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不适合喝牛奶?脱脂奶比全脂奶更健康?真相是……

早晨充饥是它,中午解渴是它,下午提神是它,晚上补钙是它,它的作用被夸得神乎其神,牛奶的功效真这么厉害吗?


很多人喝了牛奶或乳制品后有不舒服的感觉,于是网络上就有一种说法,中国人不适合喝奶,这是真的吗?

图片

缺乏乳糖酶 中国人不适合喝奶?


乳糖不耐受是由于小肠中乳糖酶产生不足,导致摄入的乳糖不能被完全分解和吸收,从而出现腹胀、肠鸣、腹泻等症状,这种不耐受现象与种族、年龄和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

图片

相对而言,北欧、北美及澳大利亚人群发病率较低,而亚洲和非洲地区超过一半人口乳糖酶缺乏。


在年龄方面,新生儿乳糖酶活性高,自婴儿断乳后,随年龄增长,乳糖酶的分泌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最终部分人会出现“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营养一室副主任方海琴认为,“中国人不适合饮奶”的说法是不对的。


中国人的确大部分缺乳糖酶

但缺乳糖酶 ≠ 不能喝牛奶

「中国人大多有导致乳糖酶缺乏的基因」的确是真的。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中国汉族人群中,持有导致乳糖酶中断分泌(lactase non-persistence)的 SNP 等位基因型(也就是大部分人口中的「乳糖酶缺乏基因」)的人,比例接近 100%;即便是在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人群中,这一比例也基本都在 90% 以上。


但这并不代表人体不好消化牛奶,因为其实人体消化系统有两道机制来处理乳糖。


第一道机制是我们已经很熟悉了的乳糖酶。

它通常是由小肠分泌的,能够把乳糖拆成能被我们消化系统吸收的半乳糖和葡萄糖。

图片

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小孩生下来的时候都是能够合成乳糖酶的。


毕竟,刚生下来只能喝妈妈的母乳,从进化角度,这是一种生存本能。


但随着我们不断长大(从儿童期开始),我们的身体会在基因调控下大幅减少乳糖酶合成的量。


从进化的角度来说,乳糖酶的减少,可能是为了让我们快快独立,断奶长大。


不过这也就导致我们喝下去的奶里面的乳糖能在小肠里被消化的部分越来越少,直到消失。


这个时候,绝大部分乳糖在小肠就只是观了个光,然后就会全部进入大肠。


在大肠中,第二道处理乳糖的机制就开始工作了——细菌。


一些细菌(常见的比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就是负责在大肠处理乳糖的「工人」,在这里把乳糖分解成短链脂肪酸、甲烷、二氧化碳和氢气。

图片

甲烷、二氧化碳和氢气?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对了!这就是:

屁!的主要成分。


这些成分虽然有一部分会被吸收最终从肺里呼出来,但还是有一部分会变成屁,在肠子里胀着,或者被迸出来。


这也是为啥有些人喝了牛奶会出现腹胀、屁变多的情况。

图片

除了乳糖,结肠里的细菌还喜欢果聚糖、果糖、山梨醇等成分(常见的比如大豆、西兰花、蜂蜜、西梅等),这些成分在肠道里也很容易产气。


就目前研究证据来看,对于绝大部分成年后肠道不再合成乳糖酶的人,喝 300克牛奶(单独摄入14 克以下的乳糖),并不会有明显的症状。

图片

也就是说,即便没有乳糖酶,绝大部分人的身体都是可以靠细菌搞定这些奶里面的乳糖的。


当然,对于剩下的少部分人可能会说「你说的都对,但我真的一喝牛奶就拉肚子啊」。

图片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乳糖在肠道消化时的众多其他影响因素了。


脱脂奶比全脂奶更健康?


此外,关于牛奶营养成分也是大家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有人认为,喝脱脂奶比全脂奶更健康。真的是这样吗?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营养一室副主任方海琴表示,相较脱脂奶,全脂奶口感更为浓郁,香气更为丰富,还保留了更多的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这些维生素对健康有益,尤其有助于钙等矿物质的吸收利用。

图片

此外,全脂奶中富含磷脂,这种成分对婴幼儿脑部及智力发育有重要作用,对青少年及成年人也具有一定改善记忆力、减轻压力的作用。


全脂乳制品在心血管健康方面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反而在某些方面可能优于脱脂乳制品。研究发现,虽然全脂乳制品中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但它们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身体有益。当然,对于肥胖、高脂血症或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的人群,建议选择低脂或脱脂奶来减少脂肪摄入,对于其他人则可根据喜好选择。

图片