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粒子发现五十周年研讨会 | 直播预告

为庆祝J粒子发现50周年,纪念这一粒子物理学领域的革命性成就,高能所将于10月20日召开J粒子发现五十周年研讨会。研讨会共有12个主旨演讲和特邀报告。

研讨会上,三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谢尔顿·格拉肖(Sheldon Glashow)教授和戴维·格罗斯(David Gross)教授,以及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前所长卢西亚诺·马亚尼(Luciano Maiani)教授等将分别作主旨演讲,回顾J粒子发现历史及其发现对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建立的巨大推动作用。在接下来的特邀报告中,中外专家将继续探讨J粒子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发现的新强子的意义,及其对粒子物理学理论和实验的持久影响,并展望粒子物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直播时间


2024年10月20日   9:10-18:20



主报告人介绍



图片

丁肇中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4年11月宣布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发现J粒子,证实了第四种夸克——粲夸克的存在。这一发现是粒子物理研究的里程碑,被誉为“粒子物理的十一月革命”。丁肇中因此获得了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肇中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实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包括发现J粒子,发现胶子,确定中微子种类的数目只有三代等。他领导了阿尔法磁谱仪实验(AMS),在宇宙空间中研究反物质和暗物质,对宇宙线物理的发展有重大建树。



图片

谢尔登 · 李 · 格拉肖(Sheldon Lee Glashow)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国际著名理论物理学家,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先后就职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哈佛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


格拉肖教授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最重要的创建者之一。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是在当前人类能够探知的最微观尺度上,解释物质世界组成和运动规律的基本理论。格拉肖教授与温伯格和萨拉姆一起构造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中统一电磁和弱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并与Iliopoulos和Maiani共同提出了GIM机制,预言了自然界存在第四种夸克,也即是“粲夸克”。该预言于1974年被丁肇中和Richter的实验发现所证实。由于在建立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格拉肖、温伯格和萨拉姆一同被授予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图片

戴维 · 乔纳森 · 格罗斯(DavidJonathan Gross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国际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和弦理论家,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校长讲席教授、卡弗里理论物理研究所终身成员。


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职期间,格罗斯教授与自己的研究生弗兰克 · 维尔切克发现了强相互作用的渐近自由性质,并因此荣获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该发现是人类利用高能物理实验深入理解自然界存在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强相互作用及宇宙中物质的基本结构的理论基础,也为建立统一描述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基石。除此之外,他在量子场论、量子引力和弦理论方面也做出了大量原创性的贡献。弦理论是描述量子引力和统一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而格罗斯教授是“杂化弦理论”的创立者之一,该理论成为推动弦理论第一次革命性进展的工作之一。



图片

卢西亚诺·马亚尼(Luciano Maiani)


著名粒子物理学家,1941年7月16日生于欧洲圣马力诺共和国。1970年马亚尼与谢尔登·格拉肖(Sheldon Glashow)和约翰·伊利奥普洛斯(John Iliopoulos)一起提出了GIM机制,并预测了粲夸克的存在,他们的研究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由于马亚尼的科学成就和出色的组织能力,他于1999年被任命为欧洲核子中心总所长,任期到2003年。在担任欧洲核子中心总所长期间他力排众议促成了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开工建设,该对撞机上的ATLAS和CMS两个实验同时于2012年成功发现希格斯粒子,导致希格斯和恩格勒获得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马亚尼推动建设欧洲核子中心到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的中微子束,这项工作后来导致了μ子中微子到τ子中微子的振荡的发现。




会议日程



图片




直播地址



高能所新媒体平台将对此次活动进行全程直播,欢迎点击下方预约观看观看:


本次活动得到以下媒体及单位支持:


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新华日报、四川日报、科普时报、中国科技馆、风启学林、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中国教育电视台、科学网、凤凰网、新浪科技、网易科技、未来论坛、返朴、现代物理知识、高能所等。


精彩内容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