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新四军足迹|革命后代追忆往事:父辈永远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图片

“我虽然记不得父母容貌,但从小就听着他们的抗日故事长大,他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战斗一生的事迹一直鼓舞着我。”近日,在渡江战役纪念馆前,82岁的陶和寿老人,讲起父母的英雄事迹时,仍然泪流满面。

图片

 △ 陶家齐之子陶和寿在看展

10月17日,“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新四军纪念馆馆藏革命文物巡展”在合肥开展。众多新四军老战士亲属代表来到展览现场,回顾革命故事,追寻先辈足迹。联合采访组采访了部分新四军后代,通过他们的讲述带领大家回到那烽火连天的岁月。

柴草堆中幸存的英雄后代

小圆子是陶和寿的乳名,他生于1942年中秋节,父亲陶家齐便给他取了这个名字,寓意团圆吉祥。然而,就在1943年9月,中秋节即将到来,也是陶和寿将满周岁之际,父亲陶家齐和母亲朱维珍却双双被捕……那年,陶家齐、朱维珍大义凛然走向刑场,英勇就义,陶和寿只有1岁多。

图片

△ 陶家齐之子陶和寿讲述父辈战斗故事

陶家齐,1890年生,南京江宁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新四军第一支队湖熟地区情报站站长。后任抗日民主政府江宁县赤山区区长,为新四军抗击日军搜集情报,积极配合新四军发动群众抗日。

“1940年,新四军在江宁地区打了一场著名的赤山战斗,这场战斗的胜利与我父亲陶家齐及时送出的情报密不可分。”陶和寿说,新四军第二支队在赤山脚下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毙敌130余人,除缴获了许多枪支弹药外,还缴获了一门九二步兵炮。这门九二步兵炮是江南新四军缴获的首门大炮。

1943年9月4日,陶家齐的行踪被汉奸发现并报告了日伪军。日伪军获悉陶家齐的住址后,闯入陶家,逮捕了陶家齐、朱维珍等人,并在全村搜捕陶家齐的大儿子陶和庆,走时还放火烧房。

图片

△ 陶家齐之子陶和寿看展

“母亲慌乱中把我藏在柴草堆里,侥幸活下来的小通信员在日本鬼子走后,冲进火场,返身找我,将我抱了出来,奔向河边,正好河边有村民放着的木盆,赶紧将我放入木盆,木盆顺水流向对岸的村庄。我因此得救,死里逃生。”陶和寿说。

“和庆,明日我被押到湖熟去杀,现我言泪俱无。请凭良心看待小儿。”在临刑前,陶家齐在狱中写了一张纸条,托人送给大儿子陶和庆。后来,陶和寿被送到大妈家,由大妈抚养长大。从安徽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退休后,陶和寿奔波于合肥和南京之间,目前担任南京新四军研究会理事,还被聘为雨花台烈士亲属宣讲团成员。

击毙皖南事变职务最高叛徒

“李务本,我与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你就放我一条生路吧!”“赵凌波,不要跑,跑就打死你!”这是1943年,新四军第七师文工团“大江剧团”上演的一幕剧,内容是传奇英雄李务本击毙皖南事变职务最高叛徒赵凌波。当舞台上叛徒被击毙时,台下军民一片掌声、叫好声。

图片

△  李务本之子李亚平讲述父辈战斗故事

在本次合肥巡展中,联合采访组遇到了新四军老战士李务本之子李亚平,老人再次讲起了这段令人难忘的往事。

抗日战争时期,李务本先后任新四军连指导员、师司令部侦察科参谋等职。在皖南事变中被敌打散后,他集合战友,独立坚持武装斗争,终冲出重围北渡长江,归建到新四军第7师,后又历任师部特务营长、侦察队长、白湖团一营营长、沿江团参谋长、57团副团长等职。在皖南事变中,新四军第一纵队副司令赵凌波被国民党俘虏,但他却未能坚定信念,很快倒戈叛变。赵凌波将屠刀伸向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们,哄骗战士们,将他们带进上饶集中营,使大批革命者就义。1942年,赵凌波乔装打扮,装作走散的战士来到安徽,企图刺探我军情。

图片

△ 新四军老战士李务本家人向新四军纪念馆捐赠韩美林书法作品

我党高层早已得知赵凌波叛变的消息,正准备逮捕他。为了不打草惊蛇,组织决定派出李务本,以护送他的名义,将其带往师部受审。赵凌波跟着李务本上路,心情复杂。李务本一路上对他照料有加,但跟在李务本身边的士兵们对赵凌波很冷淡,这让赵凌波起了疑心。在押送途中,赵凌波发觉异常,趁休息机会逃跑,还捡了农户的铁锹防身。李务本随时随地保持警惕,见状立即追捕。赵凌波一边逃跑一边求饶,眼看就要进入日军防区。李务本几番警告无效后,果断掏枪当场将赵凌波击毙,为皖南事变中牺牲的战友报仇血恨。

“父亲在危急时刻展现出的果敢与坚毅,让我深感自豪。”李亚平说,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父亲坚定地投身革命,不畏强敌,为了革命事业舍生忘死。在战场上,他多次负伤却从不退缩,始终冲锋在前。在皖南事变中,父亲临危不惧,不仅成功突出重围,还救了七名战友。这种勇敢和担当,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

百岁老战士委托女儿来看展

当天展览的开幕现场,一位女士用手机记录着每一个精彩瞬间,格外投入。“我要把这些内容带给我的父亲看,我是受他的委托来的,他的老家在盐城阜宁,也是一名新四军老战士,现在定居在合肥。”虽然已经年过七旬,但张平精神矍铄、容光焕发,“我父亲经常跟我们讲他过去的战斗故事,他已经100岁了,精神状态非常好,还学会了上网,每天看新闻。”

图片

 △ 张迁乔之女张平看展

张平的父亲张迁乔同志出生于阜宁,1945年2月参加新四军,参加了解放淮阴、淮安的战斗,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调入中共华中工委开办的华中公学,任三大队副中队长。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张迁乔一手拿枪,一手握笔,战斗之余撰写通讯报道和工作总结,不断提高自身文化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迁乔任安徽省农科院宣传部副部长、安徽省建材局政治处主任、安徽省建材总公司纪委书记等职,现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太白诗社会员。张迁乔同志离休后,长期投身书画创作,并取得了一定的造诣。

图片

 △ 张迁乔之女张平讲述父辈战斗故事

“作为盐阜革命根据地成长锻炼起来的老战士,他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新四军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去年受父亲委托,我们向新四军纪念馆无偿捐赠了很多文物,包括80件书画作品、一本1948年记录的笔记本、一份手印以及部分新四军老战士的珍贵照片。”张平说,等几天父亲身体允许,她会带父亲来现场看展。

“父亲永远是我心中的英雄”

战斗中,盛士坤两天两夜没合眼,负伤、中毒、战况危急,都没能让他退下来。在他的指挥下,部队以最小的代价歼灭日军一个加强步兵中队……巡展现场,一位老先生坐着轮椅来看展。他是新四军老战士盛士坤之子盛承江,他讲述了父亲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和为人处世的优良品格。

图片

 △ 盛士坤之子盛承江在看展

盛士坤出生于安徽六安的一个贫苦家庭。1929 年冬,他参加了农民暴动,后于 1930 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工农红军的一员。抗战时期,盛士坤先后出任八路军 115 师 344 旅 688 团 1 营营长,新四军四师司令部侦察科科长、文化大队大队长、新四军第4师总兵站政治委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十二纵队卫生部副部长、政治委员,30军后勤部部长,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防空军后勤部政治委员,安徽省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图片

△ 盛士坤之子盛承江讲述父辈战斗故事

在战争年代,盛士坤浴血奋战、奋不顾身。香城崮伏击战中,他带领战士们在两天两夜未休息的情况下,坚决完成正面阻击任务。尽管中毒负伤,仍坚持指挥战斗,多次打垮敌人攻击,最终以较小代价歼灭日军一个加强步兵中队。

“从小到大,父亲永远是我心中的英雄。”在盛承江的印象中,父亲一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对8个子女的要求非常严格,不允许他们有干部子弟的优越感,时刻教导他们“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盛家的老保姆崔玉兰曾回忆,在盛家感受到了共产党的平等与尊重,盛士坤要求家人必须等阿姨上桌才许开饭。在盛士坤的教导下,子女们对保姆一直以“崔阿姨”相称。“父亲良好的家风,也影响了我们盛家一代又一代。”盛承江自豪地说。

联合采访组记者 姚梦 姜振军 曾浩然/文 单丹 刘畅 袁俊帆/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