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会后业绩“变脸”,现金流多年“失血”!同宇新材提交IPO注册仍悬而未决

依赖大客户业绩暴增后突然“变脸”,现金流连续多年“失血”,IPO前突击分红1200万元后又拟募资1亿元补充流动资金,研发投入也一直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种种问题饱受诟病,并遭监管层重点关注和问询。目前,同宇新材的IPO之路停滞不前,何时正式提交注册仍悬而未决。


上交所网站显示,同宇新材料(广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宇新材)创业板IPO已于2023年4月7日过会,至今过去一年半时间仍未提交注册。最新IPO动态信息停留在2023年9月19日,该公司更新了2023年上半年财报数据。

图片

招股书显示,同宇新材主营业务为电子树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应用于覆铜板生产。该公司产品主要包括MDI改性环氧树脂、DOPO改性环氧树脂、高溴环氧树脂、BPA型酚醛环氧树脂、含磷酚醛树脂固化剂等系列。

同宇新材此次IPO预计融资金额13亿元,其中12亿元用于江西同宇新材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电子脂项目(一期),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保荐机构是兴业证券

图片△同宇新材2023年3月30日上会稿

    

▎业绩连续高增长,过会后突然“变脸”


招股书显示,近年来同宇新材销售收入、净利润规模快速增长。2020年至2023年1月~6月(以下简称报告期内),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78亿元、9.47亿元、11.93亿元和4.32亿元;公司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886.65万元、1.34元、1.86亿元和7771.46万元。

其中,2020年至2022年,同宇新材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7.61%,扣非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8.70%,整体上增长幅度显著高于可比公司,呈现出较强的成长性。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23年后,公司销售规模快速增长的势头戛然而止,2023年1月~6月,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1.77%,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21.62%。

图片

也就是说,同宇新材的业绩在2023年4月初IPO过会后就突然“变脸”。与前两年高速增长的态势相比,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均出现了大幅下滑。

为何会出现业绩大幅下滑?同宇新材解释为主要受覆铜板行业和消费电子景气度波动的影响,此外,公司部分主要客户普遍存在业绩下滑的情形。

上市委会议现场重点指出公司的经营业绩变动问题,要求公司结合终端产品需求变化、2023年一季度业绩下滑、在手订单情况,说明经营环境是否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现金流连续多年“失血” ,IPO前突击分红


除了业绩开始下滑,另一个问题,就是公司经营现金流连续多年为负备受质疑。

据同宇新材招股书披露,2020年至2022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连续为负,分别为-5193.51万元、-5651.33万元和-1358.69万元。这表明公司的现金流状况并不乐观。

图片△同宇新材2023年3月30日上会稿

记者还留意到,在现金流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同宇新材的高管薪酬却相对较高,引起了广泛争议。

据招股书,2022年度,同宇新材董事长、总经理张驰的薪酬为304.47万元,董事、副总经理苏世国的薪酬为262.97万元,董事、副总经理邓凯华的薪酬为369.44万元,监事会主席、技术推广部总监章星的薪酬为278.9万元,4名高管的薪酬合计超过1200万元。

图片

如果说公司现金流吃紧,高管还领着数百万高额年薪颇受争议,那么更令人疑惑的是,该公司在递交上市申请当年,即2022年度刚刚实施了一笔1200万元的现金分红。这一行为,与公司现金流紧张的状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据招股说明书(上会稿),同宇新材董事长、总经理张驰直接持有1199.73万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39.99%,同时,通过四会兆宇间接控制5.26%的表决权。张驰控制的表决权比例合计为45.25%,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苏世国直接持有公司783.97万股股份,占发行前总股本的比例为26.13%。张驰和苏世国为共同实际控制人,按股权比例算,上述分红中超过七成落入了这两个实控人口袋中。

    

▎面临大客户依赖风险,研发费用率低于可比公司均值


招股书显示,同宇新材客户集中度较高,2020年至2022年,同宇新材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74.38%、74.04%和79.43%,这一比例均高于可比公司。

图片

同时,公司向前五大原材料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占比也较高,2020年至2022年分别为56.97%、41.66%和40.59%。特别是建滔集团,既是公司的主要客户又是主要供应商,业界人士认为,这种重叠关系可能对公司的业务独立性和价格公允性造成影响。

目前,同宇新材已经与全球覆铜板行业知名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据招股书,同宇新材的主要客户包括南亚新材、建滔集团、华正新材、生益科技、超声电子等,这些客户在2022年的业绩普遍出现了下滑。例如,南亚新材在2022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同比下滑了106.19%,建滔集团下滑了66.09%,华正新材下滑了91.26%。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上半年该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均大幅减少,影响了其整体业绩。

同宇新材因供应商和客户集中度较高,未来将面临着较大的风险,这一问题同样受到交易所的高度关注。

在第二轮审核问询中,深交所要求同宇新材结合南亚新材等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大幅下滑原因,说明主要客户业绩均大幅下滑对公司的影响、与公司同期业绩同比变动情况是否存在较大差异及合理性,公司未来是否存在业绩大幅下滑风险,并进行特别风险提示。

此外,研发费用方面,也是上市委会议现场问询的主要问题。

根据申报材料,同宇新材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分别为778.46万元、1267.69万元、1493.12万元、797.05万元,金额逐年增长。

第二轮问询函回复文件显示,2020年至2022年,同宇新材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06%、1.34%、1.25%,而同期同行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均值则分别为4.09%、3.51%、4.14%,公司的研发费用率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图片

记者梳理发现,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中职工薪酬占比却较高,分别为57.49%、47.27%和63.01%和42.74%,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尤其是2022年研发人员薪酬比2021年增加341.54万元,占研发费用比例高达63.01%,显著高于可比公司均值约28个百分点。

图片

对此,深交所要求公司说明研发人员2022年薪酬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报告期内研发费用是否真实、准确;结合研发投入、核心技术来源、核心技术竞争优劣势,说明公司是否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

此外,该公司在最近三年内无发明专利,可见其研发投入落后同行可比公司。


图片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李耿光

编辑 信嘉毅 责编 李耿光 校审 梁荣高

监制 于雪

图片



等你来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