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有故事丨中国技术助力肯尼亚番茄种植增产增收

全文1510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中国南京农业大学与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合作推广番茄种植技术,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02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刘高琼培训肯尼亚农户番茄种植技术,引入嫁接技术,提高产量。

032022年,南京农业大学与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共同开展“通过番茄价值链中的创新园艺解决方案赋能农村青年”项目。

04由于采用中国技术,肯尼亚农户番茄产量提高,增收10万肯尼亚先令左右。

05埃格顿大学农业专家史蒂芬·吉藤古表示,中肯专家的合作交流为当地农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肯尼亚番茄种植的奇迹之旅

  

  番茄是肯尼亚最重要的蔬菜品种之一,在肯尼亚民众的生活中时常能够看到它的身影。近年来,中肯双方农业专家在当地合作推广多项技术,提高了番茄等蔬菜的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受到当地政府和农民的普遍欢迎。在国际消除贫困日到来之际,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记者对相关农业专家进行了专访。

图片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刘高琼培训肯尼亚农户番茄种植技术

  从1994年起,南京农业大学和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在埃格顿大学建立了生物技术实验室和中肯园艺技术合作中心,开展农业教育和农业技术合作。2013年,双方联合建成全球首个以农业为特色的孔子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刘高琼1997年前往埃格顿大学担任园艺学客座教授。他介绍,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当地环境特别适合番茄的生长和繁育。

  刘高琼:我们最先是在1997年开展了大棚番茄的项目,老百姓学着用塑料大棚种植番茄。像我们中国的一亩地,它的产量大概是一吨,而塑料大棚一亩地的产量可以达到10吨,一年的产量就高很多。好多肯尼亚老百姓都开始学习塑料大棚种植技术。

图片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刘高琼培训肯尼亚农户番茄种植技术

  番茄种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刘高琼说,赤道地区酸性土壤容易诱发番茄青枯病,严重时造成植株枯萎,导致减产,给农户造成经济损失甚至绝收。中国专家积极寻找应对青枯病的方法,借助南京农业大学的技术成果和经验,将番茄嫁接技术引入肯尼亚。

图片

  刘高琼:国内的嫁接苗很常见,肯尼亚还没有。我们把番茄嫁接技术引过来,把番茄嫁接到抗病的砧木上,番茄就不发病了,现在看来效果还可以,产量明显提高很多了。现在用了塑料大棚再加上嫁接苗,农民肯定获得效益了。

  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刘玉涛:把中国技术引进来以后,可以节省成本,不需要再去打药防治病虫害了,另外还可以增加它的产量。利用中国技术以后一亩地一个大棚可能增收10万肯尼亚先令左右。这对于当地农民增收减贫,我觉得是有意义的。

图片

  2022年,南京农业大学与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共同开展了一项名为“通过番茄价值链中的创新园艺解决方案赋能农村青年”的项目。在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支持下,该项目在中非农业发展与减贫示范村启动。

  刘玉涛:我们一个示范村里面有几个示范户,示范户会把他的心得告诉周围的农民。这个番茄嫁接技术建了15个示范点,今年组织了将近10次的技术示范、线上培训,大概有1000多户农民前来参加,因为这个技术他们是需要的,参与的人特别多。

图片

  在肯尼亚纳库鲁郡,中肯双方农业技术专家开展番茄管理和嫁接技术培训。中肯专家为参训人员讲解番茄嫁接技术的理论知识,现场示范番茄嫁接方法,分组指导参训人员实操,让参训人员较好地掌握嫁接技术。

  种植户伊萨亚·纳巴里亚·穆苏斯瓦:他们教授我们学习种植番茄,还帮助我们用先进的技术嫁接番茄。我们所学的是番茄的嫁接和处理病虫害的方法,以及如何控制温室的湿度和温度。采用中国技术后,番茄产量比之前提高了,个头也更大。中国专家的推广工作非常出色,你可以看到非常好的效果。

图片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刘高琼培训肯尼亚农户番茄种植技术

  刘高琼:前段时间我们经常到一位农户家去,看到番茄长得这么好,他很高兴的。那次我跟当地的一位老师一起去,那个农户还特地送给我们一盘鸡蛋,能感觉到他们的一片心意。他们非常感激,都很自豪。

图片

  埃格顿大学农业专家史蒂芬·吉藤古与中国农业专家有着长期的合作经历。他表示,两国专家的合作交流为当地农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中方引进了新的农作物品种,采用了很多新技术,在增收减贫惠农方面意义重大。

  史蒂芬·吉藤古:农民能够采用这些新技术,并通过这些技术提高产量,增加收入。农民的目标是能够生产出更多的农作物,通过出售剩余作物获得更多收入,这些目标已经在示范区内实现了。这些新技术已经进入社区,特别是新品种和新的耕作方法的使用,农民们能够看到这其中发生的变化,感谢你们为非洲农业发展和减贫所做的一切。

  采编丨安然

  外联丨赵倩

  签稿丨孙伶俐

  主持丨葛鹏

  制作丨杨晓蕾

  监制丨刘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