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丨直击“汇聚海南·四城同办”校招活动现场

关注“汇聚海南·四城同办”2024年秋季校招活动
根据“汇聚海南·四城同办”秋季校招活动工作安排,10月20日,我省组织招聘小分队分别前往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地多所重点高校,以最大诚意招揽各方英才投身海南自贸港建设。
图片
10月20日,校招活动(北京站)走进北京理工大学。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易宗平 摄
北京
高效引才,一刻钟谈妥签约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易宗平 见习记者 王晓曈
尽管自己的姓名已经写过千百遍,但李洋这次却一笔一画写得一丝不苟,连同落款日期也写得非常郑重。这是10月20日,他在“汇聚海南·四城同办”2024年秋季校招活动(北京站)北京理工大学专场签约时的情景。
当天,中央民族大学数字经济专业毕业生李洋来到北京理工大学专场,浏览了四五家用人单位后,径直坐在陵水黎族自治县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席位前,与该公司人力资源人员洽谈。
“您好,我的专业是数字经济,希望应聘市场岗位。”
“你认为自己应聘这个岗位有什么优势?”
这是李洋与该公司人力资源人员的开场语。
近年来,陵水黎族自治县数字产业围绕文化出海主题,重点发展短剧、游戏动漫、数字传媒等多条赛道。在这样的背景下,陵水黎族自治县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着力打造“数字+”和“创意+”为重点的数字产业体系,需要一批既懂数字经济又有市场开拓精神的员工。
李洋提前做过“功课”,于是结合自己的专业简要谈了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等发展数字经济的思路,并就数字经济与市场岗位的关系等问题与招聘单位进行探讨。
陵水黎族自治县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可认为,李洋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更具有市场开拓人员的活跃思维和外向性格,于是当场决定招录李洋。
从洽谈到签订就业意向协议,大约15分钟。
“我很看好海南自贸港建设前景,感谢公司对我的信任和为我提供的就业平台。”李洋告诉记者,他老家在乌鲁木齐,家人鼓励他出去闯荡,将于今年11月底至12月初赴陵水的签约公司见习。
“我们欢迎李洋等优秀人才来公司见习,将为他们提供食宿等全方位的便利条件。”许可说,公司对新进人员实行“传帮带”机制,注重人才“引育留用”一体化,助力人才创新实干。(海南日报北京10月20日电)
图片
10月20日,校招活动(上海站)走进同济大学。活动主办方供图
上海
携手应聘,期待天涯同行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黎鹏 邱江华
“一直期待学校里会有来自海南的大型招聘会,今天终于盼来了!”
10月20日,“汇聚海南·四城同办”秋季校招活动走进复旦大学,该校神经生物学专业研三学生李嘉禾和他的女朋友罗蕊手牵手步入招聘会现场,希望能够了解到更多海南就业资讯和重点人才政策内容,为日后到海南工作做好准备。
8年前,李嘉禾跟随家人从老家哈尔滨搬到海口。“近年来,海南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特别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启动建设以来,各类项目和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李嘉禾说。
在复旦大学就读研究生期间,李嘉禾与同专业的在读博士罗蕊相识相恋。被海南自贸港的美好前景吸引,临近毕业的这对恋人一拍即合,决定毕业后到海南发展。
下定决心后,李嘉禾一直关注着有关海南的招聘信息。不久前,他通过社交媒体得知海南要组织招聘小分队进入复旦大学招聘,便和罗蕊提前约好时间到场参与。
在招聘会前,李嘉禾和罗蕊一同聆听了招才团队举办的宣讲会。其中,两位复旦大学校友作为在琼工作优秀人才代表的发言,让他们感触很深。
“一位考上海南选调生的学姐,现场分享了她两年来在当地的工作和生活经历,尤其是深入基层乡村一线,和村民们朝夕相处的故事,让我们印象深刻。”李嘉禾说。
“请问除了学历外,这个岗位还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学校会给人才提供什么样的支持和保障?”在招聘会现场,李嘉禾和罗蕊的身影不停穿梭在各个展位中,与招聘人员面对面沟通交流。不一会,罗蕊就遇到了心仪的岗位,两人不约而同地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参加今天的招聘会,让我对去海南工作更加有信心了。”罗蕊说,海南是可以施展才华抱负的“诗和远方”,她期待着未来和恋人一起携手,到南海之滨开启人生新旅程。
(海南日报上海10月20日电)
图片
10月20日,校招活动(广州站)走进南方医科大学。活动主办方供图
广州
用心揽才,简历有“记”可循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琬茜 宋灵云
一份应聘者的简历,被海南大学人事处工作人员李佳桐标注了5处重点。
10月20日,恰逢周末,中山大学东校区格外热闹。当天上午,“汇聚海南·四城同办”2024年秋季校招活动(广州站)走进中山大学。
“你发表了几篇学术论文?”“影响因子是多少?”……海南大学人事处工作人员李佳桐一边听着博士生陈芳芳的校园经历介绍,一边在她的简历上做着标记。一条条下划线、一串串打钩符、一行行黑体字,应聘者的特点被重点标记,应聘者的需求也被详细记录在空白处。
此次招聘,海南大学主要提供“教学科研骨干”和“博士后”两类岗位,共计150个招聘名额,专业要求涉及理工农医、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生物学、法学等。
“求职者几乎都是博士毕业,我们要对人才负责。”指着一份简历的画圈处,李佳桐对记者说,“这位求职者有交叉学科背景,与多个岗位的契合度都比较高,我们在招聘时要细致沟通,做好笔记,帮助他精准匹配岗位,提高求职成功率。”
室内洽谈会人声鼎沸,室外招聘场上的求职者同样源源不断。
临高县教育局展台前,求职者张燕芳正在与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校长李英华洽谈。
“你已经有3段实习经历,还当过班主任,非常棒。”李英华在张燕芳简历上的实习经历处,划了反复加重的横线,满意地说。
此次各校“组团”揽才,李英华收获颇丰。“每位求职者的职业规划、工作需求各不相同,只有逐一做好记录,才能更精准高效地匹配岗位。”他举例,有的学生本科专业和研究生专业方向不同,需要记下他们的第一岗位志愿;有的学生尚未取得教师资格证,需要做好备注,帮助对方做好考证规划等等。
翻阅着简历,李英华感慨于求职者们能力强、素质高,“我们将把这些优质简历带回去仔细研究,争取拓宽进人渠道,灵活调整用人机制,不辜负求职者们的期望。”
(海南日报广州10月20日电)
图片
海南招聘小分队在华中科技大学开展双选活动。活动主办方供图
武汉
进校宣讲,引起理想共鸣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
10月20日,“汇聚海南·四城同办”2024年校招活动(武汉站)走进华中科技大学。
“3年前,我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前往美丽的海南岛。3年后,我带着海南自贸港对大家的殷殷期盼回到母校向大家汇报收获。”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省国资委四级主任科员苏越登上宣讲台,向同学们报告自己在海南的工作经历。
一开场,苏越就展示了自己工作、生活之余拍摄的多张照片:有碧海蓝天下的椰风海韵,有朝阳升起时的无限惊喜,有所驻点村村容村貌的喜人变化,有村民们在产业丰收时展露的笑容……
借着图片,苏越把自己2021年到海南后的工作经历,如同电影放映般用言语讲述出来。他说,“海南正迎来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伟大历史机遇,这个舞台能给大家提供无限可能。”
一幅幅图片吸引台下学生的目光,也勾起大家对大海之南的向往。“你想想,工作累了,躺在海边的吊床上吹海风、看海浪、喝椰子,多惬意呀!”在华中科技大学就读护理专业的海南籍学生周晨晨趁热打铁,对身边的同学说起家乡近年来的变化,“海南是我的家乡,我担保它真的值得去!”
海南自贸港发展潜力无限,也将给个人带来无限成长机遇。“实话说,我之前没有考虑去海南的,因为离家太远。”华中科技大学在读博士钟典是湖北人,在了解海南自贸港政策后改变了想法,积极与海南大学招才团队洽谈,希望未来能够到海南工作。他认为,“海南自贸港是可以追梦的地方,是能够实现人生理想的平台。”
“我非常看好海南未来的发展。”在武汉求学的河南籍学生袁如思坦言,他非常关注海南的新闻,关注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展,“虽然我父母在广州生活,但是我已经下定决心去海南安家立业。”
当天,海南招才小分队还到华中农业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开展政策宣讲及双选活动。
(海南日报武汉10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