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56半与56冲之争:当年坚持半自动步枪是因为观念落后?

有些话题在军迷圈里是经久不衰的,比如为何20世纪50年代,解放军为何在步兵班里坚持同时装备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实际为突击步枪)。

图片56半礼宾枪

现在有些人很不理解:

为什么当时一般来说,只有正副班长才装备56冲,其他战士除了机枪手之外,配备的是半自动步枪。

有人说,当时还是太保守了,后来的越战乃至许多许多局部冲突表明,能连发射击的自动步枪就是对半自动步枪以及各种老式步枪形成明显的优势。

为此给出的各种猜测,比如:

是不是想节约子弹?

是不是直接继承战争年代的经验,忽视了时代的变化,

甚至还有国外的军史作者专门做视频表示疑惑,表示新中国建立后中国能批量制造从坦克到洲际导弹等一系列武器,为何还装备着大量的56半?

其实如果让网友回到那个时代的军人角色中去,真的会依然得出应该把56半退役,步兵班普及56冲的观点吗?

第一、当时的主要军事大国是怎么做的?

先看英国和法国。

为什么?

看了你就知道了。

英国

英国在1957年换装了L1A1 SLR步枪,这是英国从比利时买来FN FAL步枪的许可证生产的。

FN FAL步枪是可以自动射击的。

但是L1A1 SLR去掉了这个功能,只能进行半自动射击。

当时也有说法,认为英军是为了迁就北约7.62×51毫米全威力步枪弹才选了半自动步枪

不过,英军用了L1A1 SLR半自动步枪几十年,哪怕是越战时期美军开始换装M16步枪时英军仍没有换装怎么解释?

英军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用SA80系列无托步枪进行替换。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哪怕是1982年马岛战争时期,依然能看到英军在使用L1A1 SLR这种半自动步枪。

图片马岛战争时期的英军

法国

由于法国在1940年的环法旅行大赛中直接本土沦陷,所以二战后不得已继续生产MAS36栓动步枪以及从MAS40半自动步枪改进而来的MAS44半自动步枪。

因此冷战初期法军还装备着大量栓动步枪。

后来,法军开始装备MAS44改进而来的MAS49/56步枪,依然是半自动。

等到大量装备自动步枪,要等到1979年法玛斯无托自动步枪开始量产之时。

图片仍用半自动的法军

(注意佩戴的是美式钢盔,地点可能是当时的法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

苏联

苏联也不是在AK-47量产初期就给步兵班组全部换装AK-47。

美国情报机关的报告指出,AK-47在量产初期是只配发给士官,而且严格保密。

外界真正了解到AK-47在步兵班中的作用,要等到拿到AK系列的北越在越南战争中的作战表现。

也许还有一个渠道是苏军阅兵式,比如1965年的阅兵式中,受阅的苏军伞兵和机械化部队配备了大量的AK-47。

图片阅兵画面

美国

美军在越战中一开始装备的是M14步枪,然后在与AK系列的交战中处于劣势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了。

差不多要到1965年,美军在实战中才逐步意识到这一点。

不过M14步枪其实是可以连发的,另外它发射的是7.62×51毫米全威力步枪弹,美国人研制M14的另外一个意图是想在这种步枪上仍采用改进过的全威力步枪弹,但降低后坐力,保证精度和威力。

因此,如果你是当时的解放军指挥员,你看到的外军装备步枪动态总结起来就是:

英军和法军不但在用半自动步枪,而且发射的还是老式的全威力步枪子弹。

两个超级大国里,苏军在逐步地换装AK-47,美军在越战中吃亏后也开始换装M16。

但是越南战争期间,大量的南越军队以及越南游击队还在使用二战时期的各种步枪。

因此,当时的中国是否有必要非要学习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直接在步兵班普及56冲这样可以连发射击的自动步枪?

第二,生产工艺问题

网上一直有个说法,说是56冲的技术负责人赵瑞之在援建阿尔巴尼亚期间接触到冲压机匣的AKM的冲压机匣,回国后组织对56冲的生产技术攻关,成功把机匣生产方式把铣削改为冲压,才使得大量且低成本生产56冲成为可能。

虽然多数网络文章一直是这种说法,但是我没有找到这个说法的确切出处。

不过,从95式无托步枪的设计师朵英贤的多次采访中,可以看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确实在生产步枪方面有许多技术方面的问题,其中就谈到了铣削和冲压问题。

朵英贤在采访中不显山不露水地表示过,当时的中国是没有完全掌握高效且低成本的冲压技术,只能通过以铣削为主的方式来生产步枪。

他还提到,许多老工人在我国攻克冲压技术难关之前,是根本没有接触过冲压生产枪械的问题的,因此甚至表现出对冲压技术的疑虑。

可以说,这些采访内容就间接证明了,中国直到解决了冲压技术问题,才能大量且低成本地生产56冲。

那么如果你是当时的解放军,面对56冲产量又少,成本还高的情况怎么办?

那只能大量装备56半来解决问题。

图片美军M14

第三,63式步枪的问题

到现在各种关于63式步枪的争论还是非常多。

不过63式步枪从立项到设计思路都可以佐证,当时的军队和军工业是不是考虑了上文所述的第一条和第二条?

简单来说就是:

美苏普及突击步枪是不是太高端了,不如参考一下英军和法军?

56冲的工艺和成本使得它难以大批量生产,是否要依托老工艺来设计一种步枪?

因此,个人看法,你能怎么责怪当时的人?只能说旧中国留下来的工业底子实在是太差了,军工业一路走来,而今迈步从头越。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