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上海》|前世今生话宝山

图片


导演手记
文 | 金莹

宝山区位于上海市北部,地处黄浦江和长江的交汇点,堪称上海的“水路门户”。宝山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清雍正二年,即1724年,两江总督查弼纳上奏朝廷,称“江南赋税甲于天下”,提议将苏州、松江、常州3府所属1州12县各分为二。于是,从原来的嘉定县里分出一部分,新设宝山县,至今正好已有300年。


图片志书记载

然而,比起宝山县的来历,“宝山”这两个字的历史更悠久,已有600多年。明朝永乐十年(1412年)的时候,当时长江口漕运很繁忙,来往长江口的舟船,因为没有标识,所以特别在恶劣的天气很容易迷路。所以当时的漕运总督叫陈瑄,就向朝廷上了一个奏折,建议在长江边建一座土山。永乐皇帝知道了以后非常高兴,他亲自撰文,最后有两句话叫“宝山之名万古存,勒铭悠久同乾坤”,所以宝山这个名字就从此保留了下来。


图片御制宝山碑文拓片(上海历史博物馆藏)

如今这块含有“宝山”二字、由明成祖朱棣亲自撰文令刻石为碑的“宝山碑”,原碑就保存在浦东高桥中学内,而高桥地区历史上长期属于宝山。在宝山区的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内有一块复制碑。


图片

宝山碑


在宝山300年的历史中,因其滨江临海的特殊地理位置,面临了多次历史机遇。其中,吴淞两次自主开埠具有特殊意义。一次是1898年的第一次开埠,还有一次是1920年的开埠。吴淞开埠后,一批高等学校在吴淞创办或迁入。复旦大学的前身复旦公学就是1905年在吴淞创办。当时很有影响的中国公学,也是1906年在吴淞创办的。当时的吴淞地区也成为中国最早的大学城之一。


图片中国公学校舍
图片当时宝山吴淞地区大学分布图

与此同时,宝山境内还诞生了全国多个第一的市政建设标志和一批民族企业,体现了敢为人先的精神。比如建成于1876年的吴淞铁路,是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包括吴淞零点、吴淞灯塔等,都是百年市政的代表作之一。


图片
图片吴淞铁路

宝山这片英雄的土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明代嘉靖时期根治倭患,到解放上海的主战场,堪称“一寸山河一寸血”,处处述说着不畏艰难险暴、誓死保家卫国的英雄故事。在如今的宝山区内,就有陈化成纪念馆、姚子青营抗日牺牲处等多处纪念地。宝山堪称是一块英雄的土地。


图片

陈化成纪念馆


图片姚子青营抗日牺牲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宝山也迎来了飞速发展。1978年,宝钢在宝山打下第一桩。


图片1978年12月23日宝钢高炉工地打下第一根钢管桩


1988年,宝山、吴淞“撤二建一”,建设城乡一体的新宝山。今天的宝山正在朝着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国际大都市主城区和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一地两区”发展的愿景谱写新篇章。


图片
海报部分图像为AI设计


系列微纪录片《志在上海》
10月18日 晚19:40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播出
“上海通”网站视频专栏同步上线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真实传媒)
戴诚娴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