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写岭南之韵、笔画岭南之美的小小少年,“收获一份大惊喜!”

图片

颁奖活动现场

10月19日下午,“英雄花开英雄城·继往开来”粤韵杯2024年湾区中小学生作文与美术主题大赛颁奖典礼在广东实验中学(白云校区)举行。作文组、美术组部分获奖选手、指导老师及优秀组织学校代表出席,共同见证这一荣誉时刻,并进行优秀作品的鉴赏。

通过参加本届粤韵杯比赛,同学们对岭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文化认同。他们用文字写就岭南之韵,用画作和书法展现岭南之美。参赛者们表示,粤韵杯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为他们进一步发展兴趣,精进技艺注入了动力。来看看下面这些获奖同学们有什么感言吧!

广州市启明学校罗灵驰:

生动描述听觉和触觉中的潮汕民俗

“乒乒乓乓、咚咚锵锵……”这是出现在粤韵杯作文五六年级组一等奖作品中开头的内容,作者是就读于广州市启明学校的罗灵驰同学,虽然她是一名视力障碍学生,但依然不妨碍她参加比赛并获奖。

罗灵驰的妈妈介绍,罗灵驰作文题目的灵感来源于潮汕的民俗活动“迎老爷”。她带孩子回潮汕时,恰逢“迎老爷”民俗活动举行,虽然孩子看不见,但是通过听觉和触觉感受到浓郁的过节气氛,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家孩子从小就在潮汕长大,对潮汕文化兴趣颇浓,因此选择‘迎老爷’来作为文章的主题。”

罗灵驰没想到自己的作文能得到一等奖的荣誉,着实有些意外。她在参加作文比赛时,也得到监考老师的帮助。考场上,老师帮他读出作文题目,她用六点盲文完成后,再通过口述的方式由老师帮她撰写成文字。粤韵杯比赛不仅让普通学生有机会参加,也给视障学生提供了参赛机会。

图片

颁奖活动现场,优秀作品展示。

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小学丁昊杨:

在绘画中感受岭南历史文化

来自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小学的丁昊杨同学获得粤韵杯绘画类小学高年级金奖,他画的是陈家祠。据丁昊杨的妈妈介绍,为了紧扣“英雄花开英雄城”的主题,他选择陈家祠作为创作对象。

“陈家祠融合了雕塑和灰塑等艺术,其他的陶塑也代表了岭南地区的艺术特点。”丁昊杨妈妈表示,孩子使用中国传统的画法重彩来呈现作品,并通过折皱纸张来体现陶瓷的冰裂纹效果。据她介绍,夫妻二人也从事美术行业,因此十分重视孩子的原创性,并时常告诉孩子,获奖不是目的,一个人的画作要能表达感受和思想,这样的作品才能成立,才能有意义。“当然他的作品能获奖我们也很高兴,但我们更看重他在画画的过程中,感受到身边的优美风景、独特建筑和岭南的历史文化等,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图片

活动现场,家长同学签到。

广州市海珠区三滘小学许熙媛:

参赛为磨炼心性,获奖是份大惊喜

在此次比赛中,来自广州市海珠区三滘小学的许熙媛同学获得书法篆刻类小学五六年级组金奖。许熙媛表示,这个奖对她来说意义重大,是她多年努力练习书法的回报,也是对个人能力的肯定。“当初参赛就是为了磨炼心性,积累经验,也是为了向更优秀者学习,锻炼宽广的胸怀。这是在我学习书法日子里,不经意间收获的一份大惊喜。”

此次参赛,许熙媛选择的书写字体是她非常喜欢的《曹全碑》。“《曹全碑》字体的风格秀美、典雅,字体稳健又富有流动性,就像广州富有文化底蕴又具有现代特色的特点。”许熙媛说:“这次比赛的书写内容则是结合比赛的主题‘英雄花开英雄城•继往开来’,歌颂广州这座英雄城市。我们生活的城市,有悠久的历史底蕴,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城市风景。我希望能写出广府特色、珠江美景,让更多人看到这些我们特有的文化。”

许熙媛从6岁开始学习书法。当时,她看到老师写的毛笔字非常漂亮,就跟着模仿。如今,许熙媛平日里多在学校开设的书法班里学习书法。学校每周安排一节书法课,她和同学们一起跟着老师学习。每天中午12点30分到13点,她还会在学校书法室,参加校队的强化训练。每天在家,她还会抽出30分钟练习,不断巩固书法技巧。她告诉记者:“学习书法不仅是我的兴趣爱好,以后我会继续深入学习书法艺术,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我也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书法这门艺术。”

许熙媛的妈妈告诉记者,通过参加此次粤韵杯比赛,她也见证了孩子的成长。此次许熙媛参赛时创作的内容和字体,均由许熙媛自己选择。此次参赛,许熙媛更加关注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发现广州有许多很有特色的本土文化。“书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录下来,让更多人看到、重视。我身边也有许多同学参加这个比赛。他们是学校书法队的同学,也获得了很不错的成绩。粤韵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书法才艺平台的同时,也使我们对岭南文化的认同感得到增强,更加珍视和传承本土文化,鼓励我们从多角度思考,深挖文化内涵,培养了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许熙媛说。

图片
活动现场

广州市第一中学初三学生许乐怡:

用版画表现岭南老街新貌

此次大赛中,广州市第一中学初三学生许乐怡的版画《老街新貌》荣获绘画类初中组金奖。许乐怡说,她自小就很爱画画,从3岁起就一直学习绘画。上初中后,她加入了学校的版画社,接触到了版画这种绘画形式。

当她在公众号上看到“粤韵杯”的比赛征稿通知时,她便跃跃欲试。后来,版画社岑欣彤老师也邀请她参加这个比赛,她毫不犹豫地参加了。由于学校地处荔湾区,离永庆坊很近,岭南文化底蕴深厚,许乐怡在岑老师的指导下,决定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版画创作。一开始,他们打算通过版画表现永庆坊的骑楼建筑等街景。后来,一次逛街时,许乐怡看到了舞狮,她灵感乍现,觉得把舞狮加入其中,会更有感染力。她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岑老师后,也得到老师的赞赏。

“我爸爸是广州人,我自小在荔湾区出生长大,也在这里学习,对岭南文化非常感兴趣。初二寒假,我还去学习了广绣、广彩。这些老祖宗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我看来都特别有魅力。”许乐怡说,确定主题后,她利用社团活动时间、课余闲暇时间,开始了创作。她先在白纸上把画画出来,接着利用复写纸将画作复刻到木板上,随后又用刀刻,再在木板上刷墨,最后将画作印出来。

“为了增强感染力,我用黑色来表现街景,用红色来表现舞狮的场景,对比鲜明。”许乐怡说,经过一个星期投入的创作,画作出炉了。她感到比较满意,老师的评价也很不错。

后来,作品经过初赛,又进了复赛,“今年10月,我查询到自己的作品获奖后,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老师,老师也很开心。”许乐怡说,很幸运这次有机会参加“粤韵杯”比赛并获奖,感谢学校老师的培养和给予的机会,也感谢自己参加了版画社。许乐怡说:“我有一个画家梦。现在,虽然初三学业很紧张,但我依然会在周末学习画画。未来我希望能考特长生,或参加艺考,实现我的画家梦。”

图片

指导老师梁国彦:

在书法教学中讲述岭南故事

作为一名致力于青少年书法教育的老师,梁国彦指导的多名同学在本届粤韵杯书法篆刻类活动中获奖。谈及指导的经过,他表示,所有的成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持之以恒的学习和练习。在讲授的过程中,他会将书法与岭南文化结合起来,通过书法学习,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深化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并树立文化自信。“像这次的粤韵杯,因为是以岭南文化为主题,旨在弘扬岭南传统文化,所以在指导学生参赛的过程中,我们会有意识地融入广府文化。”梁国彦说,教书法不只是教如何写字,还要讲述字背后的故事。

为了准备粤韵杯,他向同学们介绍了许多广府文化名人,如唐朝名相张九龄、明代传奇状元伦文叙、明末清初的伟大诗人屈大均等等,并指导同学们书写他们的诗词文章。在他看来,单纯地就写字讲写字,学生写出来的作品是没有感情和灵魂的,这个过程也会让他们觉得很枯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讲授时,他会讲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讲不同时期书法艺术风格的特点,书法发展过程中的传承与创新等等。同学们在学习书法过程中观古知今,不仅是激发了他们对书法艺术的兴趣,还形成了他们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使命感。“粤韵杯活动帮助同学们对岭南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提供了非常好的展示平台,让他们有了成就感和荣誉感,在未来书法学习的过程中更有内驱力。”梁国彦说。

评委董小移:

本届作文参赛作品题材更丰富

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副高级教师董小移已经是第二次担任粤韵杯作文类的评委。她表示,这次的参赛作品体现了四方面的特点:

一是描写岭南文化的地域更宽广。以前由于人们对岭南文化了解不够,认为岭南文化就是广府文化,而这次发现有不少学生的题材丰富了,除广府文化外,还有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体现了学生对岭南传统文化的学习不断深入。

二是描写的岭南文化类型多样,具体、生动、可感。作品中写广府文化的最多,类型多样,包括饮食文化,如粤菜白切鸡、烧腊、饮早茶、广东凉茶等;生活民俗,如春节花市等。岭南特色建筑,西关骑楼。岭南艺术,如醒狮、粤剧、榄雕等。

三是打开“五感”,联系生活经验,体现真情实感。写在生活中你看过、玩过、感受过的。充分打开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来写作,写出了不一样的发现。

四是校社协同,重视传承岭南文化。不少学校重视岭南文化的传承,开设了《粤语童谣》《粤语讲古》《咸水歌》《通草画》等课程,举办广府文化元宵游园会、小集市,多渠道让学生感受岭南文化。

图片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刘晓星、魏丽娜、谢泽楷、林霞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廖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