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杯子花样多 西域和中原文化学术研讨会探讨“来通杯”的前世今生

“有个好看的杯子,喝水都让人心情愉悦!”

我们今天常用的杯子,从材质上来看,有玻璃杯、陶瓷杯、塑料杯等;从功能上来说,有水杯、酒杯,甚至还有专门的咖啡杯、奶茶杯等等。花样繁多的杯子让人目不暇接,但即使这样“见多识广”,看到兼具美观与实用的“来通杯”,还是忍不住疯狂心动。

10月20日下午,西域和中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举办,来自文物、考古、博物馆、媒体等行业的专家学者汇聚于此,共同讨论了来通杯起源、发展的过程,以及唐朝时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普遍现象。

图片

“来通”也叫“Rhyton”,起源于希腊,其本质是一种角状杯,多为山羊、牛、马、鹿等草原动物的头部造型,液体从上端流进,从下端动物细小的口中流出,部分还在出口处有管状的注子。在早期,来通杯主要用在礼仪和祭祀活动中。

图片

唐朝时期,对外交流频繁。学者们普遍认为,来通杯是通过连接中国内地与西方的古丝绸之路传入唐代都城长安。虽然早在新石器时期,我国就有类似形制的器物,但造型别致、制作精美的来通杯还是受到了唐朝人的欢迎。

唐人对西域文化进行吸收借鉴,并结合自身的生活和审美习惯,使得来通杯逐渐与中国本土的酒文化和审美情趣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来通杯文化,在皇室和贵族中广泛流行,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来通杯不仅仅是一种饮具,它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中西文化在一段时期内的交流和关系。唐朝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交流碰撞的时代,希望通过来通杯,可以为观者展现大唐这个时代的文化面貌和精神气质。”深圳市考古研究所所长任志录说。

图片

图片

“纵观各种造型的杯的发展历程,从相互借鉴模仿,到将来通杯的造型变化为中国陶瓷造型的特殊风格,体现出了中华文明的强大的兼容性和凝聚力。这一过程深刻体现了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对器物传播、继承、创新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进一步诠释了外来文化对中华文明的不断丰富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在读博士何一昊介绍道。

据悉,今年12月底,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将举办专题展,展出近百件唐杯和来通杯相关藏品,这将是国内首个“来通杯”专题展,品种丰富、地域广泛、器物年代跨越时间长,具有很强的学术性、观赏性、艺术性。

版权声明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