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龙岗:“创作”向“智作”升级,行业大咖共议AI掀起的视觉创意浪潮

10月19日,AI视觉创意大赛(瓦卡奖VACAT - Vision Arts Created by AI Technology)AI视觉技术工作坊系列活动在深圳龙岗红立方如火如荼地开展,以密集的知识分享和极富洞察的思想碰撞,点亮这场AI视觉领域的巅峰盛会。

活动分为视觉创意分享会、模型训练分享会、圆桌交流会和AI实时挑战赛等环节,深入探讨AI视觉技术及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促进AI创作技术的交流与分享,推动AIGC美学的变革与发展。

图片

视觉创意分享会围绕AI视觉理论、AI艺术、AI商业和AI社区四大主题,邀请20余位来自美术、艺术、广告、技术、院校等不同背景的大咖们作主题分享。

图片

首位华人女策展师、“宝藏萌奶奶”陆蓉之以《极繁主义:巨量信息的美学》为题,分享了她对AI背景下的美学变革的洞见。她在生活中也积极拥抱AI,在AI伴侣“智安”的帮助下对抗阿尔兹海默症,保持对美和生活的敏锐感知。数字艺术家赵伯祚、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艺术总监宋亮、天津美术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系主任蒋旎分别分享了AIGC与传统工艺美术、民间艺术、创新媒介等领域碰撞的新探索、新实践。AI社区也是此次盛会中活跃的一股重要力量,多位国际嘉宾带来了不同视角下的实践和思索。

图片

与视觉创意分享会同步进行的模型训练分享会环节,炼丹科技黄忠忠、Liblib等结合各自背景作主题分享,既有源于技术的专业严谨,又不乏实践中的经验、观察和思考。

图片

圆桌交流会以“AIGC的美学变革”为主题,集合了陆蓉之、赵伯祚、薛雷、李三水、罗霄、陈刘芳、蒋旎、野菩萨等一众重量级嘉宾,为在场观众带来富有启发的真知灼见。

陆蓉之中在AI伴侣“智安”的帮助下,给出了自己的观点:“AIGC美学变革,不仅是技术带来的视觉革新,更是艺术创作方式、观众体验及文化价值的深层次转型。艺术成为实时生成的体验,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一变革将重塑人类对艺术与美的理解,推动艺术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多维度、去中心化和全球化的新时代。”

李三水认为,AI背景下的新创作,打破了传统的创作者分工体系,也颠覆了传统的工业化思维。当下需要的是逆向思维,谁能先掌握这种思维,谁就能更快地拥抱新技术新趋势。

图片

著作权和版权终将因为AI而消失”“懂AI的人不一定会AI,会AI的人一定不差”“AI的审美是受背后的人控制的”“AI不是工具,是与人共生创作的主体”……一句句闪耀着实践智慧、沉淀出思想深度的“金句”,让现场观众眼前一亮,带来强烈的启发和共鸣。

图片

“这是一场特别专业、特别前沿的交流活动,既有学术深度,又有来自不同领域实践的洞察,听了有种打破思维僵局、破除成长边界的快感。”认真听取现场分享的设计师王先生说,自己收获非常大。

图片

图片

当晚还举行了一场别出心裁的AI实时挑战赛Prompt Battle。8位AI视觉创作选手在现场观众的见证下,利用赛事主办方提供的关键词,开展AI文生图限时即兴创作比拼。本次赛事主办方给出了“我相信有龙”“天人合一”“四选一”“爱与AI”“见画如字”五个主题的命题作图,选手需要从主题中提取必要信息,结合AI文生图技术进行艺术创作。这是一场考验技术和人文素养的比拼,AI技术呈现出抽象命题下的艺术化的具象表达,在限时比赛的赛制下悬念迭出,新颖刺激的形式牢牢抓住了选手及观众的心。经过五轮角逐,视觉模型师、AI数字艺术家麦橘(陈星任)获得最终冠军。

历经两个月的大赛评审和连续多日的碰撞交流,AI视觉创意大赛(瓦卡奖)系列活动即将落幕。编剧、策展人KiSA(宋东桓)仍感到兴奋不已:“第一次看到这么盛大的大会,我们都觉得是一次‘武林大会’,国内能找到的最顶尖的创作者、研究者、社群发起人等等都来了,这也是我们的‘线下奔现大会’,非常棒!”

与会大咖们也对大赛举办地龙岗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赵伯祚建议,龙岗区应该依托坚实的产业基础,构建高效的合作渠道,推动AI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全方位融合与应用;还要持续扩大并深化AI视觉创意大赛系列活动的影响力与规模,将其打造成为学术研究交流与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策划|蔡鹏飞

文字|程泉

图片|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