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突然现身哀牢山!比大熊猫更稀少

图片

近日,“世界最神秘的鸟”海南鳽(jiān)出现在前不久因神秘探险爆火的云南哀牢山,引发关注。有网友打趣说它是“山神的坐骑”,也有网友担心大量游客会干扰它们的生活。

海南鳽为何神秘?如何保护它们?

图片

“世界最神秘的鸟”

比大熊猫更濒危

“神秘鸟出现在神秘山”,这样玄幻的描述让海南鳽第一次进入大众视野,许多人因此认识了一个生僻字“鳽(jiān)”,也认识了一种“牢底坐穿鸟”。在新闻稿的描述中,它是比大熊猫更稀少的濒危动物,是全球30种最濒危鸟类之一。

大而黑亮的眼睛、尖刀般的嘴,放在它不大的体型上略显奇特,有网友说“像山海经里的鸟”。实际上,海南鳽确实是中国特产的一种鹭鸟,自它被发现后,一直被打上“太过神秘”的标签。

图片

海南鳽。图源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机构(GBIF)

资料显示,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英国人在中国海南岛首次发现海南鳽,因而得名。第一个模式标本于1899年采自海南岛五指山,但此后90年间都难觅踪迹,只有零星几例报道记录。长期以来,海南鳽仅在大英博物馆保存有一副标本,很多人都以为,这又是一个人类还没来得及认识就已灭绝的物种。

直到1990年,海南鳽在广西被重新发现。之后,我国各地陆续发现并报道了海南鳽的分布情况。经过多年的研究,它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

图片

成年海南鳽的体长约为54厘米,雌鸟较小。它的羽毛呈暗褐色,通体带有白色的斑点,部分羽毛有金属光泽。

科学家们发现,海南鳽的神秘感和它的习性息息相关。

海南鳽生性胆小机敏,所以很难被观测、研究,是全球被记录次数最少的鸟类之一。与普通夜鹭不同,海南鳽还有一些非常特殊的生活习性:一是不喜群居,大部分观察到的海南鳽,都是一只飞过,很少一起出外觅食;二是不喜鸣叫,就像幽灵一样,毫无声息地飞来飞去,人们很难听到它的叫声。

海南鳽是夜行性鸟类,白天隐于密林中,夜晚才出来活动,这让观察它们更加困难。它的眼睛非常大,以保证夜间收集到更多光线。它们还有着敏锐的视力和听力,能够在黑暗中寻找猎物。

图片

广州市石门公园红外摄像机拍摄到的海南鳽。在借助红外摄像机的观察下,会发现其眼睛有很强的聚光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海南鳽是一种对环境要求很高的物种。一方面,海南鳽需要在水域湿地中捕食,对水质和食物的选择性较高,鱼类约占总进食量的90%,这让它们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差。另一方面,海南鳽需要在树上筑巢,因为惧怕人类的打扰,它们会把筑巢点设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湖心岛等位置。一旦周围有威胁出现,它们就会十分警惕,将脖子伸得很长,仿佛自己是一根枯草,这样更能融入环境,难以被敌人发现。

这就要求它的生活区域内,既有大片的水域湿地用来捕食,又有足够安全的树林进行繁殖。据专家介绍,海南鳽是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指示物种,生活区域内的水质和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它们就会马上“搬家”。

图片

对环境要求极高、适应性又不强,也难怪海南鳽的数量一直很稀少。目前,其野外数量仅1000只左右,属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世界自然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等级(EN)。

图片

IUCN红色名录网站上,海南鳽的分布图。目前,我国广西、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等省都有海南鳽的分布。其中在海南省的是留鸟,其他地区的都是夏候鸟或者旅鸟,会进行季节性迁徙活动。

而海南鳽对环境的高要求,也让人类的干扰被放大。

IUCN在2017年的评估文件中称,海南鳽的主要威胁是森林砍伐和破碎化。人类活动对栖息地的破坏,迫使它们离开原来的生活地点。“虽然该物种也能在人为改造的生境中筑巢,但单一栽培的作物更容易受到害虫入侵,且人类干扰可能导致这种习性隐秘的鸟在孵化期间弃卵。”文件还提到,狩猎是另一个重大威胁,并引用报道称“曾经在广西,市场中看到的鸟的数量比野外记录的还要多”。

“死亡森林”:

人类之砒霜,野生物种之蜜糖

刚过去不久的国庆假期,云南哀牢山突然爆火。哀牢山位于云南中部,因其沟壑纵横、密林重重以及天气变幻莫测,被当地百姓称为“死亡森林”,流传着不少“神秘故事”。

最近作为旅游目的地爆红后,哀牢山的安全风险受到关注。景区多次发布安全警示,严禁任何游客擅自进入哀牢山深处。当地向导也提醒,“要有敬畏之心”。2021年,曾有4名地质调查人员在哀牢山遇难。

图片

哀牢山。南都此前报道受访者供图

不过人们很少注意到的是,哀牢山深处对人类来说是凶险万分的禁区,对野生动植物来说却是难得的庇护所。“禁入”,既是保护游客,也是保护自然。

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云贵高原、横断山和青藏高原三大自然地理区域的接合部,保存了世界同纬度面积最大、人为干扰最少、最完整的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群山中生活着许多珍禽异兽和珍稀植物,被称为生物物种的“基因库”。海南鳽也在其中。

图片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处位置。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官网图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对于濒危物种的保护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方法,哀牢山等保护区正是重要的一环。

首先,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掌握了海南鳽的习性、种群分布等关键信息,为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比如,我国研究者发现,大面积水域湿地是海南鳽选择栖息地的首要因素,这为保护区的建设提供参考。

其次,我国对于濒危物种的保护有一系列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明文禁止违法猎捕、运输、交易野生动物,禁止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则规定了未经批准进入保护区、损害保护区生态资源等行为的法律责任。

由于海南鳽的隐秘习性,主要采用就地保护,即通过建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保护地等多种形式加强栖息地保护。从我国的实践情况来看,效果很显著。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森林中,有一条候鸟迁徙的重要路线,因为环境适宜、排除人类干扰,许多珍稀鸟类经此迁徙。最近三年,哀牢山金山丫口环志站连续监测到海南鳽的迁徙活动。

图片

近年来,各地对海南鳽的观测报道越来越多,海南鳽的种群分布越来越广。这也是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逐渐提升的有力佐证。

2021年,福建清流县首次发现海南鳽。2022年,在贵州册亨县郊监测到一个简易鸟巢内有2只海南鳽成鸟、3只幼鸟,被列为贵州新分布。同一年,贵州贞丰北盘江大峡谷国家湿地公园中也发现海南鳽。2023年,在四川威远县石板河发现海南鳽雏鸟,说明该鸟类在当地有繁殖。2024年,在广州市石门国家森林公园观测到海南鳽,这是广州市首次观测海南鳽的踪迹。此外,在浙江千岛湖、广西隆安县、广东龙门县、车八岭、南岭国家级保护区等地,近年都有发现海南鳽。

图片

贵州册亨县郊发现2只海南鳽成鸟、3只幼鸟。图源贵州日报

虽然“神秘鸟”已渐渐不再神秘,但保护不能停止。对于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来说,不打扰就是最好的保护

出品:南都官微运营部

统筹:李湘莹

整合/编辑:杨晨欢

美编:蔡沐晗

参考资料:南都此前报道、央视新闻、中国林草局、IUCN红色名录网站、广东省林业局、贵州日报、开屏新闻、中国新闻网、钱江晚报、威远融媒、《海南鳽在广西的分布和保护现状》、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机构(GB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