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濉溪丨百善镇:运河故里,涅槃新生

图片

图片

印/象/濉/溪

Memory&Suixi

百善镇 皖北名镇耀神州

现代枢纽 道路纵横通四海

今天,走进百善镇

找寻古老运河遗韵中

“你”“我”与百善的共同记忆

在这里,我期待与你相遇

Part 1

溯/源/百/善

“百善”之名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百善原作“白椫(shàn)”。“椫”即白理木,木质坚硬,纹理色白,可以用来制作梳、勺等器物。以白椫为名,可能与古代白椫木有关。《魏书·地形志》作“白掸”县。可能是由“白椫”谐音演化而来。清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古迹》记载:百善“盖即白椫之讹”。

另一说,相传当年隋炀帝东游时途经百善,得知孝子华秋的故事,遂将“白椫”更名为“百善”,并免除当地三年赋税。


图片

图片

百善镇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其境内文化古迹遍布,文化遗存众多。这里可以探寻到两千多年前的王庄汉墓群、杜庄汉墓等汉代文化遗存;也可以去秦古城村探究神秘的涣北县古城遗址;柳孜古镇遗址、百善明清老街遗迹也可以带我们去怀古抒今,凭吊历史之悠远。


图片

图片


百善


Part 2

运/河/百/善

运河汤汤,航运繁忙。在隋唐时期,有一条贯通南北的人工水道在百善境内流过,它北起洛阳,南至余杭(今杭州),这就是中国早期的人工运河——隋唐大运河。在如今的百善镇柳孜村内坐落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柳孜运河遗址,它吸引着无数人来此考古探幽,追寻柳孜镇过去的富庶与繁华。

图片

图片

1999年春夏之交,在濉溪县百善镇境内进行公路拓宽改建过程中,有了惊喜发现。经过几十个日夜的奋力发掘,一座沿运河南岸东西走向、顺河而建的石造码头展现在人们面前。
千年岁月流转,透过柳孜出土的文物遗存,我们不难感受到当年运河岸边的风土人情。回望历史,隋唐大运河古风余韵依旧。柳孜运河遗址,在历史与现实中矗立起来,筑起了一座历史的丰碑,它以独特的文化姿态诉说着过去濉溪的那段精彩和传奇。

图片

图片


百善



Part 3

人/文/百/善

百善镇大运河文化底蕴丰厚,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百善镇建有“三园三馆”和“一院一会”,即大运河柳孜文化园、黄新庄村农民文化乐园、丁楼村农民文化乐园、隋唐大运河民俗票证馆、隋唐大运河民俗馆、皖北民俗馆,隋唐大运河文化研究院、濉溪县老年书法研究会百善分会。

图片

图片

百善镇现有省级“非遗”泗州戏剧团一个,市级“非遗”三个,即苇菠村程飞的泗州戏、百善村谢法兵的硬面大卷、叶刘湖村徐德亮的淮北琴书,素有美誉。有唢呐班子20多个,民间唢呐艺人近百人,5家民营剧团,数十位剪纸、刺绣等民间艺人,20多支广场舞蹈队,5支篮球队等。这些文化资源,必然会为百善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丰富的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


图片

图片


百善



Part 4

生/机/百/善

百善镇以乡村振兴为主战略,以食品、旅游两大产业为主导,以现代农业建设为引领,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

百善镇大力发展种子特色产业,推广良种繁育,打造“百善粮仓”品牌。柳丰种业“柳麦618”“柳麦716”“柳麦2020”等6个小麦品种及“柳豆119”大豆品种通过安徽省审定,“柳麦521”“柳豆108”通过国家审定。

图片

图片

百善镇先后荣获全国重点镇、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全国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先导区、全国千强镇、省千年古镇、省文明村镇、省综合改革试点镇、省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省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全国脱贫攻坚县级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图片

图片


百善



柳孜运河遗址,

记录着古时南来北往的商船,

镌刻着百善的源远流长;

柳江口、荷塘月色景区,

处处透露着勃勃生机;

从良种繁育到种业增收,

从村韵乡旅到网红景区,

百善人民步履不停,

企业生产如火如荼,

承载着小镇一二三产业齐步腾飞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