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之可作筹码,杀之将遭报复 既已拿下荆州,孙权为何还执意杀关羽?或是其讨好曹操,联魏攻蜀的投名状

220年,麦城。关羽不想再去拼杀了。
此时的他,伤痕累累,手臂在刮骨疗毒后不太好使,雄心在襄樊之战溃败中消耗殆尽。毕竟此时他已是年近六旬的老人。
围困关羽的,是实力强劲的潘璋军团和朱然军团。 
关羽的手下已经斗志全无。他们得知荆州的家人平安,东吴给的待遇比过去还好,大家也没心思再打了。
关羽还有和东吴拼死一搏的资本吗?早没了。
其实关羽并非没有想过退路。在由襄樊向南撤退的途中,关羽多次派使者与吕蒙联系,吕蒙每次都厚待关羽的使者,并向关羽部下亲属表示慰问。东吴方面态度还挺友好,不是吗?
大汉尚存,关羽和孙权同朝为臣,两人级别相差不大。就算退一万步,关羽被吴军所擒,孙权要诛杀朝廷命官,也是不合大汉法理的呀。
更何况襄樊之战,关羽擒拿魏将于禁都未杀,孙权凭什么杀他?
思来想去,关羽决定不必死战,能逃脱掉当然最好,万一逃不掉被捉住也没关系。
关羽在麦城向孙权诈降。孙权知道关羽是诈降,便派潘璋在途中邀击。关羽率十余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
大家开始猜测起关羽的下场:是被直接释放?还是被押送到曹魏?或是被囚禁起来?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孙权竟对关羽下了死手,并将关羽首级献给了曹操。
“斩羽及子平于临沮。”“权送羽首於曹公。”
曹操收到老友首级,惊恐不已。他选择以极高的礼遇处理了这个烫手山芋。
以诸侯礼葬其尸骸。
这一系列操作都太反常了,令人们大呼万万没想到,也让关羽之死成为千古之谜。
为何关羽会被杀?究竟是谁想要关羽死?
图片
关羽败走麦城
要解开疑问,得先弄清关羽怎么死的。
史书上有两个不同的版本。其中一个版本是《三国志·关羽传》的记载,称其是被孙权手下将领所杀。
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关羽被擒获的地点在麦城,麦城位于湖北宜昌当阳市境内。而其被斩杀则是在临沮,临沮位于湖北宜昌远安县境内。
古代军队日行军距离为40-150公里不等,两地距离大约40公里,大半天就能走到。
吴军从抓住关羽到将其斩杀,有段并不算长的间隔时间。其中或许包含着三点信息:
1、关羽没有死于战场。
2、潘璋等人并没有擅自做主将关羽当场杀掉。
3、吴军应是在抓住关羽后的返回途中,临时接到命令将关羽斩杀。
另一个版本是来自《蜀记》记载:   
权遣将军击羽,获羽及子平。权欲活羽以敌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乃斩之。
虽然其中孙权想留关羽一命的说法不太可信。但这也透露出两点信息:
1、对是否杀关羽的问题,东吴君臣应该专门进行过讨论。
2、东吴君臣认为有两个选项,一个是留着关羽来和刘备曹操做交易,另一个是杀掉关羽以绝后患。
除去一些不可信的内容,我们综合两个版本,或许可以大致还原出关羽被杀前后的情况:     
潘璋等人在抓住关羽后,第一时间向孙权禀报。一开始孙权或许有些不确定,甚至有过将关羽先囚禁起来的想法,于是让潘璋将关羽带回再说。
但孙权经过和大臣们一番讨论,觉得留着关羽将是个巨大隐患,必须得将其除去。
但也不能将关羽带回建业后再发落,那样一来大家都清楚这就是孙权的想法。
于是孙权下令潘璋军立即停止前进,趁所有人还不知情的时候,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悄悄将关羽杀掉。
这样完全可以说关羽就死在战场附近,然后再加点料说孙权本来是想保关羽不死的。
这样究竟是谁杀了关羽,是不是就变成了一个谜?孙权是不是就能彻底撇清关系了?
图片
孙权执意杀关羽
为何孙权要如此煞费苦心地处理现场?
因为关羽他实在不应该死。
关羽相当于是荆州军区的负责人,这种一国的高级官员,杀了肯定会影响国与国的关系。
正因关羽具有相当的分量,所以可以拿来作为日后谈判的筹码,这样再提条件也好开口啊。就比如夷陵之战前夕,孙权反复求和刘备都不同意,如果这时孙权提出送还关羽,情况是不是就会有所不同了?
擒获敌国大将留着不杀有先例可循。比如于禁后来就是被孙权当作和谈条件送回曹魏
也许有人就会问了:既然不杀于禁,那么关羽为何执意要杀掉庞德
这里得搞清楚一点,庞德是自己求死。庞德还有个堂兄叫做庞柔,庞柔在刘备手下任职。根据庞德少年时就任郡吏及州从事的经历来看,他们应该是属于天水的名门大族。那么庞德庞柔分别在魏蜀任职,可以视为庞氏家族分别下注。
一旦庞德投降蜀汉,对庞柔没有多大帮助不说,庞氏在曹魏的分支还将遭受巨大打击,从此有可能走向没落。所以为族人利益考虑,庞德宁可不顾个人安危。
而在庞德死后,曹操封其二子为列侯。后来曹丕又赐给他儿子庞会等四人关内侯爵位。庞德之死给在曹魏的庞氏带来了丰厚回报。
而对于关羽而言,又不是头一回被抓,早就没有那么多利益的考虑了。所以关羽没必要像庞德那样坚持。
而杀掉关羽,坏处显而易见。这点连曹魏谋臣刘晔都看明白了:
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於终始之分不足。
关羽和刘备的关系,天下人都清楚。蜀汉以仁义立国,要是关羽死了刘备不报仇,不仅刘备的声望,连蜀汉的根基都会被动摇。  
所以这样一看,关羽怎么都不该死:
关羽本人有强烈的求生欲望;留着关羽对东吴有不少好处;杀了关羽会给东吴带来极大危险。
而曹操念旧,之前就干过放虎归山的事,收到关羽首级又高规格厚葬,杀关羽的事跟他完全扯不上关系。
那孙权凭什么要杀关羽呢?
图片
孙权到底咋想的?
有些人所说,孙权杀关羽是因为关羽骂他“碧眼小儿、紫髯鼠辈”。显然没那么简单。
实则是因为孙权出于战略博弈的考虑,不得不杀关羽。
刘备入川后,其实力增长之快,令魏吴大跌眼镜。
先是曹魏大将张郃在益州全军覆没,然后魏军西线总指挥官夏侯渊在定军山被杀,而曹操率领魏军主力前往作战也被击退。
汉中之战几乎将曹操打出心理阴影。败得多惨?司马懿曾说:“昔武皇帝再入汉中,几至大败。”
在襄樊之战中,曹操同样被吓得不轻。关羽水淹七军,杀庞德擒于禁,重创曹魏,威震华夏。曹操惊慌不已,一度想要迁都。
是时汉帝都许昌,魏武以为近贼,欲徙河北。
虽然当时天下形势,曹魏占七八,而蜀吴占二三。但地盘不代表实力。
本来208年赤壁之战就让曹操元气大伤,而217年汉中之战、219年襄樊之战,再次让曹魏两线受挫,加上曹魏国内也动荡不安,如果刘备像这样打下去,极大可能会实现翻盘。
也就是说,即便没有孙权的帮助,刘备也可以对曹操全面压制。按照两三年一次大型战役的节奏进行下去,刘备很快就能击垮甚至灭掉曹魏,那么东吴被吞并就是分分钟的事。
那么对于孙权来说,最好就是和曹操联盟,打压一下强势的刘备,继续维持三国均势。
吕蒙便抓住机会向孙权提出了“全据长江”的战略:
令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于操,何赖于羽?
而完成这个战略的关键,就在于占领荆州。
占领荆州,就能极大地削弱蜀汉,同时保障东吴的安全,可谓一举两得。
但这个战略有个拦路虎:关羽。
吕蒙十分惧怕关羽,视之为熊和老虎。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在吕蒙眼中,一国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地盘和资源的多少,而在于将领有多强悍。
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于强壮时图之,一旦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
吕蒙认为,蜀汉之所以这么强势,就在于蜀汉有着一批强力的武将,毫无疑问关羽就是其代表。东吴只有趁老将还在,打足十二分的精神与之一战才有获胜可能。
既然蜀吴战略冲突在所难免,而关羽又是那么强悍无敌。为什么不先将之除去呢?
图片
荆州之战前三国形势图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冲突还要分大小,东吴抢了荆州又杀关羽,这对刘备而言必定是不共戴天之仇。要是不杀关羽,将其送回蜀汉,或许也不至于闹到夷陵之战那一步?
但问题是,东吴抢荆州就已经十分恶劣,不仅让隆中对“跨有荆益”的战略落空,还让蜀汉荆州派成为了无本之木。涉及蜀汉国运,即便关羽没死,夷陵之战也很难避免。
在此背景下,要是将关羽放归,将是什么样的后果?
在刘备进军之初,陆逊一度非常惧怕蜀军水陆并进、顺江而下。
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伏愿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也。
但刘备要这么做并非不可能。因为从猇亭沿长江往东不远就是江陵。蜀军若水军配合陆军一起顺江而下,吴军能不能防住还真不好说。
“使备能遣黄权率水军以为先驱,顺流而下,掩其未备,而备率步兵分进,疾趋夷凌”,“得夷陵则荆州可有”
而关羽恰恰是擅长指挥水师,倘若让他率军水陆并进直接进攻江陵,在江陵故旧的协助下,拿下荆州似乎难度并不大。接着他再掉过头来与刘备夹击夷陵,搞不好能够将吴军主力一口吞下。
......
这样看来,关羽是很难被放回蜀汉了,即便刘备开出再高的价码也不可能。
图片
败走麦城
但直到现在,关羽还有一线生机:
孙权可以不放关羽,但也能选择将关羽囚禁起来,这样既不让关羽有用武之地,也留着日后讨价还价。
但既然刘备的报复是板上钉钉的事,孙权担心难以抗衡,那就只能求助于曹操,谋求魏吴联盟。
孙权凭什么证明自己已经和刘备撇清了关系,从此一心只跟着曹操混呢?
他得交上一份投名状。
这份投名状,便是关羽的项上人头。
抢了刘备地盘,杀了刘备兄弟,与刘备结下了死仇,这日子就没法好好过了。
并且和曹操合作抵挡住了刘备报复之后,孙权还有下一步计划:
“孙权杀关羽,取荆州,以璋为益州牧,驻秭归。”“后权破关羽,欲进图蜀,拜泰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  
孙权请出在荆州的刘璋,让其重新坐回益州牧的位子,同时将手下将领周泰任命为汉中太守。
这就说明孙权做好了防守反击的准备,他计划着与曹操结为盟友后,粉碎掉刘备的进攻,然后联合出兵将蜀汉灭掉,实现“竟长江所极”,全据长江上中下游的目标,从而与曹魏划江而治,平分天下。
所以,孙权如何还能容得下关羽?
图片
孙权还有个“全据长江”的梦
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对于孙权递过来的橄榄枝,无论是曹操还是曹丕,都没放在心上。  
曹丕的谋臣刘晔,更是建议曹丕不要接受孙权称臣,直接兴兵讨伐他。
因为比起东吴来,攻打蜀汉的难度太高:
蜀远吴近,又闻中国伐之,便还军,不能止也。
也就是说蜀国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等魏军慢悠悠走过去,蜀国早就退兵,夷陵之战也打不起来了。而吴国相对而言更近,过了江就是,可以趁吴蜀对战的紧要关头,直接渡江杀向建业,打东吴一个措手不及。
灭吴之后,怎么善后呢?这些刘晔也全都想好了,跟蜀汉对半分就行。
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日矣。吴亡则蜀孤,若割吴之半以与蜀,蜀固不能久存,况蜀得其外,我得其内乎!
可惜曹丕没有采纳这条优质建议。
因为此时曹魏自顾不暇:边疆之乱、朝堂之争、瘟疫之灾,这三大难题一度让曹丕喘不过气来。
最终曹丕决定沿用曹操的隔岸观火之策,等蜀吴相斗两败俱伤时,曹魏再出手也不迟。  
孙权结盟曹魏灭掉蜀汉的春秋大梦,由此彻底破灭。
赤壁之战,阻止了北方势力南下一统天下的脚步;而白衣渡江、杀害关羽,则让南方势力彻底丧失了逆势翻盘的最后一丝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