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声说出女性需求,不仅在舞台上

上海大剧院Fly plan孵化计划首部原创音乐剧《不好意思!生不生娃让我好好想一想》(以下简称《生不生娃》)的二轮演出在今天顺利落幕,继去年11月首演,剧组经过10个月复盘,二轮演出把舞台上的“闺蜜茶话会”扩散到剧场外,以跨越空间和行业的联动,表达正视女性需求的渴望。
图片
《生不生娃》也像一个“娃”一样,在爱和期待中被孕育起来的。
原创剧本《成为母亲》在2021年入选Fly Plan孵化计划,在百老汇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剧本经过长达8个月的修改。2022年,《成为母亲》的第一次剧本朗读会就引发观众的热烈讨论,得到热情反馈。2023年,《成为母亲》正式“出生”,首演前剧名改定为《不好意思!生不生娃让我好好想一想》。
从中性表达的《成为母亲》,改名成听起来更俏皮的《生不生娃》,导演兼编剧陈天然解释道:“这部剧想表达的是女性渴望有‘想一想’的余地,不是催生或被迫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我们想感性地分享‘准备生育’和‘生育’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女性不愿被干预、被摆布的时候,她们会说‘不好意思’来婉拒,所以,‘不好意思’是温和但掌握主动的态度,是要把生育决定权掌握在女性这边。”整个作品的重心是围绕着女性的“我”和“想一想”,这是一群女性创作者感性地表达女性对女性处境的关怀,渴望通过舞台,为“她们”开辟一块温暖的沟通场域。
图片
女性向的现实主义题材在音乐剧领域是不多见的,这使得《生不生娃》在各种层面都是“新生儿”。导演陈天然谈到:“同为女性,我在关心女性社会处境的案例时,也想探究背后的原因。音乐剧的娱乐性更强,美学质感更轻松。”她希望这个作品的基调是诙谐的,也是自省的,既能创造出“姐妹淘”的默契戏剧氛围,又能让女观众在欢笑中觉察自我处境。
《生不生娃》的首演只是“呱呱落地”,漫长的成长从此开始。今年5月12日母亲节,本剧的首支MV《妈妈妈呀妈的妈》上线;6月21日,剧中的片段在演艺大世界分享会再度引发热烈共鸣;7月21日,剧组举行的“闺蜜音乐会”引发观众对“二轮演出”的呼声。这部原创音乐剧像孩子一样,逐渐迈出独立的步子,走向更大的天地。
《生不生娃》涉及的话题以“生育”为核心,延伸到亲密关系、原生家庭、母职烦恼,以及女性如何预防HPV、意外怀孕等大部分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无从幸免的议题。于是在二轮演出中,《生不生娃》把交流轴线从台上角色之间,扩展到台上台下、剧场内外,主创与两性关系博主以及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进行了密切联动,“生不生娃”的讨论不拘于台上,演出前后,“戏”都不停。
导演陈天然和B站情感博主吴迪、艺术家万雨尘对谈,三位知识女性交流了“亲密关系是‘最遥远的近距离’”“只想做个‘一般的母亲’”“女性不必追求情感伴侣的‘N合一’”等观念,对谈中彰显着女性意识的表达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公众的既有认知。
图片
《生不生娃》更希望“关怀女性身体健康”不仅是舞台上的主题,戏剧要进一步成为现实的行动:剧组和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合作,由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的主治医师彭晓云和副主任医师朱丽均分别主讲“意外怀孕”和“青春期如何防治HPV”的话题。
《生不生娃》营造女性友好场域的同时,鼓励女性在现实中表达个体需求,剧组与女性品牌联动,帮助女性朋友们学习了解自己的身体,“听她们说,并正确对待”——这个讯号从剧场内传递到剧场外。《生不生娃》希望通过这些联动,“女性需求被正视、被解决”不再只是作品里讨论的话题,而是每个普通女子能得到的日常。
“女孩帮助女孩”不是舞台上的口号,芸芸众生中的女孩和女人们都应该在此时此刻的生活中身心健康,拥有灿烂阳光下的饱满生命力。
  作者:柳青
文:柳青图:剧组供图编辑:姜方责任编辑:李婷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