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群众文化建设结硕果 家门口乐享文化大餐

图片

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将在10月19日至11月24日举行,作为全省各地唯一纳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固定举办的地方特色品牌活动,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吉他文化艺术展演不久后也将在惠州市惠阳区拉开帷幕。届时,大湾区的市民游客将奔赴惠阳,与惠阳市民一起共享这场文化饕餮大餐。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以文化城。从惠阳区吉他文化节到粤港澳大湾区吉他文化艺术展演,惠阳吉他文化从本土到大湾区,这一路的蜕变,是惠阳从2017年8月成功创建第一批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的缩影。

回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路,惠阳依托区图书馆和文化馆两个国家级一级馆,坚持“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建设思路:延续千年来“崇文重教”之风,推进图书馆体系建设与延伸,市民可实现24小时在书海中徜徉;搭建了“百姓欢乐舞台”,群众成为舞台的主角,茶余饭后的生活从打麻将到约彩排,精神生活得到了丰富,村风民风得到了极大改善,乡村振兴成效卓著;从一把吉他开始,创造了“吉他+艺术节”“吉他+校园”“吉他+旅游”等多重裂变,吉他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入群众生活方方面面,生动地讲述惠阳文化故事。

图片

千年归善崇文重教

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在惠阳区图书馆和大剧院之间,淡水街道府西南二街一处绿荫下,占地约40平方米的归善书房·总馆站环境幽雅,市民只需在门口刷卡处刷二代身份证或RFID读者证就能进入书房,在书海中遨游,体验阅读的乐趣。

这是惠阳区第一间归善书房,于2018年投入使用,可容纳30人,藏书3000册。该书房是惠州全市第一家24小时自助书房,市民的阅读场景向普及化、便捷化、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书籍可在总馆和所有归善书房中互通借阅,读者只需用惠阳区图书馆读者证、身份证、二维码读者证、微信、支付宝其中之一便可自助进行借书,还书。

古人命名书房,隆重其事,取个性化、隽永之名,今亦如是。归善书房的“归善”,源于惠阳曾经的名字,这里文脉绵延不绝,书院文化底蕴丰厚。

溯源而上可知,书院兴于宋代。在惠州,创立于宋代的书院大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而在惠阳区,由清代“铁面御史”邓承修创办的崇雅书院,百年来不仅培养了邓仲元邓演达等多名风云人物,而今化身崇雅中学,依然源源不断地在为惠州培养优秀的人才。

崇雅书院的传承,仅是惠阳延续崇文重教之风的缩影。近年来,惠阳十分重视提升精神文化水平,大力推进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丰富、便捷的文化服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目前,惠阳全区共有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综合文化站9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30个,公共文化设施建成率为100%。区图书馆、文化馆均为国家“一级馆”,区图书馆2024年荣获文化和旅游部基层公共阅读服务推广项目称号;9个镇(街)综合文化站全部获评省一级以上文化站。

惠阳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全面落实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成以图、文两馆为总馆,9个镇(街)综合文化站为分馆,28个村(居)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服务点,14个归善书房、2个粤书·吧、1个粤文坊为补充的总分馆服务体系,形成便民惠民、运行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归善书房和粤书·吧分布在居民小区、商场、公园、学校等人流密集区域。

书房的日常管理如何运作?记者了解到,目前惠阳区有文化志愿者总队1支,分队16支,文化志愿者4000多名。其中,每间归善书房均由文化志愿者负责日常管理。

除图书馆和书房外,惠阳也在不断推动公共阅读资源进万家。围绕未成年人需求,打造了11个全民阅读活动品牌,广受市民群众喜爱,据统计,2021年以来,共开展各类文化品牌活动、阅读活动3300多场次,线上线下累计服务人数达2500万人次。

其中,文化进万家——图书百宝箱活动。从2017年11月底启动至今,已经为惠阳区46所基层学校,864个班级,配送了45570册图书,受益读者41740人。培育了“亲子原创绘本创作”品牌少儿原创活动。连续多年举办了惠阳区“我读书 我快乐”有奖创作比赛,并同时评选优秀作品参加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世界阅读日粤港澳创作比赛,连续11年获得优秀组织奖。

在文艺创作方面,惠阳精品迭出,出台了《惠州市惠阳区文艺精品奖励办法》,集中创作一批体现本土特色、富有时代特征的小品、歌曲、舞蹈等作品。2021年以来,获得省级奖项11项、市级奖项30项。

走进惠阳区党群服务中心、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下简称惠阳区“双中心”)内,可穿越千年历史,看惠阳城市文脉;在这里,触摸时代脉动,看惠阳融深融湾;在这里,感受青春活力,看惠阳文明新风……不管是党建指导、宣传展示,还是文明实践、学习交流、教育培训,都可以在此得到满足。

在惠阳,无论是何年龄阶段,有什么样的特殊情况,均可以找到阅读的适配方式。报刊室里,老年读者可以享受老花眼镜和放大镜服务,暑假期间,留守儿童可以参与“暑假作业集中做”作业辅导活动……

从政府“包办”到群众自导自演

村民登上“百姓欢乐舞台”唱响文明和谐戏

2015年6月,惠阳在良井镇矮光村启动“百姓欢乐舞台”,定位“老百姓自己的演出”,舞台“就近就便”,节目“自编自导”,演员“左邻右舍”,不聘请专业团队演出,群众就是百姓舞台的主角。

图片

九年时间里,惠阳早已实现“百姓欢乐舞台”区、镇、村三级全覆盖。在沙田镇东澳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一楼的“百姓欢乐舞台”排练室,不时响起动人的音乐,一群“大妈”穿着统一的服装,载歌载舞,乐在其中。

今年将近60岁的村民何瑞英是这支舞蹈队的领队,她与村里年龄相仿的七八个姐妹经常有空就来排练。“以前大家有空就打麻将,现在有空就来跳舞。”何瑞英说,几年来在“百姓欢乐舞台”的影响下,村民的生活方式更加健康了,邻里关系也更融洽了。

在惠阳,像何瑞英这样享受到文化惠民带来美好生活的居民越来越多。相较于之前政府“包办”的 “送文化下乡”活动,“百姓欢乐舞台”坚持“群众办、群众演、群众乐”,在基层播种文化,村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群众成为舞台的主角。因此,往往是办一场火一场,居民热情不减。与此同时,区文化馆也会在公益文化培训方面,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和时间段,设置不同课程。

创办至今,“百姓欢乐舞台”围绕主题开展2300余场次,服务观众超300万人次。记者了解到,结合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惠阳让活动演出舞台建设覆盖全区各村(社区)。目前,惠阳全区共有篮球场321个、小舞台115个、小广场135个。惠阳还在每个村(社区)设立固定的“百姓欢乐舞台”排练点,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排练节目,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城市社区10分钟文体圈和农村一公里辐射半径的目标。

“百姓欢乐舞台”也为基层文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有利于激发当地艺术家和群众的创作激情。其中,沙田镇创作的歌曲《飞歌在红色土地上》获得惠州市第一届村歌比赛创作奖,秋长街道创作的《欢迎你到周田来》、镇隆镇创作的《走到山顶看彩虹》获得惠州市第一届村歌比赛表演奖。

“百姓欢乐舞台”坚持充分尊重和发挥农民的主体性,通过强化政策宣传,提高农民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让农民充分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惠阳乡村振兴市场化模式获评惠州市“十佳改革案例”,秋长谷里、良井原乡两个试点项目先后建成开放。

为支持百姓欢乐大舞台,惠阳还专门印发了《惠阳区“百姓欢乐舞台”文化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强化经费保障等制度安排,把区、镇、村三级“百姓欢乐舞台”品牌活动开展的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以区财政资金奖补的形式,发放到各村(社区)。

“百姓欢乐舞台”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发挥了政策宣传引导、村民自我教育、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等作用,形成了政府搭台群众唱戏、党群情融共振乡村的“惠阳模式”。

在惠阳各地的“百姓欢乐舞台”上,时不时可以看到党建、环保、扫黄打非、扫黑除恶、禁毒等主题元素。在平潭镇的很多村庄,客家话版《禁毒三句半》成为演出的“保留曲目”,倡导远离毒品、拥抱健康生活;在永湖镇,“百姓欢乐舞台”现场设立扫黑除恶宣传区,法治宣传寓教于乐……“百姓欢乐舞台”带来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回归。

在惠阳,“百姓欢乐舞台”和基层文化建设,促进了邻里关系和谐、净化了村风民风、提高了村民整体素养。邻里之间从过去吵吵闹闹变成现在和睦相处,从过去饭后约麻将变成现在约彩排。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凝聚力、向心力,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作为惠阳在全省率先打造的文化品牌,“百姓欢乐舞台”引领城乡文化新风尚,2020年12月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系广东省唯一;2021年相继获评广东省乡村振兴百佳实践案例和第三批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从惠阳出发走向“湾区”

“吉他+”彰显城市形象

惠阳被誉为“中国吉他产业之都”,曾在业内创下“半天就能在秋长轻松找齐所有配件,做出一把吉他”的说法。最高峰时,惠阳吉他产量约占全国60%、全球25%,尤克里里的销量更是占全球的80%。

在惠阳,吉他并非一把简单的乐器。2017年,惠阳区以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助力、社会参与的方式,连续举办了6届吉他文化艺术节(2021年,因疫情暂缓举办大型聚集性活动)。

2023年1月13日至14日,“活力湾区 山海惠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吉他文化艺术节暨第五届惠阳吉他文化艺术节在惠阳区半岛文化体育公园举行。至此,惠阳区吉他文化艺术节升格为粤港澳大湾区吉他文化艺术展演,是全省各地唯一纳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固定举办的地方特色品牌活动,对惠阳吉他产业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也标志着惠阳吉他文化从本土走向了大湾区。

乘着这一新趋势,惠阳吉他也面临了新的课题:如何通过“粤港澳大湾区”的IP,深入挖掘文化潜能,将惠阳吉他更进一步、更深入地覆盖到大湾区各个城市中心。

即便如此,惠阳也不负众望,通过实践交出了答卷。结合大湾区各高校吉他协会宣传渠道,惠阳发起“人生第一把吉他”主题推广活动,邀请了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惠州学院、佛山大学等大湾区高校青年乐队进驻吉他文化艺术节演出。同时,邀请他们走进惠阳吉他企业,全方位、近距离地参观吉他的生产、制作、加工等环节,感受惠阳的吉他文化特色,让他们成为惠阳吉他文化的代言人、推介官。借助深圳文博会、南国书香节及北京、上海、广州乐器展、旅游推介会等平台,充分展示惠阳区吉他产业等发展成果,借力扬帆四海。

乐起六弦奏响新乐章,在惠阳,吉他文化活动并非“唱一时热闹”,它已经渗透进了每个惠阳人的生活里,开启了“吉他+”的多重裂变,向文化、艺术、音乐、工业旅游领域拓展延伸,丰富了群众文化艺术生活,推动了惠阳吉他文化艺术与特色产业发展,充分释放了惠阳的城市魅力、社会活力、人文张力,提升了惠阳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2017年举行首届惠阳吉他文化艺术节后,惠阳吉他不仅走进了校园,还走上了国内外大小舞台。为更好地传播吉他文化,2017年惠阳启动了吉他文化进校园活动,把半岛学校作为试点。惠阳区吉他行业协会每周派遣吉他专业教师为该校吉他班的孩子们免费授课,之后逐步在全区推广吉他文化进校园活动。

2019年,惠阳区开设首届中小学教师吉他、尤克里里培训班。来自全区各中小学的54名教师顺利毕业,为校园吉他课程培养了师资力量。区财政为全区中小学校配备吉他音乐教室,全面开设吉他音乐课程,普及全区中小学吉他教育。如今在惠阳区各校园文艺演出上,吉他演奏皆是少不了的节目。

众所周知,惠阳走出了新四军将领叶挺,有着“将军故里”之称。为了丰富青少年研学教育模式、更好地生动教学,叶挺纪念馆结合惠阳区尤克里里文化元素,开设了研学宣教团队,利用尤克里里音乐元素融入叶挺故事进行创作、讲解。如今走进叶挺纪念馆,游客都可以通过美妙的音符,聆听叶挺的精彩动人故事。

近年来,吉他文化通过进社区、进景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高校等活动如火如荼开展,成功举办了200多场“吉他音乐广场”活动,登台表演群众超万人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群众吉他“明星”和忠实的“粉丝”,参与演出的人员有医生、工人、货车司机,也有消防队员、学生等。

如今,走在惠阳的街头巷尾,随时可以“撞见”吉他元素,人人都可以成为惠阳吉他的代言人,吉他这一基因已深深融入了惠阳这座城市的骨髓里。

本期策划统筹 | 陈骁鹏

文 | 记者 林海生 通讯员 陈丹娜

图 | 陈丹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