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聚焦!成都非遗惊艳亮相

红星新闻网讯 10月19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四川篇开播,节目以非遗视角深入成都,集中呈现了成都近20项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项目,全面展示了“锦绣天府 巴蜀遗韵”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图片

成都非遗气象万千

节目聚焦蜀锦与蜀绣的非凡技艺,展现中国古人的“高定”风采。蜀锦,于一经一纬间,编织出独属于中国的文化名片。蜀绣,尤其是双面三异绣,在同一块绣面上展现不同图案、色彩与针法,令人叹为观止。

图片

“锦绣东方韵”的浪漫大秀上,蜀锦、蜀绣不再只是历史的静物,而是活跃在现代时尚舞台的生动符号,民族特色因此更动人!

图片

近年来,在成都市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蜀锦蜀绣这“两朵金花”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成都非遗推介会(锦绣专场)的成功举办到《成都市蜀锦蜀绣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成都市促进蜀锦蜀绣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多项支持政策即将出台。相信不久将来,蜀锦蜀绣必然在天府之国开出高质量发展的绚烂之花。

图片

被誉为“戏曲界的‘卷’王”的川剧,唱腔、行当、身段等样样讲究,在川剧展示环节,椅子功、耍灯火、滚背缠身、褶子功、吐火、变脸……一系列川剧绝技,让网友们直呼川剧绝技之多之奇!此外,来自彭州市天府路小学的学生们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的川剧表演,来自成都东部新区石盘幼儿园的小朋友则带来了可爱的少儿舞狮表演。如今,传统的非遗项目焕发新生,让更多年轻人透过时代的窗口领略艺术的魅力。

除了大家熟知的蜀锦蜀绣和川剧,还有这些成都非遗项目表现亮眼。

新繁棕编

节目录制现场,各式花样的新繁棕编,成了一大亮点。据《新都县志》记载,新繁棕编最初出现在清嘉庆末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从那时起,新繁妇女即有“析嫩棕叶为丝制作棕编”的传统。

图片

图片

▲棕编大熊猫

新繁棕编曾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遗产名录。2011年新繁棕编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繁棕编先后赴荷兰、比利时等国家交流展览。

青城武术

发源于成都青城山的青城武术,是与武当、少林、峨眉并立的中国古代四大门派之一。该项目于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在国内外已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图片

如今,已有2000多年的青城武术早已风靡80多个国家,其一招一式中彰显的自然韵味和生命律动,吸引着更多外国友人亲近中国文化。

【崇州枇杷茶、道明竹编和怀远藤编】

跟着镜头的推移,节目组来到87版《红楼梦》取景地罨画池博物馆,品尝崇州特有的枇杷茶,欣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怀远藤编的精湛技艺。

图片

道明竹编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着2300多年历史,技艺精湛,美观实用,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装饰等场景;怀远藤编具有浓郁的川西地方特色,反映了川西乡土文化,是当地人民千百年来日常生产劳作与娱乐休闲的集中体现与高度浓缩。

图片

▲道明竹编

图片

▲怀远藤编

【金堂非遗步打球】

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来到金堂县五凤溪古镇,在这里邂逅了金堂非遗步打球。步打球是从马球演变而来的,球是竹编的,球杆则用到了竹加蜀锦。

图片

自唐宋以来,上至皇室贵族,下至民间百姓都非常热爱这项运动,其生活文化和体育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表达,其服饰、器具、规则、礼仪都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载体,今天复兴出来的步打球同样是四川特色、天府文化的集成展示和传播载体。

成都非遗活力满满

成都平原4500年文明史,孕育出魅力无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颗颗明珠,绽放于天府之国。

图片

▲成都漆器

2007年,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开幕,2009年,经文化部正式批准,非遗节永久落户四川、定点成都,这是国际社会首个以推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为宗旨的大型文化节会活动,直到今天,已连续举办八届。

据统计,截至目前,成都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5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7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8个。在多年的非遗保护工作中,成都先后评选出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9个、非遗传承基地21个、非遗传习所100个、非遗传承基地学校50所、非遗优秀实践单位29家、非遗特色小镇10个、非遗项目体验基地40个、非遗研学旅行基地20个、非遗生活美学场景40个、市级非遗工坊20家。

图片

▲成都银花丝

如今,在成都,非遗成为众多大型活动中的亮点;越多越多的非遗体验走进了学校、社区;传统工艺带火了乡村旅游……

从时光深处走来的成都非遗持续焕发活力,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这份匠心坚守、传承焕新的精神,将流淌于血脉,永不止息。

【本文综合自成都非遗、各(区)市县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