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县】红军长(西)征在黄平的故事之杨大妈认干儿子

兴隆街乡村振兴工作队积极向帮扶单位请示汇报,得到了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促成了15万元重安城区路灯维修亮化工程的资金筹措和工程的实施。图片

  图片

图片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明礼仪、倡和谐,人人争当普法宣传员。




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旧州的杨大妈好久没看到女儿了!于是做了1升(折合2公斤)糯米饭,去探望嫁到外村的姑娘。她本来去一晚上就回来的,可是在女儿女婿的挽留下,一住就是一场(当时6天为一场)。

回来那天,大妈还没有进寨,就看到寨上寨下到处都是兵马,是咋回事?她发毛倒竖,正在犹豫间,忽然在她身后传来一个和气的声音:“大妈!你老人家哪里来?是回家去的吧?”大妈回过头来一看,对她说话的是几个穿着灰色衣服的士兵,更是害怕起来。一个战士忙上前解释说:“大妈!别害怕。我们是红军,是穷人的队 伍……。“大妈由于心慌,也没全听懂战士们说些什么,但看到他们一张张笑脸,心神慢慢踏实下来。有几个战士争先恐后给大妈挑女儿送来的东西。大妈既不放心,又不好拒绝,只好带路朝家里走来。一路上,战士们向她问长问短。这一切,使大妈深深感到,这些士兵与过去看到的国民党官兵大不相同。

来到家门口,杨大妈从包里取出钥匙打开门,让大家进屋坐。这时,一个战士端详了一下神龛上褪了色的红纸,叫道:“哟!大妈,你家原来也姓杨呀!”“是罗!”大妈应着。那红军自我介绍道:“我家也姓杨,我们是家门喽!我叫杨再明……”旁边一战士纠正似地说:“我们都是一家嘛!”说得大家哈哈大笑。后来,大妈听说红军要在这里住几天才走,便无论如何要战士们搬进她家来住。战士们经领导批准,才从另一家搬进来。杨大妈之所以让他们住进来,原有两种想法:一想听听战士们讲些市面上从没听到过的新鲜事儿,二想借此机会认一个干儿子,以弥补没生过儿子的遗憾。

第二天,杨大妈和战士们一起到沙坝分土豪的浮财回来。不知咋个的,她突然伤心地哭泣起来。当战士们了解到大妈的心事后,都争着给她当干儿子。这下可把大妈难住了。她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个战士开口说:“大妈!我们都在这里,都愿做你的儿子!”“你们都是好样的!”大妈说:“不过,我家姓……”说到姓,战士杨再明毫不犹豫“扑通”跪在大妈的面前,喊了声“妈!”杨大妈就这样有了干儿子。

杨大妈认得红军做干儿子后,高兴异常。逢人便说:她收了几个干儿子。为了表达对红军亲人的一点心意,她就去把邻居几个大妈组织起来,看到战士的衣服脏了,就主动拿来洗,发现有破的地方,就用针线仔细地补上。看到战士们鞋子穿烂了,她就去串联其他妇女一起来为他们做鞋……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大妈虽然忙得从早到黑,但心里总是乐滋滋的。

面对杨大妈的热情和上下奔忙,战士们的心情却无法平静。如果不让大妈做吧,她就不高兴;要想帮个忙,大家又插不上手。大家深深地感到:她老人家的对战士们的关照如同亲娘一样。过后,大家通过商量,准备在离别之前,留点东西给杨大妈,但都觉得身上除了枪弹外,没有什么值钱的物品。最后,一个战士说:“我看大妈无钱买盐,大家不如把月薪凑点出来!”这个意见得到大家一致的赞同,于是就七拼八凑把苏维埃纸币到西下街临时银行兑换了3块银圆。不过,大家知道,要是把银圆直接交给大妈,她是决不会收下的……

图片

正在这个时候,战士们接到上级下达集合的命令。杨大妈听说亲人们要走,脑子“轰”一下炸开了,心情非常难过。但她知道,这些孩子是留不住的。她擦去眼角上的泪珠,和穷人们一道,把亲人送了一程又一程。

图片

当杨大妈辞别亲人回到家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下来。她无心生火,就顺便到碗柜里取早上的剩饭来充饥。奇怪!当她伸手去取碗时,手指触到凉冰又圆润的东西。取出来一看,是3块白花花的银圆。按说大妈得了银圆应当是高兴的,可她手里拿着银圆,眼泪却不停往下掉。因为她知道,亲人们的生活本来够艰苦的了,如今却把仅积下的钱放在碗柜里,他们过后用什么花呢?“唉……”她叹了一口气,然后找来一块布,小心翼翼地把它包好,放入衣柜里。

图片

以后日子不管多么艰难,杨大妈总是舍不得把亲人们留下的银圆花掉。每当苦闷的时候,大妈就去把它取来看。她一看到银圆,就像见到亲人们一样。她多么希望红军干儿子们快点回来呀!

她天天盼,年年盼,盼望的日子终于来到了。1949年秋天的一个早上,“红军回来了!红军回来了!”的欢呼声响彻整个山寨,人们奔走相告。杨大妈高兴极了!她急忙从衣柜里把3个银圆取了出来,双手捧着来到寨边,交给人民解放军,作为见面礼。





作者 | 廖尚刚
编辑 | 潘虹
网络编辑 | 吴森楠
编审 | 杨忠
核发 | 杨宇

✩✩✩✩

得分:74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