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博览会变身“遛娃胜地”,科技+非遗引领文化新风尚

10月17日—21日,第八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在济南举办,恰逢周末的悠闲时光,有人全家出动,有的闺蜜结伴带娃,还有集体打卡的研学机构,舜耕会展中心摇身一变,成了家庭欢聚、亲子同乐、学生研学的“遛娃胜地”。现场各种体验项目琳琅满目,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和传承非遗技艺的平台。参观者可以亲身参与到各种非遗项目的沉浸式体验中,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片

哪个孩子不爱糖画呢?走进会展中心,很多孩子人手一支糖画,有调皮的猴子、翩飞的蝴蝶、可爱的鸭子……当被询问这些糖画出自哪里,他们都指向一个方向——二楼的曲山艺海展区。新黄河记者了解过后得知,凡是带着孩子来逛展,花5块钱就可以买一支自己喜欢图案的糖画。正在画糖画的李宁,以铜勺为笔,融糖为墨,凝神静气,运腕走勺,一幅惟妙惟肖的糖画就诞生了。李宁表示,今天是替姐姐代班,她的姐姐李莹是济南李氏糖画第三代传承人,“今天上午已经画了一百多个,准备了三百个的材料。”当被问到是不是所有图案都能满足,她答道,“一般简单的都可以,因为排队的太多了,也不想让大家等太久。”

图片

除了糖画,新黄河记者发现传统木质、皮质、布艺玩具皮也备受青睐,不少孩子拿着非遗文创产品边走边玩。4岁的峰峰和妈妈一起来逛展,购买了一个竹蜻蜓,还有一个孙悟空的皮影玩具,他认真向记者讲解:“孙悟空用牛皮做的,我还买了竹子做的蜻蜓。”说完把玩具放到地上,给记者展示起来。和他结伴一起来的好朋友李浩然则买了一个3D打印龙,龙身可以摇摆,活灵活现。

这届国风潮流是被年轻人带起来的,在短视频平台上有为数众多的国潮爱好者身体力行推广传统文化,也引领着比他们更小的“祖国花朵”爱上国风。展会现场,一个8岁的男孩坐在织布机前织布,短短几分钟织了约5厘米长,吸引了很多人驻足围观。这个男孩名叫田一茗,这是他第一次摸织布机,此前只在B站上看到过织布的视频。他的妈妈张女士说,自己也不知道儿子会织布,这次来逛非遗博览会没想到打开了孩子的隐藏技能,“机会挺难得,今天大开眼界,孩子从小接触非遗文化,兴许会打开他未来的兴趣。”

图片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在历史书上常见,生活中却不常见,而在非遗博览会上,来自福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化活字印刷术,让大家有了一次亲身接触古老文明的机会。带着孩子来逛展的任先生表示,“孩子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到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从中感受到非遗的魅力、中国古人的智慧,这个过程也让孩子在快乐中得到成长。”

传统非遗体验项目遍布展会,让人目不暇接。同样吸引众多游客排队的还有二楼的一系列科技+非遗体验项目,这些项目巧妙地将现代科技与传统非遗文化相结合,为参观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互动体验。

图片

其中,“纸鸢漫步”利用AI技术,将室外放风筝的乐趣完美还原到室内。参观者只需通过简单的拉线、放线,就能感受到风筝在蓝天白云下自由翱翔的畅快。参观者还可以通过体感互动的方式,亲自参与到皮影戏的表演中,感受传统戏曲的韵味。而太极拳体验项目则让参观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并体验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四川变脸作为中国传统戏曲川剧中的经典表演形式,也吸引了很多人来排队打卡。科技与文化的结合,不仅丰富了展会的内容,让传统非遗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令参观者感受到了不同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以非遗博览会为契机,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非遗将继续为更多人带来惊喜和感动,走进千家万户,在平常的日子里发光发亮。

记者:任晓斐 校对:李莉 编辑:曹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