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用好百姓看病钱,浙江医保高质量发展走出新路径

潮新闻客户端 孙燕 徐建文 王婧

医疗保障作为人民健康福祉的关键所在,持续深化其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自2020年我省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来,医保制度改革迈入新阶段。来自浙江省医疗保障研究会的数据显示,四年来,我省已构建起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医保参保扩面持续推进,基本医保参保人数5682万人,较2020年新增125万人。

为深入探讨浙江医保、医疗、医药的协同发展治理,助力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医保基金成为民众健康的坚实后盾,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潮新闻、浙江省医疗保障研究会联合推出“潮涌之江·对话省级医院掌门人”融媒访谈。

以量换价
集中带量采购惠及更多人

浙江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成效显著,2020年以来,经过4年实践,已经形成了国家组织、省际联盟、省级和市级联合的工作格局,药品和耗材的采购成本大幅下降,为患者和医疗机构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来自浙江省医疗保障研究会的数据,截至目前,浙江已落地执行504种药品(化药、中成药、生物药均有),落地执行22类耗材(集中于骨科、心内科),涉及的品种年节约采购资金超过100亿元。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目前合同期内国家带量采购药品共196个品规,省级带量采购药品共86个品规,带量采购耗材共计17类,年均减少药品费用超1亿元。

随着国家药品带量集中采购政策的不断推进,有大批国产仿制药以较低的报价中标后纳入集采,并在临床广泛使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不仅要把价格降下来,也要确保药品的质量。在这个过程中,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安说,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规范开展并将过评作为国家集采的准入门槛,从医院集采药品的实际用药监测结果来看,安全性等方面并无显著差别,这点从国家医保局近期开展的相关真实世界研究结果上也得到了印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指出,随着国内制药能力水平的提升,部分仿制药与原研药在疗效、安全性等方面不仅无显著差异,而且仿制药的性价比会更高。

在肿瘤用药方面,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程向东补充说,肿瘤领域相关的临床一致性研究并不多,原因可能与肿瘤药品研究周期长、影响因素复杂相关。而且,肿瘤治疗新药频出,多以生物药、大分子药物为主体,由于结构极其复杂,仿制药无法与原研药一模一样,因此,被称为生物类似药,相关的研究就更少了。尽管研究有限,现有数据显示整体一致性较高。

图片

浙江省肿瘤医院内患者在进行TOMO治疗,医院供图

这一政策的实施为患者、医疗机构和医保基金带来了多方共赢的局面。

医疗新技术纳入医保

得益于集采带来的费用结构优化

医疗技术的革新与飞跃,离不开政策的坚实支撑。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浙江省医疗保障局积极助力省级医疗机构探索新技术、新项目。

省级中医院作为中医药创新技术的龙头单位,通过强化科研平台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创新能力,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让更多的中医药科技创新成果惠及老百姓。近年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成功申报了一批临床需求较大的中医新技术、新项目,并成功纳入了医保,比如中医手法排乳、熬拌敷疗法、脐针疗法等一系列中医新技术。该院党委书记何强表示,集采降低了药品费用占比,推动了医院内部收费结构合理化,为新技术的引进,新方法、新药品的使用创造了空间。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已有20余项前沿技术已纳入支持范畴。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安指出,特别是在DRG清算体系中,针对创新技术、特殊药品及罕见病治疗,浙江出台了新技术费用激励等扶持政策,既有效缓解成本压力,又促进了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持续发展。

图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院士(左)团队用不开刀的方法为患者换“心门”,医院供图

刚刚过去的8月,省老龄办发布《2023年浙江省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1339.40万,占总人口的26.17%。

浙江医院聚焦老年健康,提交了“老年综合评估”立项申请。浙江医院党委书记陈军表示,这一评估体系能多维度、全面系统地评估老年人健康状况,不仅能早期发现并干预潜在问题,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还能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再住院率,减少医保资金支出,其社会价值与医学意义不言而喻。若该项目成功获批,预计每年将惠及数千名老年患者。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促进医疗技术创新普及

作为全国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三个试点省份之一,浙江省医疗保障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徐伟伟介绍,浙江已确立6261项收费项目,其中4911项纳入医保,随着改革深化,收费项目调整、保销目录优化,将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促进医疗服务的全面升级。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近五年来申报并成功获批了多项创新医疗服务项目,涵盖完全腹腔镜下的复杂手术、导航气管镜下的精准诊疗及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等,其中11项获准收费,4项纳入医保。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介绍,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发明的绕肝带法二步肝切除术,2021年10月成功纳入医保甲类后,大幅减轻患者负担,提升了满意度。

图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蔡秀军院长(中)团队用创新术式救治肝病患者,医院供图

随着《浙江省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出台,中医药服务价格政策得到进一步完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院长张威期待,更多中医药项目纳入医保,并探索基于中医药工作量的财政补偿机制、中医优势病种按价值疗效付费等创新模式,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儿童专科医院在医疗服务方面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在超声、CT、核磁共振等相关检查中都具有配合度差、操作时间长、人力成本投入大等特点,相关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也随着试点工作的推进而得到深化。不久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提交的优化放射和超声类项目“小儿单价”申请,已成功获批立项。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党委书记舒强表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工作高度重视“浙有善育”“一老一小”,不仅在检查项目价格制定方面充分考虑儿童医疗服务的特殊性,还在出生缺陷防治等民生项目上给予支持,通过新增医保支付项目、扩大筛查范围、将孤独症纳入门诊特殊病种管理等,为浙江全体儿童的健康构筑强大保障体系。

这一系列改革举措,不仅优化了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更促进了医疗技术的创新与普及,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让参保群众得实惠
医院得发展,基金得安全

在推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进程中,浙江省医疗保障局于今年6月1日将辅助生殖类项目纳入医保范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表示,此举不仅增强了患者对辅助生殖技术的可及性,提升了生育意愿,还促进了技术本身的创新与发展。同时,通过科学设定支付次数限制,确保了医保基金的安全与有效使用,成为参保群众、医院及基金共赢的典范。

此外,为优化生育津贴办理体验,浙江省从去年10月起创新实施“无感办”服务,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成为试点,实现了生育津贴“免申即享”。

图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护士向准妈妈介绍生育津贴“无感办”,医院供图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党委书记吕卫国介绍,这一模式通过医院信息自动上传、申请流程自动触发、费用快速拨付及短信即时通知,极大地简化了流程,增强了参保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进一步彰显了“浙有善育”的民生关怀。

要坚持发展创新医药技术“新质生产力”,响应基金监管与供给侧改革,织密多层次医疗保障“安全网”,奏响医、保、患三方共赢“协奏曲”。浙江省人民医院一直以来重视创新医疗技术的研究,近年来,经小肠镜小肠疾病治疗、经胸腔镜二尖瓣成形术、肺结节CT靶重建和结构化报告等新技术都列入了收费范围。

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表示,同时也要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形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多层次互补的体系。有位重危患者在ICU救治近半年,出院时医疗总费用近百万,基本医疗保险与大病保险报销后,个人还需负担30多万元。同时,这位患者参加了“西湖益联保”,因此在基本医疗保险基础上,商业健康险又为其报销了20多万元,最终使个人负担降低到十几万元。2023年1月至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就医结算享受西湖益联保报销待遇的共20334人次,报销金额超过4079万元,这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彰显了补充医疗保险的强大支撑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安认为,对于医疗机构而言,作为医保基金使用的第一道“守门人”,应当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药品耗材集采、医保基金监管等政策初衷相向而行,通过切实加强各方面管理,规范诊疗行为,合理控制成本,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获得感。

图片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