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筑楼机 现在有筑港机 海上建码头如同搭积木

筑楼机、筑塔机……创新驱动下,昔日的“中国建造”正加速蜕变。16日,记者在江苏盐城大丰港见证了全球首创智能筑港机的工程建设奇迹,一座码头正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上立骨勃发。
图片
正在建设的是港区三期通用码头3号泊位及内档泊位工程。项目地处开敞海域,距离陆地3公里,最大风速可达32米/秒,最大潮差可达6米。风高浪急的环境下,吊装作业风险大,传统施工船舶派不上用场。
为解决恶劣海况下码头上部结构快速安装问题,在汉央企中交二航局技术中心联合中国海洋大学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中交武港院具体负责设计制造,科研团队整合多方资源为项目量身打造了装配式码头一体化绿色智能筑港机。
“设备天车已到预定位置,准备下降,班组人员准备解钩。”在现场人员的指挥声中,智能筑港机起升装置精准下降,三期码头第300榀梁安装到位。
记者现场看到,智能筑港机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由升机构、小车运行机构、吊具等部件组成;下层有横梁、平台、可调支腿等。
“该项目施工所需结构梁、面板等均由预制基地生产后运至现场,再由智能筑港机采用‘搭积木’的方式完成安装。”中交二航局盐城港大丰港三期项目部总工仲军介绍,这款全球首创的筑港机好似一个积木拼装师,可对码头上部结构进行全覆盖、一体化、流水式安装,作业时形同“陆地施工”。
今年6月11日,智能筑港机投入试运营。安全运行四个多月来,项目较传统方式作业省时约1/3。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戴金山认为,港口码头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智能筑港机的应用标志着港口建造绿色智能化建造水平的快速提升,这将推动整个港口及海洋工程行业向更高效、安全、智能的方向发展。
据了解,该码头项目将于2025年交付,设计年通过能力约400万吨。今后武汉“巨无霸”货物可以直接运输到盐城,通过盐城港出海。
武汉港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港与盐城港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22年,盐城港至武汉阳逻港航线开通,并实现常态化运营。大丰港区重件码头建成后,武汉以及华中区域的大件货物可以直接从武汉港直达大丰港区。
文/汪文汉 吴一凡 何聪
(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