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学这十年,四大全国性文学奖项“大满贯”背后,这条主线始终清晰

图片

“犹记得十年前总书记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王)安忆、叶辛都去北京出席了会议。回来后,大家聚在这里学习领会会议精神。”10月18日,上海文学界“学习习近平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座谈会”在上海作协大厅举行,回想起10年前的情景,上海作协副主席、作家孙甘露记忆犹新。

图片座谈会现场

十年来,上海老中青三代文学工作者与时代、与人民同行,积累了沉甸甸的成果。长篇小说方面,金宇澄的《繁花》和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分获第九届和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摘下“五个一工程奖”。中篇小说和理论评论方面,滕肖澜《美丽的日子》、张新颖《中国当代文学中沈从文传统的回响——<活着>、 <秦腔>、<天香>和这个传统的不同部分的对话》、程德培《谁也管不住说话这张嘴》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和文学理论批评奖;小白《封锁》、陈思和《有关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和文学理论评论奖;郜元宝《编年史和全景图——细读〈平凡的世界〉》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儿童文学方面,萧萍《沐阳上学记·我就是喜欢唱反调》和殷健灵《爱——外婆和我》获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小说奖、散文奖;张秋生《小巴掌童话诗·恐龙妈妈孵蛋》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幼儿文学奖。今年,马伯庸《大医》获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长篇小说奖。上海作家实现了中国作协四大全国性文学奖项的“大满贯”。

图片《繁花》

图片《千里江山图》

“这部作品算是我为加入上海作协提交的一份‘作业’。”马伯庸笑道。“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引用清代文学家赵翼的‘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这两句诗对当下的创作有很大的启示。”马伯庸说,“无论是写科幻作品还是历史作品,实际上写的都是当下。只有吃透时代的精神,才能写出让当代读者有共鸣的作品。”

学习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后,马伯庸一直很关注当代人的精神在哪里的问题。以上海华山医院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大医》正是这种思考落于笔下的具体呈现,“我能做的是将上海在近代史中的独特地位,在中国命运转折时期的特别贡献凸显出来。”

图片《大医》

无独有偶,程小莹刚完成的一部长篇非虚构作品,讲述的是仁济医院的180年历史,交织着上海这座城市一步步的变化发展。“写作是作家与生活、与时代之间的一种互为认知的过程。每一次写作,是作家与生活,与时代,与人民完成的共同的精神谱系。这是我对文学创作‘人民性’的理解。”程小莹说。

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后,上海作协开始推进建立现实题材创作基地,目前已有五大现实题材创作基地,同时与新疆、福建、西藏等部分地区“结队”,扩大写作面。“自从作协与市交通委共建第一个现实主义创作基地以来,我参与了交通委所有重大创作项目,像公交行业的改革历程——非虚构《小扬州,到上海》;上海出租车行业的改革故事——非虚构《故事从那时候开始》;上海水上交通的历史演变——《船与码头:黄浦江的故事》;也被委托采写上海援疆干部的先进事迹——非虚构《我到新疆去》,对作家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平台。”

图片《白纸红字》

让孙甘露印象深刻的则是“红色起点”“红色足迹”主题创作项目,“通过这两个主题创作,上海作协老中青三代作家凝心聚力,显示出创作的活力和力量。”“红色起点”已出版两季,第一季6部作品均实现多次重印,有的作品还被改编为舞台作品。

在两季“红色起点”及短篇故事“红色足迹”主题创作中,网络作家也成为主力之一。“网文大神”写红色纪实文学,体现了创作的韧性和跨越能力,在红色题材的处理中,做到守正出新。

上海是中国网络文学发祥地,2014年,上海网络作协成立,是全国最早成立网络作协的省市之一,上海还在全国率先建立网络作家职称评定制度,率先建立签约网络作家制度。

“十年来,作为网络文学的读者和创作者,我亲身感受到网络文学正在往主流化和精品化的方向发展,不但丰富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成为文化出海的主力军,成为新时代文学的一抹亮色。”80后网文作家匪迦说,十年前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总书记对网络文艺文学的全面论断,为网络文学发展开辟全新的局面。网络作家越来越有归属感,各类针对网络文学的奖项和扶持也逐年增长,比如上海发起的‘天马文学奖’就被誉为‘网文界的茅奖’。“我书写航天人、航空人、科学家、学生和创业者们在高科技领域奋斗和创业的故事,反映我国工业和高科技领域在新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从工业和经济的角度,丰富和完善上海作为我国重要工业和高科技发展高地在文学作品中的呈现。”

图片《北斗星辰》

上海的形象是立体而丰富的,这也是90后青年作家三三的体悟。“传承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也在创造文化。”三三说,总书记在讲话里讲到“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我从小就对人非常感兴趣,写作就是为了抵达他者,抵达真正的人。我外公是沪东造船厂的工人,还记得小时候他向我讲述看新船下水时的心情,我也想去了解出海与海洋,正在申请入驻港口的项目。

图片《晚春》三三著

从与父亲管新生合著的工人题材长篇小说《百年海上》到原创话剧《暖·光》,再到原创现代淮剧《大洪流》、人文新淮剧《半纸春光》等,青年剧作家管燕草说,讲好上海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是文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图片《百年海上》

生活在上海这座城市的写作者,非常幸运。中华几千年的伟大文明,近现代一百几十年独特的文化生态,改革开放数十年勇做领头羊的先锋精神,都是我们取之不竭的文化宝库。”上海作协原副主席孙颙的历史文化随笔《长河千帆过》出版,正值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召开之际,“这本书受到了读者的关注和欢迎,我也尝到了认真书写中华文化的甜。”在写作《长河千帆过》收尾时,孙颙开始对中国近现代转型期的历史发生浓厚兴趣,进而聚焦到上海近现代历史上,由此开始一部新的长篇小说创作。他感慨,“上海题材,是我们写之不尽的广阔天地。”

图片《长河千帆过》

“‘两个结合’在文学中的反映,上海‘五大中心’建设和新时代城市发展,上海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下一个十年,在这些重点题材的创作上,我们要进一步树立精品意识。”上海作协党组书记马文运说,今年是上海落实“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三年行动方案”的第一年,文学工作要融入全市大局,更要积极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的进程,不断探索有上海城市发展特点和文化资源优势的创作机制,推动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融合和转化,努力把上海打造成为当代文学创作高地和国际文学交流中心,“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推动上海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前行,创造上海文学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