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刀笔文心”的奥秘,这场大师作品展览邀你共赏

图片

图片




近日,“刀笔文心——周颢艺术精品展”在嘉定博物馆特展厅展出。此次展览汇聚清代画家、竹刻大家周颢的经典之作,共展出竹刻、书画作品60余件(套),多数作品为首次展出,生动展现周颢的精湛技艺与嘉定竹刻的非凡魅力。


图片


嘉定竹刻成熟于明代中叶,以深浮雕和透雕为主要形式,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周颢擅长诗文书画,将山水竹石施于竹刻,是中国竹刻艺术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此次展览汇聚周颢多年来的经典之作,涵盖其艺术生涯的不同阶段,是对周颢艺术的一次系统梳理与集中展示。


展览现场,一件件精美的画作和竹刻作品令人目不暇接。“作为一名画家,周颢的墨竹画最受世人喜爱,被认为可与明代墨竹大家夏昶相媲美。周颢画山石的笔法受‘清初画圣’王翚影响较多,从这幅《丛竹图手卷》中可看出,他所画的山石笔墨层次非常丰富。”嘉定博物馆讲解员程燕妮介绍,在《丛竹图手卷》中,周颢巧妙地展现了雨竹、晴竹、翠竹和风竹4种形态。


在雨天时,竹叶上有雨水因此叶片全部向下,称之为雨竹;天气晴朗时,叶片全部向上,称之为晴竹;竹子一簇一簇出现,竹竿和叶片比较细,称之为翠竹;大风刮过时,竹叶全部被吹向同一个方向,称之为风竹。一幅手卷上画了竹子的4种形态,体现了周颢对竹子的深入观察和理解,以及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和深刻感受。


图片


另一件备受瞩目的展品是《春云叠嶂图紫檀大笔海》。这件作品选用紫檀进行创作,笔筒上刻画的画面源于明代吴门著名画家沈周的山水画《春云叠嶂图》。整个画面恬静雅逸,气势舒展宏大。由于筒身遍刻山水人物没有一处空隙,为不影响画面,周颢将款识刻于笔筒底部。


奇特之处在于,笔筒内壁也刻有与周颢同时期的嘉定画家张鹏翀的题跋。程燕妮介绍,内壁题字与镌刻受到空间限制,运笔之笔杆和镌刻之刀柄都有特定要求,不能充分施展,因此难度较大,而这无疑为作品增添了更多的艺术价值,“可以说,这件作品是目前所见周氏传世山水刻筒作品中的第一力作。”


图片


周颢的刀法细腻,线条流畅婉转,或刚劲有力,或轻柔飘逸,开辟了“用刀如笔”的艺术境界,对后世竹刻艺术影响深远。这件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的《月下竹影图竹笔筒》是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也是周颢“诗画入竹”最为精湛纯熟的作品之一。


《月下竹影图竹笔筒》通过一刀剜刻的技法,将竹枝竹叶的生动形态展现得栩栩如生。画面中虽无圆月,但竹随风动、月影婆娑的意境却让人仿佛置身于月夜之中。“这件笔筒上有明确纪年‘戊子正月十三夜’。周颢一生经历两个戊子年,分别是22岁和82岁。从笔筒所表现出的老辣刀法与心境来看,应该是周颢82岁耄耋所作。”嘉定博物馆讲解员芮莉娜表示,由此可见周颢的艺术生命力很持久,对竹刻和书画也十分热爱。


展览现场还有一件周颢58岁时所作的《风雨归舟图》立轴。这件作品运用水墨技法,将风雨交加的自然景象与归家的小舟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动静结合、意境深远的画面。画中的小舟在狂风暴雨中颠簸前行,船上的人物形态各异,有身披蓑衣、紧握船桨的船夫老翁,另有三人坐于船头,两人紧靠合撑一伞,第三人手持芭蕉扇躲于二人身后避雨,刻画得细致入微、生动传神。


图片


“作品画面布局合理,虚实结合,既展现自然的壮阔,又不失细腻的情感表达,体现画家独到的审美观和艺术追求。周颢是嘉定竹刻的集大成者,而他的书画作品同样值得大家细细品味。”嘉定博物馆讲解员芮莉娜说。


展览将持续至11月3日,感兴趣的市民不妨前去领略周颢“刀笔文心”的非凡魅力。




刀笔文心——周颢艺术精品展


展览时间:即日—11月3日

展览地点:嘉定博物馆B1特展厅

开馆时间:8:30—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撰稿:杨育杰
摄像:章泽生

图片

喜欢就点个“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