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雄不是死于关羽之手,他的名字也存在争议

图片

“温酒斩华雄” 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情节,讲述了关羽在联军讨伐董卓时,主动请缨出战华雄,并在酒还未冷却的情况下斩杀华雄的故事,是关羽的成名之战。

在《三国演义》中,华雄是董卓帐下的一员猛将,他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董卓进京后,废黜少帝刘辨,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残暴不仁,擅权于朝堂,以袁绍、曹操等人组成的关东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孙坚为前部,兵临汜水关,华雄主动请缨。

济北相鲍信为抢头功,暗中派其弟鲍忠抄小路,赶在孙坚之前到达汜水关。华雄率领五百铁骑迎战鲍忠的三千马步军,华雄一个回合便斩杀了鲍忠,大破鲍忠军,还生擒了鲍忠手下很多校尉级别的将官,因此被董卓加封为都督。

孙坚带兵到达汜水关后,他的手下程普杀死了华雄的副将胡轸。随后,华雄采纳李肃的计谋夜袭孙坚。当时孙坚因为缺粮,且来不及应对华雄的突袭,被打得大败,孙坚被华雄追杀,祖茂为了引开华雄,让孙坚脱险,戴着孙坚的红头巾引开华雄,最终被华雄追上斩杀。

华雄到关东诸侯寨前挑战,袁术麾下的骁将俞涉主动请战,结果不到三个回合,便被华雄斩杀。接着冀州刺史韩馥派出他的上将潘凤出战,但数个回合后,也被华雄杀死,震慑得关东诸侯不敢出战。

然而,华雄的威风并没有持续太久,关羽主动请战,曹操为关羽壮行,端上热酒,关羽却放下酒杯,飞身上马出战。不多时,关羽便将华雄头颅斩下,返回帐内,其酒尚温,留下了 “温酒斩华雄” 的典故,写得相当精彩。原文如下:

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作者先写华雄武艺高强,勇猛无比,斩杀了联军的多位大将,然后再写关羽出战,将华雄斩于马下,衬托出了关羽超凡实力。在关羽斩华雄的细节上,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实写会场,虚写战场;实写战斗结果,虚写战斗过程,将关羽的威武形象衬托得鲜明而生动。

“温酒斩华雄”是关羽的得意之作,华雄也因此暴得大名,成为关羽成名路上的垫脚石,然而却系子虚乌有,华雄实际死于孙坚之手,与关羽根本没有碰过面,在正史《三国志》中,华雄只出过一次场。

据《三国志》记载:坚(孙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是时,或闲坚于术,术怀疑,不运军粮。孙坚参与讨伐董卓时,先被徐荣击溃,后又收拾败军,在阳人进行会战,结果却大破董卓军,并将华雄枭首。

另外,华雄的名字也存在争议。历史学者卢彬在著作《三国志集解》里,引用清末著名历史学者潘眉的话,认为 “督当为尉,华当为叶,《广韵》二十九叶引《吴志・孙坚传》有都尉叶雄,知宋本如此,今本误,也应从《广韵》”

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在宋朝的时候,“华雄” 的名字可能是叫 “叶雄”。这主要是因为繁体的 “叶” 和 “华” 有些相似,可能在史书传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不过,也有历史学者认为胡三省在校注的《资治通鉴・卷 60》里,“华雄” 的名字并未改变,而且胡三省还专门注释了 “枭,古尧反,华,户化反”,可见在当时,“华雄” 这个名字在史书里是有出现的。

图片

目前主流观点还是依据现有史书的记载称其为华雄,但对于其名字的争议一直存在,或许宋以前《三国志》华雄之外另有都尉叶雄,亦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