医学院研究决定,贵院优秀学生汤飞凡同学在我院细菌实验室进修、学习和工作。激动的汤飞凡一把抱住了颜校长。在此后的3年时间里,他一直秉持着“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一头扎进了实验室里,通过帮助做实验的人观察动物,做病理解刨,分析实验结果,不仅掌握了很多病原的致病原理,还扎扎实实地掌握了各种实验技术,短短三年时间,就被提任为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助教。

经过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学习,汤飞凡对研究病菌和细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使他更加坚定了学医救人的信念。他也很清楚地知道,要学医振兴中华,仅靠国内的医学教育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汲取国外一些更加先进的医学技术与经验才行。

于是在1925年,28岁的汤飞凡接受了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邀请,进入到了该校医学院细菌系继续深造。

去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前,有15天休息和准备。汤飞凡踏上了回家乡之路。

堂屋里坐着舅舅、叔叔辈走亲的,鲜红的八仙桌旁椅子边上坐着一位婷婷玉立的姑娘。父亲和母亲正陪着客人说话。

原来,父母早已为儿子订了亲。姑娘是同县国民党军职人员何键的二女儿何琏。

见儿子跨进屋,母亲忙着对姑娘说:“何小姐,咱飞凡回来啦!”又对儿子说:“飞凡,这就是何琏二小姐!”

前一年父母的信上说过这事,可汤飞凡哪把婚事放在心上呢?他淡淡地向何琏打个招呼,自顾自上楼看书了。

其实汤家不急何家急。准女婿马上去美国高等学府求学了,双方父母定了的婚事要有一个“定亲仪式”,否则,准女婿去美国不回来了,或者在花花世界中找到了意中人怎么办。

父母之命,汤飞凡也没办法。

“定亲酒”吃罢,客人三三二二地离开了,在亮堂堂的红色灯光下,汤飞凡这才认真地瞟着何小姐。

她脸容白皙姣好,身材均匀而雅气,唇红眸明,真是一副美人相。

汤飞凡平和的脸收敛笑容,突然说:“何小姐,我学医学细菌专业,不居家业,四海为家,你容忍吗?如果现在懊悔还来得及!”

何小姐也突然收敛了笑容,出声有点厉气:“你这什么话呀,父母之命不可违,摆了订婚酒,我生是你汤家人,死是你汤家鬼!”

汤飞凡被何小姐激得泛红了脸,连说对不起。

在哈佛学习期间,他始终恪守着手脑并用的原则,在世界学术前沿不断深入、刻苦钻研,脚踏实地攻关克难。他的过人之处很快被细菌系的系主任秦瑟教授所挖掘,于是便主动邀请汤飞凡到自己的实验室里,和他一起进行病毒研究。

汤飞凡虽然天赋并不过人,但他勤于动脑动手,不懂的地方他总会在一旁认真观察学习、做记录,有了基础知识后就自己动手做实验,即使失败也从不气馁,相反的,他愈挫愈勇,不断总结失败经验,不断摸索,直到成功为止。当时,对立克次体、病毒等微生物的研究还处于拓荒时期,而汤飞凡的加入使得这项科研项目有了很大的进展。在此期间,汤飞凡对研究病毒性状和包涵体本质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在已知的病毒和细菌之间存在着“过渡微生物”,即病毒是可滤的、能离心沉淀的、能自我复制的,这些在立克次体、牛胸膜肺炎支原体等研究中,皆能够证明了他的猜想是正确的。

汤飞凡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新发现,让老师们都惊叹不已,在国外声名鹊起,大家都希望他能留在哈佛继续搞研究。毕竟刚打开病毒界的大门,他理应留下继续和老师们一起深入探索。但他更清楚地知道,祖国此时更需要他,于是在收到时任中央大学医学院院长颜福庆的书信后,他便毅然回到了上海,担任中央大学医学院细菌学副教授。

回国之后,在国内医学条件落后以及各种实验配备严重缺失的情况下,汤飞凡开始白手起家,自己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室。平日里除了教学以外,他就利用最简单的设备开始研究工作。那时候的生活、工作条件都十分艰苦,可他并没有因此而停止过研究病毒。

1932年,医学院脱离了中央大学而独立,更名为上海医学院,汤飞凡才有了一个经费充足、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工作,也终于有了进行较复杂研究的机会。他除了研究病毒外,还作了不少传染病病原学工作,如对沙眼、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流感、致病性大肠菌肠炎等的研究。短短几年间就发表了20多篇很有医学价值的论文,推翻了国际上一些病毒学家之前的错误说法,在国际医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在此后的很多年里,由于受到日本侵华战争的影响,汤飞凡再也不能安心于实验室的生活了,热爱祖国的他走出实验室到离火线只有几百米的地方救治伤员。在此期间,他目睹了许多战士英勇牺牲的场景,使他也忘却了自己的安危。他虽然不使用刀枪,但在战场上他却让无数英雄战士重新站起来,奋勇杀敌。

除了战争,当时我国也处在瘟疫流行猖獗的时候,而当务之急,就是建立起防疫工作。颜福庆再次邀请汤飞凡参与到抗疫防疫的工作当中。但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防疫站屡遭日军破坏,根本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为了救国救民,汤飞凡开始四处奔走,辗转来到昆明,在这里筹资建立起了防疫新址,尽管条件十分艰苦,可他并没有因为条件困难而降低科学标准和对工作的要求。通过不断研究实验,防疫处生产的疫苗和血清制品,不但供应了大后方的防疫需求,就连盟军也开始向中国防疫处采用汤飞凡所研制出来的生物制品。

1938年春天,何琏、汤飞凡第一个孩子汤梦湘在湘雅医院红楼病房出生。由于产程时间长,麻药又紧张,女儿出生后何琏显得十分虚弱。过了三天,汤飞凡又返回上海。其时他正忙着筹备中央防疫处。设备不够,他用自己的工资和稿费凑上200元,请美国同学、老师购置冰箱、琼脂、恒温箱。估计物资要三、四个月才能到达上海。然而沪淞抗战导致上海沦陷,他急于拍电报去美国,实验室工具必须运至昆明。等中央卫生署任命汤飞凡为防疫处长后,他把妻子、孩子接到云南。

孩子还没满周岁,由于奶水不足,瘦得难看,一到半夜,孩子哭叫,何琏只能给他喂粥。汤飞凡知道,孩子需要的是奶,可是没有钱去美国捎带奶粉,母女俩同吃鱼汤怕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买了几次鱼,母女俩吃了数天鱼汤,孩子晚上哭叫有好转。这时候,何琏去店当了金首饰把钱交给丈夫去美国买奶粉。可是汤飞凡把老婆的钱去买了实验室设备。

图片

一天何琏从店买了锄头,在屋后开起了荒。手掌起了血泡,脸上涌出大汗。她学着当地菜农,整地,播种,种菜,等汤飞凡见到时,足有半亩地的菜园已经绿油油了。

“都是你一个人弄的?”

“那当然!”妻子抽下颈上的毛巾擦把汗,摘下头上的草帽扇着风,“过几天,菜可以吃了。”

“那自己家吃不完呀!”

“你这汤傻子,我可去市场卖呀,卖到的钱又可去买鱼给梦湘囡补身子!”

汤飞凡哈哈大笑,“当年大小姐,现在老菜农,汤傻子向你致敬!”

1943年,汤飞凡研制出了中国第一批临床级青霉素以及世界上第一支班疹伤寒疫苗。在那个战火纷飞、瘟疫横行的年代,这样接连不断的好消息,着实是振奋人心,汤飞凡成了中国人民坚强的后盾。抗日战争胜利后,汤飞凡所带领的研究团队被迁往了北平,并成立了中央防疫实验处。

新中国建国伊始,因受鼠疫影响,政府决定大规模实施预防接种,要求研究所扩大生产,保障疫苗供应。如此艰巨的任务,又一次落到了汤飞凡的肩上,但他依旧充满信心。可任务刚开始就遇到了非常棘手的问题:国内没有接种鼠疫减活菌苗,只好从苏联进口,可仍无法满足国内的需求。

为此,汤飞凡亲自带领团队夜以继日的研究研制,用了短短两个月时间,就制造出菌苗900余万亳升,有效地遏制了冀北疫情大规模扩散。汤飞凡还研究出了黄热病疫苗、乙醚杀菌法,疫苗产量可达每天10万支,在1961年就彻底消灭了天花病毒,比全球消灭天花病毒早了16年。

除了天花之外,中国当时至少还有50%的人患有沙眼,有“十眼九沙”的说法,因此该病对中国人民危害极大。烈性的传染病毒在汤飞凡团队的努力下已经被控制住,但是沙眼仍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许多地区流行,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为此,汤飞凡向卫生部申请展开对沙眼的研究工作,并得到了批准。更可喜的是卫生部把防治工作落实给了同学周诚浒。准备上海先搞点。

沙眼流行至少已有三四千年,是一种非常难治的病。很早之前,就有很多微生物学先驱者对沙眼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试图寻求治疗的方法,只不过最终的说法不是被否定就是未能证实。由此可见,这种病的病原体以及致病原理是非常难以判定的。

经过多年的实验与研究,汤飞凡对病毒性状和包涵体本质早就有了很深刻的认识,所以他认为沙眼病原体是比牛痘病毒更大的、接近立克次体的“大病毒”,许多性质近乎鹦鹉热和鼠蹊淋巴肉芽肿病毒。以这样的思路,他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同时保证了所选病理材料的可靠性。

最终,在201份实验材料中,有48例含有包涵体,并发现包涵体有四种形态,即散在型、帽型、桑椹型和填塞型,阐明了它们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澄清了自从1907年发现沙眼包涵体以来的混乱认识。他论文中写道:“原体和始体均为沙眼病毒的演变形式……”

对沙眼的病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之后,汤飞凡开始了新的研究和实验,凡事他都要亲力亲为,不断攻关克难,最终在第八次实验中成功分离了第一株沙眼病毒TE8。从开始研究,到分离出第一珠沙眼病毒,前后仅用了一年时间。

汤飞凡成功分离出世界上第一株沙眼病毒,很多人建议他赶紧发表成果,因为世界上很多实验室正在竞争分离沙眼病毒,不赶紧发表的话,怕被人抢走。但作风严谨的汤飞凡并没有采取这个建议,他深知这项实验的艰巨,于是他又经过了一年多的重复实验,最终于1955年10月发表了实验论文,这时候世界才真正了解到沙眼病。

为了证明自己的实验结果是正确的,他还以身试毒。一次,为了把沙眼病毒在自己身上做实验,汤飞凡告诉妻子,他要在实验室住一段时间。那天,女儿放学回家,母亲叫女儿把几块肉和一条鱼送给做实验的爸爸。

小姑娘接过母亲手上的布袋子,蹦蹦跳跳地去爸爸的实验室。

门关着,小心翼翼地让,她叫了一声“爸爸!”

没声,爸爸在一张小床上睡着。

“爸爸!”女儿大叫着。

汤非凡惊醒了,忙不迭坐起。

她惊呆了,爸爸的双眼肿得厉害,近眼眶成了黑色。眼睛连一条缝都看不出。“爸爸!”她大声哭起来,“你是我爸爸吗?你是我爸爸吗?”

汤非凡知道女儿受惊吓了,“我是你爸爸,我是爸爸,不要哭,过几天我吃点药会痊愈的!”

“爸爸,你怎么成这样了?”

回到家她把看到的告诉妈妈,妈妈和弟弟也哭成了一团。

“你爸这人呀,他把病毒在自己身上做试验。你们别怕,他累了自己,为了人民!”使自己的两只眼睛患上典型的沙眼,并且为了观察全部病程,他坚持40多天后才接受治疗,无可置疑地证明了TE8对人类的致病性。沙眼病毒分离成功,让发病率从原来的55%降到6%,瞬间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轰动,汤飞凡也被认为是最有望拿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攻克了这一世界性的难题后,他又成功分离出了威胁儿童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的麻疹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之后,我国又研制出麻疹疫苗和小儿麻痹糖丸,拯救了中国数以千万计的儿童。

图片

1957年5月,中国科学院公布了第二批学部委员,自然科学方面遴选增加了18位学部委员(院士),卫生部上报的汤飞凡名列其中。5月23日至30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学部委员会议。

那天,汤非凡兴冲冲地到家。妻子忙着做饭菜。柔和的灯光下,女儿正在辅导儿子汤声闻的数学作业。香气扑鼻。汤飞凡倒过一杯水,喝了,笑容满面地看着从厨房进进出出的妻子和伏在桌上的孩子。

“爸爸,”女儿翘头问爸爸,“我考大学是考师范还是考医科?今晚你和妈妈要决定!”儿子说:“爸爸,今晚要开家长会,你总不能再不去吧!”

汤飞凡取过袋子,坐下,从袋子取出一叠纸本,“对不起,爸爸趁这几天开会草拟了一个国家预防疾病方案,疫苗研制方案,全国疫苗生产基地方案,事太多啦……”饭桌上,他把菜夹给妻子和两个孩子,告诉大家:“爸爸爱你们,但我饭后就去办公室整理方案!”

饭后,汤飞凡匆匆走了,妻子望着他渐渐远去的影子,自言自语:“他不怕累!工作是他的命!”。

妻子知道,丈夫身上有使不完的劲,他从不叫声苦,叫声累,好像是个机器人。他要把聪明的才智都贡献出来让全中国的老少都能健康生活,他才达到目的……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是汤飞凡被评上院士他张开天才的翅膀腾飞的第二年,他被错划成了“右派”……

1958年9月30日,一颗闪闪发光的科学之星在空中消失了……年仅61岁。

图片

汤飞凡去世后,他夫人挑起家庭的担子,同时整理着丈夫的资料,捍卫着丈夫的学术成果和荣誉。

汤飞凡的儿子汤声闻,后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女儿汤梦湘工作于湖南郴州第三人民医院。

1979年6月,国家卫生部为汤飞凡举行了“汤飞凡追悼会”,充分肯定了汤飞凡对我国医学科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1981年,国际沙眼防治组织为汤飞凡颁发了预防沙眼发现病毒的金质奖章和奖金。

1992年,为纪念汤飞凡为人类和健康作出的卓越贡献,中国邮电部发行了汤飞凡的纪念邮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设立了汤飞凡纪念碑。

2003年“非典”结束后,国家卫生部一位老干部通过《中国青年报》记者林天宏采访报道了一篇《汤飞凡若在,何以至此》的文章,引起许多老医务工作者的共鸣。

2017年,为纪念汤飞凡先生诞生120周年,湖南省醴陵市神福巷中学改名为汤飞凡中学,并在校园设立汤飞凡铜像,校区又设立汤飞凡图书馆。

2020年,……

汤飞凡先生,我国1500多万医务人员没有忘记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