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又上《人民日报》了!这次聚焦绿色低碳发展、文旅深度融合

图片
10月16日
《人民日报》刊发
 《四川积极探索低碳发展新路径
发展绿色产业 守护良好生态》 
聚焦我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积极推动产业转型
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的有关情况

图片

部分内容如下

↓↓↓

推动产业转型

设备运转,机器轰鸣,四川德阳罗江经济开发区迪弗电工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价值近千万元的新型绝缘材料。
“我们生产的绝缘结构件,主要应用于特高压直流输变电、高压变频、轨道交通、风电等领域。”该公司副总经理廖文军说,公司坚持创新驱动,与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和产学研联动机制,如今已取得授权专利47项。
公司产品展厅内陈列着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绝缘产品。廖文军介绍,这些产品已经广泛应用到白鹤滩水电站等多个国家重大工程中。如今,迪弗电工科技有限公司已实现年产值4.5亿元。

为助力新材料产业发展,罗江经济开发区在创新驱动和服务促进等方面持续发力。“我们正抢抓新型工业化的机遇,围绕新型显示材料、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纤维等先进材料细分领域,实施工业经济提质倍增三年行动,培育行业头部企业5个,加快西部(德阳)光电材料产业园、玄武岩纤维应用等32个重点项目建设。”罗江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阳虎介绍。

刊发
《德阳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关注德阳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情况

全文如下

↓↓↓

图片

亚洲媒体考察团参访三星堆博物馆。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肖翊摄


高大挺拔的青铜大立人像、高鼻纵目的青铜面具……日前,参加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的亚洲媒体考察团来到四川德阳广汉市三星堆博物馆,参观馆藏的珍贵文物。
“看到几千年历史的文物被妥善保存,我特别感动。”尼泊尔新闻在线总编辑西塔拉姆·巴拉尔感慨。
三星堆遗址反映了数千年前的古蜀文明面貌和发展水平,是同时期长江流域文化内涵最丰富、面积最大的都城遗址。去年7月,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落成开放,1500多件(套)新老文物集中亮相,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今年暑期,三星堆博物馆接待游客量达137万人次,门票和文创收入达1.22亿元。
近年来,德阳市大力实施文旅争先战略,加强三星堆文物保护利用。三星堆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等15家文物保护科研机构合作,过去一年清理并修复超过4000件新出土文物,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开发文创产品、创新互动方式,进一步激发了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
“三星堆热”的持续升温,也带动了整个地区文旅产业的发展。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广汉市配备完善文旅基础设施,着力构建“四时可游、四季能游、四处宜游”的全域旅游格局。常态化举办“三星堆新年大典”、桃花节、小龙虾美食音乐节以及火锅文化艺术节等特色文旅活动;围绕“逛夜市”“尝夜宵”“赏夜景”等夜间主题,结合汉唐文化元素,打造房湖历史文化商圈。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德阳将非遗文化融入烟火生活。走进德阳绵竹市孝德镇年画村,考察团成员们仔细观摩并体验了年画制作工艺。老挝国家电视台记者苯差叻蓬·威莱翁兴奋地在不同样式的画板上涂墨,在满满的参与感和成就感里,更加了解这一根植于民间的艺术形式。在绵竹,年画企业已经发展到40余家,带动数千户群众增收致富,年画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德阳旅游资源丰富。今年上半年,三星堆带动作用和倍数效应显现,德阳市文旅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德阳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9月,德阳市国家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820.59万人次,门票收入突破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62%和93.15%。

从推进重大项目到产业提质增效,从打造旅游新业态到丰富百姓文化生活,德阳市以三星堆资源为统领、乡村旅游景区为支撑、德阳文旅名村为载体,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不断擦亮“世界三星堆、天府后花园”城市名片。

编辑 | 周梅   责编 | 汪巧

值班编委 | 王三春  来源 |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