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缺血性脑卒中,就像一场悄无声息的“风暴”会损伤大脑健康,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而在沂源县中医医院脑病科,中西医结合治疗打破了该病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困局。众多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但得以减少了病痛,而且预后生活质量大为提高。

发病率每年增加8.7%

“缺血性脑卒中来势汹汹,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家庭生活。”沂源县中医医院脑病科主任刘云英表示,这个病不仅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而且发病率以及治疗费用也比较高。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脑卒中(俗称中风)的一种类型,约占所有脑卒中八成。“简单来说,它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阻塞,导致血液无法顺畅流入大脑特定区域,进而造成该区域脑组织缺氧、坏死。”刘云英介绍,这一过程如同一片肥沃土地突然失去了水源滋养,逐渐干涸、荒芜。

相关研究数据显示,目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每年以8.7%的速度上升,且年轻化趋势明显。正因如此,如何抓住黄金治疗期以及提高预后效果,是刘云英及其团队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

图片

刘云英正在为患者检查身体。

术前进行中医配合治疗

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之一,而静脉溶栓时间窗为发病4.5小时内。

“我们在临床上发现,静脉溶栓时间窗内越早采取措施越好,而在手术前进行中医配合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手术预后。”刘云英对农村大众记者说,“我们在收治患者并排除禁忌症后,通常会于术前先为其进行中医适宜技术治疗。”

她举例说,像高血压患者,通过耳尖放血以及耳穴压豆,可将患者血压降低20mmHg-30mmHg。一般血压降下来后,可缓解患者头晕恶心等症状。再者,早期给患者施用醒脑开窍针,通常能够有效减缓疾病进展。

刘云英曾经收治75岁的患者李巧云(化名),其入院时血压高达180/100mmHg ,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而且左侧肢体麻木无力长达6个多小时。刘云英第一时间对李巧云实施两耳耳尖放血加耳穴压豆治疗,约15分钟后其不适症状明显减轻,血压也降了下来。

 “通过中医治疗早期介入,为患者更好预后打下了基础。”刘云英介绍,自2004年开展该项治疗以来,每年约2000名患者受益,预后提升明显。

图片

刘云英和同事查看患者资料。

术后干预让患者睡个好觉

致力减少致残率、死亡率的同时,刘云英及其团队还格外关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心理疏导,从而降低复发率。

“尤其老年患者,术后心理负担以及恐惧感较重,部分会导致严重的睡眠障碍。”刘云英介绍,改善睡眠质量也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生活、减少复发率的关键点。

82岁的王金柱(化名),患缺血性脑卒中已有十多年。由于他过度焦虑紧张,老是睡不好觉。“这位患者出现了顽固性失眠,入睡困难、夜梦多并伴有出汗,严重时还会出现睡眠幻觉。”刘云英介绍,针对这种情况,除了每天对患者给予心理辅导外,也配合中药汤剂及耳穴压豆调理。20天后,患者失眠问题得到缓解。

刘云英介绍,像王金柱这种术后严重焦虑、长期失眠的患者并非个例。经过近20年的临床验证,刘云英发现心理疏导加中医对症治疗可帮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图片

刘云英正在查房。

做好五大方面预防发病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并非偶然,其背后有着多重风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吸烟、酗酒、肥胖以及缺乏运动等,都是导致脑血管病变的推手。这些因素或单独作用,或相互叠加,使得血管壁变得脆弱、狭窄,最终在某个瞬间因血栓或斑块脱落堵塞血运通道。”刘云英强调,面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威胁,预防远胜于治疗。

她提醒,注意以下问题可减少脑卒中的发生。首先是健康饮食,减少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纤维的蔬果和全谷物,保持营养均衡。二是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三是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是血管健康的“敌人”,戒烟限酒是保护脑血管的重要措施。四是定期体检,特别是对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等检测,及时发现并控制危险因素。

“要学习急救知识。”刘云英最后说,“了解并掌握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识别症状,如突然出现的面部、手臂或腿部无力,言语不清,视力模糊等,有助于在关键时刻及时就医。”

图片

刘云英正在查房。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房孝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