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记者在一线丨构建大景区,推动全域游!西固区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图片

图片

踩着微潮的青石板,穿越古朴的街巷,随风轻晃的纱灯绵延……不远处传来商贩的吆喝声以及美食散发出的香气,古朴的河口古镇充满了烟火气息。


西固是金城兰州的发源地,既有秀美的自然风光,也有厚重的人文历史,更有独特的工业文化,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年来,该区找准方向、着眼全域、统筹推进,以打造黄河上游文旅产业集聚区为牵引,明确全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定位愿景、空间布局,营造和谐、文明、温馨、舒适、放心的旅游环境,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千年艺术传承 舞动非遗活力

在西固区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孕育了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固军傩舞,这项融合了中国古代宗教、战争民俗、图腾崇拜、舞蹈历史文化等内容于一体的综合舞台艺术,历经四千年的岁月洗礼,熠熠生辉。


图片

军傩舞2003年被发现,2006年被公布为甘肃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作为甘肃的一张文化名片登上了央视舞台,向全国观众展现了其神秘的艺术魅力。西固军傩舞的表演内容丰富多彩,其场面宏大,气势威武。


走进西固区文化馆,军傩舞表演者在进行舞蹈排练,她们身穿红黑色战袍,头戴各具特色的神秘面具,伴随着锣鼓声齐声呐喊,模仿出战士冲锋陷阵的动作,气势磅礴,令人震撼。


“为了能更好地传承发扬军傩文化,我们深入挖掘文化内容,不断创新剧目内容和演出形式。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这项特色非遗的传承队伍中来。”西固军傩传承人张莲英说。


西固区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34项,非遗传承人39名。为了将这些民族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西固区加大非遗保护工作力度,建立西固区非遗陈列馆、非遗创意工场,为非遗项目提供场所阵地,并支持家庭作坊式和以保护生产核心技艺为重点的生产性保护传承,大力倡导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文化旅游企业等与项目传承人合作,将西固独有的非遗资源转化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编排的《军傩舞》及大型秦腔神话剧《金花传》,把非遗从儿时的记忆、橱窗中的陈列品转化为可供游客参与的文化体验。


探寻历史古迹 品味人文韵味

走进金城公园,深厚的历史文化,姿态各异的花草树木,让市民流连忘返。金城公园作为兰州市十大公园之一,以西固历史文化为载体,设计建设了李息将军广场、金城楼和西秦宫等标志性仿古建筑,其间点缀了亭、廊、轩、阁等明清风格仿古建筑,处处散发着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图片

与金城公园相比,河口古镇显得更加古朴。沿巷而行,摊贩们热情地叫卖炒凉粉、洋芋搅团等各色美食。“这是河口的特色美食‘油壶喧’,其最重要的是苦豆粉、油和面粉做成的油酥。做好的油壶喧两面金黄焦脆,轻轻一提就破了,因此别名‘破皮袄’。”河口村党总支书记张鹏说。村上还积极引导古镇经营户打造风格鲜明、菜品独特的农家乐,如老王古法酿皮、刘一味柴火鸡、小红农家馍、张家巷油壶喧等一批网红农家餐饮店,全方位提升农家餐饮整体风貌。


河口古镇核心区以“四街十七巷”布局,有323户居民,主街以老式商埠建设模式为主,沿街多为前店后宅格局,后宅多为四合院,都是明清式样的木板雕饰,尚存有古民居37处200余间。


图片

河口古镇推出了穿越时空体验非遗文化活动,古镇内设有丰富的非遗文化体验区,包括制香囊、漆扇等,还有汉服旅拍带游客梦回古代。


风光旖旎交错 引领绿色新风

位于西固南部山区的关山森林公园,层峦叠嶂,树木葱茏,峰奇谷幽,前来登山观景的游客络绎不绝,也吸引了很多摄影爱好者前来寻“镜”出片。


图片

“目前,林场的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增强。”关山林场副场长许信川说。在致力于关山林场生态保护的同时,林场亦不懈地探索着生态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之路。关山林场依托独特的生态禀赋,形成以森林公园为主,辐射山地运动、生态观光、康体养生、民俗体验旅游的文旅产业新业态。


关山森林公园的盘山公路两侧,错落有致的村舍与风光旖旎的梯田交相辉映,田野里的百合郁郁葱葱、随风摇曳,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田园画卷,在此举办的关山骑行赛也是兰州市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自行车户外骑行体育赛事,今年的比赛吸引了全国300余名骑手参加,大家在速度与激情中收获友谊。


图片

西固区坚定“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的理念,开展产业培育工程,形成国家3A级景区3个,2A级景区1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力争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多的旅行“打卡地”。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西固区实现旅游收入2.1亿元,自去年十月以来,全区累计接待游客488.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0849亿元。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董永前 通讯员 李雪阳 文/图

本期编辑丨金   露

本期审核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总 值 班 丨李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