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用北斗和星链,撒下一张天罗地网,让美军隐身机无处可藏?

中国利用北斗和星链,撒下一张“天罗地网”,让美军隐身机无处可藏?

近日,有港媒援引《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消息,称中国正在研发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反隐身探测技术,可以有效探测F-22F-35等隐身战斗机。

图片【美国空军的F-22战斗机】

据悉,相比于传统的反隐身雷达,使用这种技术的探测系统具有成本低廉、易于部署的特性,几乎可以在全球任意地区使用。

且即便系统本身无法连接北斗系统信号,它也可以通过切换频段的方式,利用GPS、欧洲的伽利略以及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继续工作。

很显然,这是一种基于卫星外辐射源的无源探测技术,而类似的技术成果我们其实在一个月前就已经聊过了。只是当时那一支科研团队所利用的卫星是美国的星链系统,而这次换成了我们自己的北斗。

图片【《GNSS-R外辐射源雷达微弱目标回波盲检测方法》】

至于原因,这篇名为《GNSS-R外辐射源雷达微弱目标回波盲检测方法》的论文也已经点明了。那就是导航卫星因为需要实时与地面站、友邻卫星等传输信号,以校准自身位置,进而向定位终端传输准确的位置信息,使得导航卫星的信号发射频率有迹可循且非常稳定。

也就是说在我们将这些具备信号发射功能的卫星视为一个个可以发光的“外辐射源”,并将隐身战斗机比作黑夜里的飞虫时。

类似星链的通信卫星就像一个风中摇曳的火把,火焰大小随风,也就是通信强度不断发生变化,亮度波动非常明显。以至于在火把亮的时候,辐射源强度足以让人看见黑夜里的飞虫。但暗的时候,火把提供的光照也就聊胜于无,反隐身探测能力可能就连普通雷达都不如。

图片【卫星辐射源无源探测系统工作示意图】

与之相对的,导航卫星则像是一个亮度中等的灯泡。

它的最大亮度可能不如鼎盛状态的“火把”,但胜在功率稳定,无论风吹雨打都这么亮。而这也意味着只要能够做好配套的信号分析装置适配,那么这套基于导航卫星的无源探测系统,必然会在全天候作战能力上优于基于星链等通信卫星的无源探测系统。

这对于解放军来说无疑是件好事。因为如果只看性能的话,在反隐身探测技术上深耕了数十年的中国科研团队,实际上早就提出了无数种可以让解放军“抓”美军隐身机的技术手段,例如国产小型反隐身雷达。其中一部分技术甚至能做到在探测过程中,让美军隐身机的隐身性能彻底失效。

图片【国产小型反隐身雷达测试样机】

但也正如我们所看见的那样,真正得以一线部队中应用的反隐身技术少之又少,其余绝大多数仍然停留在理论与样机阶段。而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这些技术基本都只能在实验室状态下达到预期中的反隐身效果,一旦走出实验室,各种复杂的战场环境因素足以让这些系统宕机失灵。

在这种情况下,比起这些反隐身技术的理论性能,解放军显然更加看重它们的可靠性。而至少从目前来看,这项以导航卫星为基础的无源探测技术在可靠性上,显然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

当然了,我们也不必太过高看这一技术。因为说到底,这也只是中国在发展反隐身技术上迈出的无数步中的一步罢了。它并不是一个可以决定中美两国军事博弈胜负的关键技术,更多是一个可以锦上添花,增加解放军优势的筹码。

图片【国产YLC-8B反隐身雷达】

但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这项技术的出现也确实证明了一些东西,那就是中国从来没有放松对新技术的探索与发展。

事实上如果没有中国在反隐身技术领域几十年如一日的投入,我们不可能发展出如此多的技术路线,并从中筛选出最适合解放军的选择。

这次曝光的新无源探测技术也是如此,它的结局最后也可能只是待在实验室里。可若是没有这些技术待在实验室里,科研团队又怎么能以它们为基础在后续技术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

只有这种持续的迭代进步,中国才能不断巩固自己在反隐身领域中的技术优势。而这种整体上的优势,才是可以对中美博弈产生深远影响的关键要素。

图片【美国的ADM-160空射诱饵】

具体到实际应用就是,美国也知道中国在积极发展反隐身雷达,而他们的反制就是不断强化自己的电子战与无人诱饵技术。前者可以削减解放军雷达的有效探测距离,让我们无法发挥反隐身技术的探测性能优势。而后者更干脆,直接用物理手段制造假的战斗机雷达信号,让部队真假难辨。

此时,如果我们只有反隐身雷达能够抓美军隐身机的话,那么美军的反制势必会让解放军蒙受不小的损失。但现实情况确实,中国不仅在发展反隐身雷达,也在发展远距离红外探测设备等其他反隐身技术路线。

正是这些技术成果的相互配合,让解放军得以坐拥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反隐身探测体系。前段时间央视曝光的歼-16战斗机飞行员在训练中击落歼-20的战例并不是巧合,而是解放军在一系列努力下所得到的一个必然结果。

同理,如果美军的隐身机将要在未来的某一天挑战解放军,那么他们就得做好飞不回去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