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非要那么痛吗?是时候打破偏见了

分娩母亲有无痛的权利


图片电视剧《玫瑰的故事》中,刘亦菲饰演的黄亦玫在分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痛苦,任何一个当妈妈的看到都能落泪。

产房外,产妇的哥哥和婆家人的对峙已然剑拔弩张。产房里,传来阵阵撕心裂肺的叫喊,敲打每个人的神经。
“别磨叽了,麻药是打在脊椎上,又不是打在子宫里,对孩子有屁影响啊!亏你是个研究生呢,这点常识你都没有吗?”产妇的哥哥说。
“女人生孩子都是要疼一回的,不用打麻药,对孩子不好。”婆婆提出反对。
要不要给妻子上无痛,手里握着笔的丈夫,犹豫了。
电视剧《玫瑰的故事》中的这个片段一经播出,便在社交平台上引起了热议。有不少妈妈表示自己当初也没能打上无痛,不得不经受撕心裂肺的产痛。
生育非得这么痛吗?
针对这个问题,2022年,国内第一个关注无痛分娩的专项慈善基金在浙江成立。母婴头部品牌Babycare(白贝壳)和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一同设立了“Babycare白贝壳关爱专项基金”(以下简称“白贝壳基金”)。专项基金代表王姚铖至今还记得,一位产妇在拿到资助款后感叹:“从来没想过有人还会关心我们生孩子疼不疼,甚至为此成立一个慈善基金。”
白贝壳基金主要的资助内容,是为有需要的产妇提供每人1000元的无痛分娩资助金。两年以来,这个专项已在全国十个省份落地,资助对象超过2000人。更重要的是,伴随着项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推广无痛分娩的公益队伍中:各地医院、基金会、产妇及其家庭、专家学者,甚至明星等,他们用科学和实证来向公众说明:母爱无需疼痛来证明。
图片2022年,国内第一个关注无痛分娩的专项慈善基金在浙江成立,为有需要的产妇提供每人1000元的无痛分娩资助金。

“火车反复碾压过自己的肚子”

基金成立并开启资助一年后,Babycare(白贝壳)和浙妇儿组成的团队,对一些受助产妇进行了回访。
在大多数的采访里,那些妈妈很难用一两个词形容生育之痛,旁观者更无法感同身受。痛是撕心裂肺,但又难以启齿,“疼得想撞墙”“比自己想象得要痛得多,从来没体验过的痛”“最绝望的是一阵痛过去了喘息一下,但休息了几秒,还要再来一次”。
还有人甚至形容,这种痛如同“火车反复碾压过自己的肚子”。
医学疼痛分级中,分娩的痛仅次于烧伤,是一种绝顶的痛感。诞下一个孩子的产程一般都需要6-12小时左右,如果不顺利,甚至可能超过一天。如果没有镇痛手段,那就意味着产妇要在剧烈的疼痛中煎熬数小时到数十个小时不等。
因此,分娩镇痛技术,可谓是现代医学为产妇带来的福音。尽管镇痛不意味着百分百的“无痛”,但可以有效地缓解痛苦。
图片一位正体验分娩阵痛的准爸爸,疼得缩起身子捂住脸。
过去六年,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无痛分娩普及加速。2018年11月,国家卫健委出台了《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此后两年全国900多家医院设立了分娩镇痛试点。2020年,这些试点医院的无痛分娩普及率从2017年的27.5%提升到53.2%,在2022年又提升至60.2%。
如今,在国内一线城市的试点专科医院,这项数据已达到国际水平。武汉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周燕告诉《中国慈善家》,院里的无痛分娩率达到近95%,大多数产妇选择本院就医,也是为了主动寻求分娩镇痛。
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无痛分娩整体的普及率仍偏低,大约在30%左右,相比欧美国家80%-90%还有不小差距。
过去两年,无痛分娩项目组走访了十个省市的十多家医院,发现无痛分娩的普及率呈现不均衡的问题。一是地区的不均衡,经济发达省市三甲医院普及率高,而三甲以下医院普及率相对较低;二是医院间的不均衡,妇幼专科类医院普及率较高,而综合医院普及率相对较低。
图片一位孕妇在医院里阅读无痛分娩公益资助项目宣传册。

疼痛不再是生育的必然

很多时候,产妇选择不用无痛分娩,主要是因为传统观念影响:“女人生孩子总是要痛一次的。”这样的一句话,多少年来让分娩的女性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另一个原因,则是有些产妇及其家庭担心,采用镇痛手段是否会对胎儿造成不利影响。
实际上,目前的镇痛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疼痛不再是生育的必然。
上世纪60年代,我国就成功实施了第一台分娩镇痛手术。2008年,华人医生、时任美国西北大学芬堡医学院麻醉学副教授的胡灵群发起“无痛分娩中国行”,将椎管内分娩镇痛和现代产房模式引入中国。从那时起,专业化的椎管麻醉手段逐步得到推广使用。和注射药物进入血液的静脉麻醉不同,椎管麻醉的药液通过导管注射到产妇背部腰椎的椎管内,并不会进入血液,而是被安全地隔绝起来,只让神经浸泡其中,以此达到镇痛效果。相比剖宫产,分娩镇痛使用的药物浓度仅为它的1/10-1/5,且其效果为半麻,麻醉后病人也可以正常地进食、走动。
普及无痛分娩的另一层意义,在于减少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率。它不仅仅是爱的选择,更是健康的选择。研究表明,剖宫产产妇恢复慢、术后母婴并发症多,且母乳喂养率较低。世卫组织2021年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剖宫产率预计到2030年达到63%,位居世界第一。
而分娩镇痛,就是帮助产妇们度过痛苦时刻、从而实现顺产而非一味选择剖宫产的重要手段。

图片福建一家医院,医师与护士正在为产妇进行无痛分娩麻药注射。

在武汉市妇幼保健院,曾有一位孕期多次住院保胎的高龄产妇小栗(化名),尽管顺产条件很好,但因为她怕疼,又担心镇痛药物对胎儿不利,当时曾想选择剖宫产。产科主任周燕和团队与小栗进行沟通,缓解了她的顾虑,她决定使用无痛分娩和顺产。最终,分娩过程一切顺利,母子平安,这位新手妈妈非常感谢医疗团队在关键时刻给予她中肯、专业的建议,让她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武汉,共计有200位产妇和小栗一样,在白贝壳基金的支持下,顺利通过无痛分娩,减缓疼痛,迎来自己的宝宝。
“镇痛技术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疼痛,帮助产妇在相对舒适的情况下顺利分娩,真正地把分娩理念的现代化推进了很大一步。”周燕说。

普及为何这么难?

在不少医院,无痛分娩的实施已非常成熟。
例如,分娩镇痛高度普及的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已经拥有一套成熟、规范的无痛分娩操作体系。产妇就医时,可以先到专设的麻醉门诊进行咨询,并通过电流刺激对知觉、痛觉进行测定,评估自己的疼痛耐受程度。这样一来,医院可以根据产妇的个人情况,为其量身定制分娩镇痛的具体方案。在2018年被列为首批分娩镇痛试点后,医院也逐渐确立了麻醉医生24小时进驻产房的模式,每天设置一位当值麻醉师专人负责无痛分娩事宜,持续监护病人状态。
但并非所有的医院都能为无痛分娩配备充足的医疗资源。例如,浙江湖州一位二胎妈妈,她生一胎时因为麻醉医生太忙没打上无痛,疼到意识模糊。2023年,这位妈妈在生二胎的时候,早早就去排队,才顺利用上了无痛。

图片Babycare无痛分娩公益项目落地湖北,一位项目受益者在无痛分娩帮助下顺利迎来了二胎宝宝。

事实上,麻醉医疗资源紧缺是多数医院的常态。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麻醉科主任、有34年从业经验的曹蓉告诉《中国慈善家》,今年国庆期间,成都市妇儿中心医院一天就有20例分娩镇痛,这也就意味着当天值班的麻醉医生,要连续值一个白班和一个夜班,几乎是24小时满负荷工作。
相关从业人员近年也在积极呼吁,推动相关改革。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协和医学院麻醉学系主任黄宇光就曾呼吁增加基层麻醉专业医护编制,并建议将医疗机构的麻醉医生与麻醉专科护士的医护占比纳入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促进麻醉专科护理队伍的建设和完善。
另一个阻碍无痛分娩普及的因素,是收费模式。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分娩镇痛专项收费项目执行并不完善,分娩镇痛与自然分娩或剖宫产打包收费,造成医院分娩镇痛并不赚钱,医生们也难有积极性。
在业界人士的推动下,今年6月,国家医保局印发了《产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根据新的政策,“分娩镇痛”“导乐分娩”“亲情陪产”等项目单独立项,独立收费。对于麻醉医生来说,这意味着无痛分娩终于可以作为独立项目来纳入绩效,收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是否纳入医保,也是影响无痛分娩普及的重要因素。白贝壳基金联合《医师报、阿里巴巴公益、浙江工商大学英贤慈善学院发布的《母婴健康专项调研浙江报告》,调研了浙江省1600多位孕产妇,其中85%的受访者表示,如果分娩镇痛纳入医保报销,会更愿意选择无痛分娩。
根据使用镇痛药物的时间不同,无痛分娩的费用在1000元-4000元不等。目前,上海、浙江、江苏、江西、贵州等部分省份已经将分娩镇痛纳入医保,但在多数地区,产妇仍需要自费承担无痛分娩的部分或全部费用。

“让我照顾你”

如今生孩子,疼痛已经不是必然,母亲们能够以更舒适、更有尊严的方式,迎接婴儿的诞生。一些走在前沿的医院,已经开始探索家庭产房、导乐(“Doula”的音译,指一对一陪伴并指导产妇分娩,为其进行心理疏导和鼓励的专职角色)助产、音乐舒缓等人性化助产的手段。

图片准父母们在北京一家医疗机构学习分娩相关知识,助产护士讲解坐式分娩。

过去两年,白贝壳基金主要以资助形式,为产妇们提供支持。在基金落地的医院,已经完成分娩镇痛不超过六个月、或未来六个月内即将生产并使用无痛的产妇,都可以申请1000元的补助金。截至2024年10月,基金已经完成了2000位产妇的资助名额,总额超200万元。

“如果在一家医院,报名的人数超过既定名额,我们会优先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申请者。”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何晨霞告诉《中国慈善家》。
目前,基金的资助范围已经覆盖浙江、安徽、江苏、湖南、山东、河南、湖北、福建、四川、河北十个省份。
图片白贝壳基金资助范围已覆盖十个省份。
除了资助工作,白贝壳基金把关于无痛分娩的理念倡导也作为基金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两年来每一次落地,都相当于是无痛分娩的一场科普推广。
团队越来越意识到,无痛分娩,不只是一个医学议题、一个女性议题,更是一个社会议题,需要更多人关注、推动改变。也因此,在今年的世界镇痛日,Babycare(白贝壳)作为公益支持,联合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慈善家》杂志发起“母爱无需疼痛来证明”2024无痛分娩公益行动,不仅邀请医学专家进行科普,更有蒋勤勤、姜潮、麦迪娜、刘璇、王媛可、孔维等已为人父母的明星为无痛分娩发声。
图片蒋勤勤、姜潮、麦迪娜、刘璇、王媛可、孔维等已为人父母的明星共同倡导“母爱无需疼痛来证明”。

公益行动推出了主题MV,把镜头聚焦到产房。MV的配乐是五月天授权的单曲《让我照顾你》——之所以选择这首歌,是因为团队在医院一线调研时,一位护士告诉他们,很多年轻妈妈会选择听着五月天的歌来生孩子。

“母爱无需疼痛来证明”2024无痛分娩公益行动主题MV。

而浙江、上海的市民,也会在日常上班路上的地铁通道,看到关于无痛分娩的公益海报。“希望每天上下班时,大家经过每天必须走过的地铁通道,能有机会注意到、认知到这个话题。”王姚铖说。

接下来,白贝壳基金还希望把项目推广到更多的省份,尤其是那些更有需要的欠发达地区。
此外,白贝壳基金还会尝试开展人性化助产、新型产房建设的探索。何晨霞告诉《中国慈善家》,团队正和多家妇产医院沟通建设“多感产房”。产房里希望能设置暖光的温馨小夜灯、香薰、音乐,从多种感知角度进行对应的人性化设计,帮助产妇放松舒缓,更好地进行产后恢复。
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如今也已经配备了设备齐全的家庭产房。这种产房集待产、生产、产后恢复及休养为一体,产妇不需要来回转移,在这里就可以实现全部过程。
麻醉医生曹蓉说,产妇想打无痛、但被丈夫和家人阻拦的案例已经越来越少了,曹蓉所在的医院,打无痛只需产妇自己签署同意书即可。《玫瑰的故事》里令人唏嘘的一幕如今已不再是主流。
“我们会告诉产妇,自己的身体一定要自己做主。”曹蓉说。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为无痛分娩公益行动助力)
作者:龚怡洁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万小军


图片
点击上图,一键下单
《中国慈善家》2024年第5期
2024年10月14日上市

往期 · 推荐

图片
一生未婚的塔塔第五代掌门人:企业交给外人,慈善留给弟弟
图片

如果说公益是社会的盐,谁来为新力量“带盐”?

图片

合作募捐新规之下,慈善组织的进与退

小慈邀你“在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